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生物试题试卷(理工类)含解析.doc
11页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生物试题试卷(理工类)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选用50x5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2.分解代谢是异化作用的别称,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异化作用的重要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可以完成稳定化学能向活跃化学能的转换B.运动员比赛过程中,CO2的产生量一定多于O2的消耗量C.富含脂肪的种子萌发时,CO2的产生量可能少于O2的消耗量D.不同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可能生成相同物质3.如图是生产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的流程图。
已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抗虫棉的整个过程中只需要基因工程操作即可B.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中可能存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C.利用CaCl2处理的大肠杆菌将重组质粒导入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细胞D.为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将“离体棉花叶片组织”放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4.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A.解离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离开细胞核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剂,避免染色过度C.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D.盖好盖玻片后压片的目的是使染色体分散开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质基质中的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6.测定玉米正常植株和矮化突变体植株的内源赤霉素含量,结果如下图用等量外源赤霉素分别处理正常植株和矮化突变体植株的茎,正常植株茎的节间无显著变化,矮化突变体植株茎的节间恢复到正常植株的长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玉米茎节间的伸长B.该实验不能说明赤霉素作用的两重性C.不能确定该矮化突变体是由基因突变所致D.矮化突变体的茎可能对赤霉素的作用不敏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科技人员发现了某种兔的两个野生种群,一个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长,另一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短,为确定控制后肢长、短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显隐性关系及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性染色体的Ⅰ、Ⅱ1、Ⅱ2区段(如图),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分析和实验(Ⅰ区段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此区段中有等位基因;Ⅱ1区段为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Ⅱ2区段为X染色体上特有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兔的种群中Ⅱ2区段是否有等位基因:__________(填“是”或“否”),兔在繁殖过程中性染色体上能发生基因重组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首先同学们认为可以确定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不位于Ⅱ1区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分别从两种群中选多对亲本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甲组:♂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乙组:♀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
从两组实验中可得到以下结论:后肢长度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基因不位于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进一步确定基因的位置,同学们准备分别用乙组的F1与亲代个体进行两组回交实验:丙组:F1雌×亲代雄;丁组:F1雄×亲代雌,以确定基因位于Ⅰ区段还是位于________________8.(10分)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困局,很多大型城市启动了近城区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推广的做法是将填埋场改造成生态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l)垃圾填埋场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演替2)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杂草丛生的垃圾填埋场可以在2年时间内变身生态公园,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更好地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前期的调查研究必不可少①若要调查填埋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______进行观察②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该填埋场,该田鼠以草根为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法测得。
预计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9.(10分)玉米籽粒的有色和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E_F_G_的玉米籽粒有色,其余均无色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2)玉米群体中,无色籽粒纯合子最多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3)现提供甲(eeFFGG)、乙(EEffGG)、丙(EEFFgg)三个玉米品系,两两杂交F1的表现型都是___________4)为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甲、乙、丙设计以下实验:(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让每两个品系之间杂交得到三组F1,再让三组F1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三组F2籽粒颜色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三组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若一组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1:1,其他两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若三组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1:1,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10.(10分)动物的反射活动之所以能协调,就是因为中枢内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如果中枢抑制受到破坏,则反射活动就不可能协调。
1)图1表示一种神经中枢抑制产生的机制,图中若①先兴奋会导致③兴奋,但若②先兴奋后①再兴奋,③却不产生兴奋,这说明神经元②为___兴奋/抑制)性神经元,分析其产生作用可能的机理是___2)图2表示另一种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图中神经细胞①兴奋,传递至突触A处使其末梢释放___ 进入___,再与突触后膜上的___结合,导致③兴奋,传递至突触B时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突触后膜上Cl-通道打开,大量Cl-进入细胞①、②上的突触后膜,带来的结果是细胞①、②产生___该过程对于细胞①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典型的___调节机制3)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可选择性阻止图2中细胞③释放神经递质,试推测破伤风患者可能出现肌肉___(松弛/痉挛)的症状11.(15分)前不久,某生物公司的百白破疫苗检验不符合规定为生产高效价疫苗和简化计划免疫程序,科学家研制出基因工程乙肝—百白破(rHB-DTP)四联疫苗,经各项检测均通过rHB-DTP四联疫苗制检规程的要求其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的类毒素请分析回答:(1)为获取百日咳杆菌类毒素的基因,可从百日咳杆菌的细胞中提取对应mRNA,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片段,获得的CNA片段与百日咳杆菌中该基因碱基序列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由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序列比较小,且序列已知,获得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然后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此技术的前提是已知________3)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科学家采用了改造后的腺病毒作为载体,写出你认为科学家选它的理由:________(写出两点)4)研究发现,如果将白喉杆菌类毒素20位和24位的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免疫效果更好,请完善此种技术的基本流程: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________→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5)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该疫苗3次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的________细胞数量增多,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环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2、一般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错误;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正确;D、宜选用20×2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D错误。
故选C2、B【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必需条件氧气和酶不需要氧气,但必有酶的催化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线粒体(第二和第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物质变化①1分子C6H12O6和6分子O2和6分子H2O在酶的作用下生成6分子CO2和12分子H2O②ADP和Pi在酶的作用下生成ATP①1分子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2分子C3H6O3(乳酸)和少量能量 或1分子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2分子C2H5OH (酒精)和2分子CO2和少量能量②ADP和Pi在酶的作用下生成ATP能量释放产生大量能量产生少量能量特点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有机物氧化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联系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③无氧呼吸进化成有氧呼吸详解】A、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转换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正确;B、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主要进行以消耗糖类的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有氧呼吸CO2产生量等于有氧呼吸O2的消耗量,B错误;C、富含脂肪的种子萌发时,以脂肪作为呼吸底物,由于脂肪中含氢的比例较高,可能O2的消耗量多于CO2的产生量,C正确;D、不同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可能都生成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能量产生ATP,D正确。
故选B3、B【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培育抗虫棉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详解】A、生产抗虫棉还需进行植物组织培养,A错误;B、标记基因中也可能存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但在构建重组质粒时注意不被切断,B正确;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细胞,不是大肠杆菌,C错误;D、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