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17159531
  • 上传时间:2024-0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1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 word 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地点: 时间: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 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 请详细阅读内容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摘要: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 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 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 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秋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 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关键词:《雷雨》 繁漪 封建社会 形象 悲剧正文:《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 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繁漪是曹禺刻画的最具特色和最 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 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 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

      偶尔也会露出依 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快乐地散布在她的脸上”①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 格是最“雷雨”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 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桔,做一次困兽的搏斗”②的女性一、繁漪是资产阶级的新女性 繁漪是个受过新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女性,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 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 死拼斗的绚丽光彩首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当时的中 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于人 民的压榨和剥削日益深刻,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 境地同时,刚刚过去的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要求民 主,争取人权,要求自由的新思想、新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这种时代的 特点 ,这种时代里要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氛围 ,无疑给繁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 遇 ,提供了抗争的精神动力另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 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 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 以后,受到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 她们奋起,勇敢地走上了抗争之路,义无反 顾地追寻自己被社会、被封建家庭剥夺了的幸福。

      这种抗争的勇气和行动使她 们身上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她们压抑——抗争——再压 抑——再抗争(不惜以自毁方式抗争),正是“五四”以来时代新女性精神觉醒 的典型性历程③然而,新时代潮流过于迅疾、过于猛烈,使她们根本来不及从容地吸取新 的精神营养,除去存留于灵魂深处的旧时代的种种烙印于是,她们不得不以 “半新”(相对现代新女性而言)的姿态,乃至以传统的、病态的思维方式、斗 争方式去寻求个人幸福但她身上折射出的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是周 朴园这个死寂家庭的一场雷雨、一个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当她 的灵魂终于勇敢地发出一声强烈呼喊:“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 那是时代的觉醒,是“五四”的声音她一生为这追求,生命为这燃烧二、繁漪的反抗精神及反抗的不彻底性繁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她却不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能力和思想的 人她的反抗是软弱的,徒劳的,不彻底的,但她仍然坚持繁漪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叛上这贯穿在她的许多言行 中,而且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 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她却并非是“反 封建”的女性,她的骨子里沉积着的传统封建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她的思想和行 为,她的意识深层潜伏着某些软弱、妥协的因素。

      她对周朴园虽然充满了怨 恨,但却没有打算要冲出周公馆这座“死牢”,去广阔的自由天地里呼吸更为 自由的社会空气;她虽竭力反抗,但她并没有正确地估计一下自己与对手之间 悬殊的力量对比所以在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的习惯和本能使她没有也不可 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挣脱周朴园的控制三、繁漪的觉醒意识与忘我的追求没有爱情的生活及不平等的夫妻关系,让繁漪感到压抑、枯燥,生命的郁 结日渐沉重她向往爱情,于是有了和周朴园和鲁侍萍之子周萍的暧昧关系 她向往自由,希望自己能与周萍一起远走高飞但这一切希望随着四凤的出现 而破灭了,周萍的移情别恋令繁漪心慌意乱她试着用旧情软化周萍,想使他 回心转意;她甚至苦苦哀求周萍回到她身边……尽管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但这 正体现了她对爱情、对幸福、对自由不顾一切的追求虽然这种追求最后导致 了周家家破人亡的悲剧,虽然这种追求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观 念,但这追求却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表现着一种自然的精神繁漪的追求固然选错了方式,选错了对象,但这种追求的本身是不容非议 的甚而,是值得褒奖的这种精神,表现的是一份执著、一份坚毅、一份锲 而不舍的品质,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对光明、对温暖、对快乐、对一切一 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繁漪的追求固然是具有局限性的,可以说是狭隘的,完全是从她个人角度 考虑的,她敢于冲破周家这个“牢笼”,敢于和周朴园“对着干”,甚至甘愿 放弃奢华的生活,去“胜利大逃亡”,在当时的社会,这意味着一种挑战、一 种叛逆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难能可贵繁漪的追求最终是一场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是人性中一种 伟大的精神,她应该成为人生永恒的主题四、异化的自我与毁灭的结局繁漪的悲剧命运,有婚姻不幸的缘故,也有过高看重爱情而造成的理解差 异在没有尊严、毫无生机、阴森的家中,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 ,人性受 到压抑而变得扭曲、异化其一,周萍毕竟是一个受旧道德熏陶的青年,封建的人伦纲常在他身上还 有着深深的烙印他虽然不爱他的父亲,甚至有些怕他,但跟继母乱伦他觉得 还是有悖人伦的,是一种罪恶,并且这种罪恶感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他,使他 喘不过起来在这样的心理压迫下,他怎么可能轻松地面对繁漪,并与她保持 那种不正常的关系呢?其二,以繁漪的性格,周萍也是不可能真正爱上他的周萍长时间生活在 一种极度压抑的生活环境中,他特别需要一种“活”的,“新鲜”的,“青 春”的东西来给他一种动力而繁漪的阴鸷和她的沉静忧郁,只能使他感到更 加郁闷、甚至颓废。

      这也是他想拼命地摆脱这种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 这些,都是繁漪所不能理解也不可能理解的这也正是繁漪的悲哀其三,周萍即使真爱繁漪,他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脱离家庭把繁漪带出去 周萍毕竟是一个对封建家庭还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 不可能也不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周萍是一根脆弱 的小草,他的肩膀不会支撑得住任何一种重担,更可怕的是他还要别人的慰 藉繁漪在旧制度,旧家庭里是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她的悲剧 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在她的思想性格中,杂合着积极的和变态的因素,她是 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因而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 她的不幸命运暴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 挣扎则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同时也说明在利已主义的发条上产生的 反抗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不能持久的,当她破坏着自己的罪恶家庭时,也在破 坏着别人的幸福;当她要求着自己的自由时,也在损害着别人的自由,所以她 不可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亦是必然的无可否认繁漪的悲剧深刻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个家庭和社会,犹如一 个封闭禁锢的黑匣子,是连一点人的自由都不可能的。

      人性被扭曲异化,美的 心灵被扼杀窒息雷雨”的世界,是一个令人灵魂战栗的世界同时还表明 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在中国追求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 的,以追求个性自由所产生的拼搏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但是如果过高的估价繁 漪的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追求,好象太牵强了些所以笔者认为繁漪只能是一 个可怜的人,她的生活时代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参考文献:1、①曹禺《雷雨•序》,文化生活出版社1947年版第10页.2、 ②曹禺《雷雨•序》,曹愚文集[M]第1卷•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8.12.3、 ③杨立民《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3期, 2002.06.4、 ④余秋雨《天涯故事》,中国盲文出版社,2006年05月5、 ⑤《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第一版156页6、 ⑥曹禺,《曹禺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7、 ⑦《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第一版165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