
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年处理3000吨电解锰阳极渣高效利用中试项目环评报告.docx
169页年处理 3000 吨电解锰阳极渣高效利用中试项目建设项目“三合一”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年处理 3000 吨电解锰阳极渣高效利用中试项目建设单位: 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 (盖章)编制日期: 2020 年 8 月1年处理 3000 吨电解锰阳极渣高效利用中试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 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 个字(两个英 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 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 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 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3年处理 3000 吨电解锰阳极渣高效利用中试项目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5建设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18环境质量状况 22评价适用标准 2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0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7环境影响分析 39入河排污论证及排污许可申请 5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60结论与建议 624年处理 3000 吨电解锰阳极渣高效利用中试项目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年处理 3000 吨电解锰阳极渣高效利用中试项目建设单位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联系-邮政编码554001建设地点贵州省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贵州建强锰业有限公司厂区内立项审批部门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批准文号2019-522291-32-03- 173319建设性质新建■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M7320 工程和技术研究和 试验发展占地面积(m2 )400m2绿化面积(m2 )-总投资(万 元)15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8.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1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 年 12 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阳极渣是电解金属锰产生的一种残渣, 其中含有大量的锰及难溶杂质铅等金 属, 是电解锰行业主要的工业固体废物, 属于Ⅱ类渣。
由于目前处理成本及技术 条件的限制, 企业大多修建专用渣库进行阳极渣堆存处理, 部分老旧渣库建设不 规范, 极易出现渣库渗漏和侧漏等情况, 环境风险较大阳极渣的处置问题已经 严重制约电解锰行业的发展,因此对阳极渣多渠道资源化利用已经迫在眉睫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贵州国资委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 公司旗下有 一家权属子公司——贵州建强锰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强锰业)建强锰业具备 3 万吨/年电解金属锰生产能力, 同时每年产生约 3500 吨电解锰渣阳极渣,暂5年处理 3000 吨电解锰阳极渣高效利用中试项目存于建强锰业阳极渣临时堆放场, 之后低价外售 为降低环境风险、 减轻环保成 本, 同时增加生产线锰的回收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经过研究, 贵州能矿锰业集团 有限公司拟在建强锰业厂区内建设年处理 3000 吨电解锰阳极渣高效利用中试项 目项目投资 150 万元,占地面积 400m2 ,建设周期 3 个月本项目建成之后, 使用建强锰业部分阳极渣作为本项目的原料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 务院第 682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及其修改单(生态环 境部令第 1 号)及其它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本项目建设需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表。
为此, 建设单位特委托贵州省化工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我院环评技术人员接受委托后, 在现场踏勘、环境状况调查、资料收集以 及认真分析工程内容等工作基础上, 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经审查批准 后,作为本项目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二、 项目建设符合性分析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的政策要求, 本项目属于鼓励 类“三十一、科技服务业”中第“10、国家级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国家产业 创新中心、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认定的企业技 术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创业 服务中心、绿色技术创新基地平台、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科教基础设施、产业 集群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中试基地、实验基地建设”中的中试基地, 故符合国家 政策2、与大龙经济开发区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该开发区分为八个分 区, 包括循环经济产业园、能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其中循环经济产业园 以锰、钡、钾产业为主导, 大力发展矿产资源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消化、吸收 主要产业的副产品、废弃物,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本项目位于大龙循环经济工业区建强锰业厂区内,为阳极渣的综合利用, 项 目的建设有利于建强锰业阳极渣的资源回收利用, 拉长了锰产业链, 消化、吸收了电解锰产生的废弃物, 属于资源循环利用, 符合循环经济理论, 与 《贵州大龙6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 中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产业定位及方向基本一 致故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大龙经开区总体规划3、项目选址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大龙经济开发区建强锰业厂区内, 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使用的 原料为建强锰业电解锰工序产生的阳极渣, 来源便利,距离较近厂区内基础设 施完善,靠近建强锰业浸出化合车间建强锰业紧邻 320 国道, 周边交通便利, 无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故本项目选址具有符合性4、项目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建强锰业厂区内, 拆除建强锰业闲置的辅料仓库进行建设, 按照 工艺流程和配套设施情况, 生产车间功能分区明确, 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球磨 机、泵等高噪声设备均布置于车间内离建强锰业宿舍较远一侧以本项目生产车 间中心为原点, 料仓位于车间东南侧, 球磨机位于车间东北侧,球磨机西侧为一 段浸出槽 A,距离较近,方便物料输送,二段浸出槽 B 位于球磨机南侧,距离 较近, 车间西北侧为中间液池, 西侧为储液池, 西南侧为自动压滤机。
本项目渣 浆采用泵输送,阳极渣采用铲车运输,平面布置紧凑合理综上,本项目平面布置较为合理详见附图 3本项目位于建强锰业厂区西侧,靠近建强锰业浸出化合车间及阳极渣堆场 建强锰业浸出化合车间位于本项目西南侧,距离较近; 阳极渣堆场位于本项目南 侧,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位于本项目东南方向, 靠近食堂硫酸储备车间位于本 项目的东侧本项目所在地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东北风,建强锰业厂区宿舍、 办公区位于本项目的东南方向, 为上风向, 距离约 265m 、190m所以, 本项目 在建强锰业厂区的位置具有合理性详见附图 55、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黔府发[2018]16 号)(以下简称《通知》),本项目位于大龙循环经济工业区建强锰业厂区内,不 在《通知》划分的生态保护红线内,因此本项目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7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底线为: 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为《地下水环境质量 标准》 (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项目声环境质量目标为《声环境质量 标准》(GB3096-2008) 2 类标准。
本项目生活污水依托建强锰业厂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A2O) 处理达《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18) 一级标准后,作为建强锰业的绿化用水、道 路冲洗水及降尘用水(洒水降尘) 使用, 不外排; 硫酸雾依托建强锰业浸出化合 车间二级喷淋塔(喷淋液为 NaOH 溶液,净化效率为95%)处理后经 15m 高排 气筒排放, 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 二级标准,无组 织废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 中相应标准各项固体 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理采取相应措施后,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不会对区域环境质量 底线造成冲击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用水依托建强锰业供水管网, 供电依托建强锰业供电管网本项目建 成运行后通过内部管理、设备选择、原辅材料的选用和管理、废物回收利用、污 染治理等多方面采取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 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 有 效的控制污染项目的水、电等资源利用不会突破区域的资源利用上线项目的 建设不涉及基本农田,土地资源消耗符合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项目为阳极渣资源化高效利用中试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属于鼓励类,对比《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项目 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黔环通〔2018〕303 号,本项目属于“建 设项目环境准入从严审查类(黄线)和绿色通道类(绿线)清单”中的三十七、 研究和试验发展:108 研发基地、其他,属于绿色通道类(绿线),因此项目建 设符合环境准入要求。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1、是实现铜仁地区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贵州锰矿资源丰富,目前,铜仁地区已查明锰矿石资源储量约7.08 亿吨, 居亚洲第一近年来, 铜仁地区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选择了以资源综合利用为 主的循环经济发展路线, 大力发展锰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重点打造锰产业 链, 逐步实现了锰产业升级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电解锰行业 中产生的阳极渣处理难、堆存于渣场发生环境事故的概率上升等问题这些问题 不仅限制了锰产业的发展, 还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本项目建设是为了实现阳 极渣的循环利用, 解决阳极渣处理难的问题, 同时增加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使 铜仁地区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2、是保护环境、消除电解锰阳极渣污染的需要随着我国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的迅速发展, 锰及其合金作为钢铁、有色金属 工业的添加剂、脱氧剂和脱硫剂, 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其需求亦不断增长, 但随 之产生的环境问题限值了其发展电解锰法虽然对矿石的要求较低且能得到高纯 度金属, 但在其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及废渣如在阳极区域就会 产生大量的阳极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