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愿承担风险在“好意同乘”中的运用.doc
14页自愿承担风险在“好意同乘”中的运用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机动车作为交通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來便利的同 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交通事故已成为当前社会主要的灾害之一好意同乘随之增 多,好意同乘者受伤事故也吋有发生,并频频诉之于法院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好意同乘的 规定,各地法院在处理好意同乘时莫衷一是好意同乘作为新时期出现的社会现彖已大量 存在,如何止确适用法律成为实践中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好意同乘,应当根据法律基木 原则,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参考国外的立法,特别是自愿承担风险原则本文就好意同 乘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作抛砖引玉之用所谓好意同乘,是指搭乘人经车辆所冇人、使用人、管理人同意并无偿搭乘的行为,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搭便车、搭顺风车这里的车辆所冇人、使用人、管理人合称为车辆 运行人,简称运行人好意同乘具备以下特征:1、好意同乘的双方是机动车运行人与乘车人;2、运行人、 搭乘人各为口己的目的;3、顺路搭车;4、无偿搭乘;5、经运行人同意,包括邀请和允诺一、好意同乘的认定好意同乘的认定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困难,只要具备好意同乘的特征可以认定好意同乘 关系及运行人与同乘人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好意同乘的认定也有一定难度。
就口 的而言,运行人有门己的目的,搭乘人也有口己的目的,在好意同乘中,两者的冃的是不 同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为了相同目的而同乘的关系,即目的的合并,如双 方结伴旅游、履行共同事务等其次,是否支付费用也影响好意同乘的成立再次,运行 人应搭乘人的要求专程无偿运送搭乘人,是否屈于好意同乘关系等关于目的合并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已成为生活的内容之一, 结伴旅游能够提高旅游质量与兴趣,带来愉悦在结伴旅游过程小,运行人与搭乘人有时 不能截然分开的,并交替出现,如甲乙经常结伴旅游,有时开甲的汽车,有时开乙的汽车, 途中甲乙轮流驾驶,费用分摊这种情形属于好意同乘不容置疑,但谁是运行人,谁是同 乘人难以确定运行人是指车俩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其中之一,甲乙具备了运 行人中的一类或几类,均可视为运行人,所以,他们既是运行人,也是同乘人其他相似 情形还包括因相同、相近口的而结伴同行的,如共同购物、观看竞技比赛、歌舞节口,共 同商事活动等目的合并不影响成立好意同乘关系,他们既是运行人,也是同乘人,因此 造成的损失由他们分摊关于有偿同乘问题:一•般来讲,有偿同乘属客运合同关系,无偿同乘才构成好意同乘 关系,所以,好意同乘是无偿的。
但是,对于支付小额费用的属于客运合同关系还是好意 同乘关系?支付费用的数额如何限制?传统观点认为,支付小额费用的可以认定为好意同乘 关系,我国侵权法专家、对好意同乘有过研究的人民大学杨立新教授主张将支付小额 费用的列入好意同乘范围但是,现实中,支付费用有多有少,用什么标准区分属于客运 合同关系还是好意同乘关系笔者认为,支付的费用应当明显低于客运合同中乘坐同类车 辆应支付的费用,并低于汽车运行成木明显低于”的标准如何掌握?我国民法无此规 定,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法国民法典第1674条规定:“如出卖人因买卖显失公平,价格过 低,因此受到的损失超过不动产价款的十二分之七时,有取消该不动产买卖的请求权 根据该原则,明显低价应限于正常价格的二分之一以下,即短少过半原则所以,同乘人 支付相同标准的商业价格50%以下的,可视为好意同乘,超过50%的不属于好意同乘,应 认定为客运合同关系关于专程运送的问题:好意同乘一般是顺路搭乘,但在车主或驾驶员应同乘人的耍求 无偿专程运送的,运行的口的只有一•个,运行人为了乘坐人的口的而运行,不构成好意同 乘在这种情形下,所谓的好意同乘者的实质上是车辆使用人如陆某诉南京长途客运公 司案。
2001年春节前夕,家住南京的陆某带着妻子赵某和一儿一女冋苏北老家,并请自 己所在单位资物信息中心驾驶员沈某开车相送1月22H,因某客运公司的客车借道相 向行驶,沈某躲闪不及两车相撞,致陆某的儿子死亡,陆某和妻子、女儿受伤公安机关 认定客车驾驶员负主要责任,沈某负次要责任诉讼小,原告认为,虽然物资信息小心是 免费运送原告,但实际上已经与口己形成了服务合同关系,请求其所在单位和客运公司承 担赔偿责任审理法院认为,客运公司与原告之间不存在合同上的法律关系,不应当承担 合同责任物资信息中心虽然在事实上与原告方形成了承运关系,但物资信息中心为原告 提供的服务属无偿服务,其性质在法律上应视为好意搭乘,故应当适当减轻物资信息中心 的责任判决物资信息中心赔偿原告损失64409元,南京客运公司不承担责任在该案 中,车辆专程运送陆某及其家人,只有一个目的,不属于好意同乘对于陆某所在单位是 否承担责任,应当根据陆某与其单位属车辆借用关系还是无偿服务关系区别对特,如系车 俩借用关系,陆某是使用人,是事故责任的直接承担者,其妻子、子女是同乘者,物资信 息中心不承担责任;如属无偿服务关系,只有服务方存在重大过失吋才承担责任。
根据案 情,沈某在驾驶过程中仅为一•般过失,陆某所在的单位应当免除责任所以,该案的事实 认定与处理结果都值得商榷二、好意同乘的性质对好意同乘的性质,理论上冇合同关系与侵权关系之争;主张合同关系的,又冇合同 关系修正说;主张侵权关系的,又有一般交通事故侵权、高度危险责任、场所责任之分主张客运合同关系者认为,《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 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 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按照规定免票、持优待票或者经承运人 许叮搭乘的无票旅客这里的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旅客应指好意同乘者所以,好意 同乘者与运行人之间属客运合同关系合同关系修正说认为,好意同乘虽不是客运合同关 系,但可以类推适用客运合同之规定主张属于侵权关系者认为,好意同乘过程中造成同乘者损害的,是一种侵权行为,是 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中的一种具体责任形式主张好意同乘属于高度危险责任者认为,汽车系高速运输工具,好意同乘应当适用《民 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冇关高度危险作业的规定对好意同乘者承担赔偿责任主张好意同乘属于场所责任者认为,驾驶人员负有场所责任。
所谓场所责任,是指场 所管理者对进入其所控制场所Z人,负有基本的安全保障义务,若他人在场合小可预见危 险的范围内受到伤害,除不可抗力和受害者口身原因造成以外,场所管理者应承担赔偿责 任车辆既为驾驶人员所全面操控,驾驶人员当然对车辆空间内的人身安全承担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法的基本原则,其他原则如无过错责任原则、高度危险责任、场 所责任等应当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指高度危险作业,即生产 领域,不适用于生活领域其次,汽车是否属于高速运输工具尚无定论,如《道路交通事 故处理办法》对机动者造成第三人损害的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实质上排除了机动车属于高 速运输工具,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改变了对第三人的责任形式,但并不意味确认机动 车是高速运输工具第三,该条适用于作业对第三人的损害,不包括对自身的损害所以, 好意同乘不能适用《民法通则》第一方二I-三条的规定场所责任有其特殊要求,如最高 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的场所责任限于 住宿、餐饮、娱乐等商业领域,并不适用于生活领域;其次,场所责任是一种补充责任,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所以,好意同乘不适用场所责任。
合同与侵权竞合的现象相当普遍,各国立法大多赋予当事人选择权,原告可以选择以 合同关系起诉,也可以选择以侵权关系起诉,选择合同排除侵权,反Z亦然好意同乘也 存在合同与侵权竞合的情况合同乂称契约,大陆法系称Z为协议,英美法系谓Z允诺, 均指当事人的合意有偿与无偿不能阻却合同的成立,所以,好意同乘属于合同关系客 运合同只有众多合同中的一类,好意同乘与客运合同具有本质的区别,即客运合同为乘客 服务,是服务合同中的一类;而好意同乘为了自己,并不是为同乘者服务所以,好意同 乘是合同关系,但不是客运合同关系,这与免票乘客是有区别的免票乘客,是承运人免 除了乘客的付费义务,合同的其他要件没有改变,仍属于客运合同关系好意同乘发生的 损害存在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与过错,具备侵权的三要素,所以,好意同乘同时也属侵权 关系,存在侵权与合同的竞合三、自愿承担风险风险无处不在,风险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人的任何活动都有风险,在正常生活中,人 们认识到风险,也自愿承担这些风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活动的频 繁,人与人接触增多,风险也随Z增大每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也是法律的基木原则当个人单独从事危险活动时,由口己承担风险没有任何界议,如野 外攀岩、登山、赛车、游泳、跳跃等,但是,如果与他人共同从事危险运动时,风险由谁 承担?体育比赛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如对抗性较强的拳击、球类比赛及具有高度危险性的 体操、跳跃项口等,经常发生人身伤害其至死亡事件,体操运动员桑兰就是在友好运动会 的损伤导致高位截瘫。
在体育比赛中,选手在遵守比赛规则的情况下造成对方伤害的,不 应承担责任大型体育比赛一般由保险来分散风险,但是,小型比赛与游戏,没有保险, 发生损害如何处理?从侵权角度分析,由于参与人口愿参加游戏,意味着口愿承担游戏固 有的风险,从古代比武中的“生死状”到现代体育比赛中的自愿承担风险,自愿承担风险 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现代的竞技项目中为绝大多数参赛选手所接受,并成为一项规则由 于我国立法概括性与落后性,没有自愿承扒风险的规定我国应当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 将自愿承担风险作为一项法律基本原则原告自愿承担风险是英美侵权行为法的一个基本的抗辩理由,其含义是说,如果原告 意识到了一种危险而又去面对这种危险,那么他不能因为这种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要求得到 赔偿《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第二次)第496A条规定,原告就被告的过失或者不计后 果行为而导致伤害的危险口愿承担的,不得就该伤害请求赔偿《埃塞俄比亚民法典》第 2068条规定,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参加同一活动的人或在场观众造成伤害的人, 如果不存在任何欺骗行为或者对运动规则的重大违反,不承担任何责任《欧洲侵权行为 法草案》第36条第二款规定,如果受害人置身于危险之中,而该危险通常是和采取这类 行为联系在一起并且完全可以认为是作为整体危险被接受,则危险的实现不构成具有法律 和关性的损害。
口愿承担风险亦为各国学者所推崇女口[美]文森特・R•约翰逊在《美国侵权法》中指 出,自愿承担风险是行为人自愿地同意承担风险去面临可能出现的危险口愿承担风险分 明示与默示二种形式在受到伤害之前,原告向被告明确表示同意免除被告遵守一名通情 达理的人的通常应尽的注意义务,是明示的自愿承担风险;被告没冇责任保护原告免受某 种特殊活动的木身具有的危险的伤害,并且原告已经通过参加这种活动的行为表示了对这 种危险的承担,是默示的口愿乐担风险口愿承担风险通常适用于体育比赛与游戏中的损 害,免除被告的责任自愿承扌H风险不适用于对公共利益有特殊影响的行业,如公共服务 机构、商业承运人、旅店店主以及公共仓库等王泽鉴在《侵权行为法》中指出,“自 甘冒险”指明知某具体危险状态的存在,而甘愿冒险为Z,如明知他人无驾照或酒醉而搭 乘其车如何处理,有二种见解,英国法院认为原告自廿冒险时,被告并未违背其注意义 务,不成立过失侵权行为亦有认为被告主张原告自廿冒险的抗辩时,得除去过失侵权行 为的效力无论采取何者,其结果均属相同,即原告不得请求过失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张 学仁在其主编的《香港法概论》中认为,受害者同意起源于“对同意者不构成侵害”的传 统法则,意即对口愿承担风险的人,不能构成不法行为,“ 口愿”(明示或默示的)具有开 脱致害人责任及暂免除其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