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第2篇.docx
5页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名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比较纸桥的承受力》二、教材名称:本实验设计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建桥梁》三、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是本节的核心和难点本次实验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制作和比较,使学生掌握一些浅显易懂的桥梁知识,激发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四、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中的实验,用学生所用的厚书作为桥墩,纸板作为桥面,用重物来论证比较纸桥的承受力,操作中纸板比较结实,不易坍塌,而其重物不好选择,也难以对比教材中是纯粹的随意性实验,没有与课题《比较纸桥的承受力》巧妙的结合,实验数据不够准确五、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创新导入,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寓教于乐围绕课题《比较纸桥的承受力》进一步创新:首先,材料创新:用两方盒子做桥墩,围绕如何比较纸桥的承受力,用制作的固定桥墩、一元的硬币、统一厚度的A4纸探究比较纸桥的承受力2、将对叉后的一张放在桥墩之间,做成一个桥拱;3、将一张放置在桥拱上面,做成一座拱桥;4、在拱桥的正中央放置小纸杯,逐次把一元的硬币放置在纸杯的正中央,观察桥能承受多少枚硬币的重量,并记录。
实验三:制作斜拉桥1、在桥的两侧各插四根筷子,并用胶带粘牢;2、将两根线的中央分别粘在对叉后的A4纸中间;3、将纸纵放在桥墩之间,先做成一座平板桥;4、用胶带把两根线绳的另两头固定在筷子的顶端,做成斜拉桥;5、测试斜拉桥能承受多少枚硬币的重量,并记录实验总结: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三种桥当中,斜拉桥的承受力最大,平面桥的承受力最小5)实验效果具有趣味性、观赏性、知识性、可比性、能力性和创造性整个实验器材少,容易准备,容易成功,弥补书上实验的缺点六、自我评价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在教学反思中逐步成型的,对教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创新,围绕“比较纸桥的承受力”,改进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观察比较中学到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达到寓教于乐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