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背诵理解通.pdf
27页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背诵部分文言文两则学奕原: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听弈秋的教导 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 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解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 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二 两小儿辩曰原: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 (c 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孰(sh )为汝(r )多知(zh )乎?”译: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 “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 但是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 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孩子说正午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也不能判断两个孩子的对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解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 - - - - - - - -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二、匆匆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我来的尽管来着转 于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课文解析:1. 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2. 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 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4. 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 句子理解: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27 页 - - - - - - - - -用排比的句式, 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运用设问的方法,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比喻, 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 “如轻烟”“如薄雾” ,比喻独特, 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息被 “吹散了” ,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三、 为人民服务1944 年 9 月 8追悼张思德会议上作的演讲因为我们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大多数人民走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 - - - - - - - - -管是炊事员开追悼会 这要成为一个制度 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课文解析:1 为人民服务 是毛泽东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2. 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 解释词语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情微不足道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四、古诗词1、七步诗2、鸟鸣涧3、芙蓉楼送辛渐【三国?魏】曹植【唐】王维【唐】王昌龄煮豆持作羹人闲桂花落寒雨连江夜入吴漉菽以为汁夜静春山空平明送客楚山孤萁在釜下燃月出惊山鸟洛阳亲友如相问豆在釜中泣时鸣春涧中一片冰心在玉壶本自同根生 4 、江畔独步寻花5、石灰吟 6、竹石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 - - - - - - - - -【唐】杜甫【明】于谦【清】郑燮黄四娘家花满蹊千锤万凿出深山千朵万朵压枝低烈火焚烧若等闲立根原在破岩中留连戏蝶时时舞粉骨碎身全不怕千磨万击还坚劲自在娇莺恰恰啼要留清白在人间任尔东西南北风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 、己亥杂诗 9、浣溪沙【唐】杜甫【清】龚自珍【宋】苏轼剑外忽传收蓟北九州生气恃风雷山下兰芽短浸溪初闻涕泪满衣裳万马齐喑究可哀松间沙路净无泥却看妻子愁何在我劝天公重抖擞潇潇暮雨子规啼漫卷诗书喜欲狂不拘一格降人才谁道人生无再少白日放歌须纵酒门前流水尚能西青春作伴好还乡休将白发唱黄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0、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诗歌详细赏析见附录二五、一至五单元日积月累第一单元日积月累师说左传墨子传习录文心雕龙第二单元日积月累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宋】王安石【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春风送暖入屠苏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27 页 - - - - - - - - -总把新桃换旧符应是嫦娥掷与人第三单元日积月累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正直是道德之本眼泪无法洗去痛哭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守信是年孤独使卵石臻于完美的 , 并非锤的打击 , 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第五单元日积月累百炼成钢发愤图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各抒己见不耻下问触类旁通精益求精古为今用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27 页 - - - - - - - - -附录 1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1 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
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 写一个种树人让 “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 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 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 “不只是树, 人也是一样,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2 北京的春节1. 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 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 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4. 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3 十六年前的回忆1.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 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2.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3. 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1) 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2) 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 月 28 日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3)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27 页 - - - - - - - - -4. 理解句子(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 危险的情况下, 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4 卖火柴的小女孩1. 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 丑小鸭、拇指姑娘。
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2.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 看到了暖和的火炉, 是因为她十分寒冷, 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 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 是因为她想把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