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武器发展史.doc
4页核武器发展史02009116 蔡兆文 15651693172、八一^一刖舌:星期五听了李有祥老师“关注核安全”的报告后很有感触:原来核武器这么 厉害啊!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质料,了解一下核武器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一些对核 武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摘要:本文以历史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分六个部分介绍了核武器的发展史,六个 部分分别是:理论准备,德国领跑核研究,美国后来者居上,投放战场,氢弹问 世,核俱乐部本文重点不是表达某些观点,而是向读者展现核武器从孕育到问 世及其发展的经常历程关键词: 核武器,发展史,正文: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 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U-235)或杯 239 (239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 主要利用重氢,或超重氢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 器称为氢弹核武器的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理论准备和很多年的应用实验才最终 展现在世人面前一:理论准备1 .伦琴射线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暗室中做放电实验时•发现,被黑纸包住的放电 管可以使-段距离外涂油一种荧光材料的纸屏发出微弱的荧光。
伦琴就把这种来 自放电管而又看不见的东西称为X射线后又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这种射线竟 然能够穿透人的衣服和肌肉若把手放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荧光屏上就会映 出手的骨骼影子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的伟大发现,人们把这种射线的计量 单位称为伦琴①2. 居里夫人发现镭1898年,波兰出生的年轻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夫人发现自然界有一•些元素的 原子核能自发地发出一些看不见得射线这些元素在发出射线时,会释放能量 这种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她认为,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被发现 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她把它定名为“镭”,在拉丁文中, 它的原意就是“放射”当时有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实验出 了错误,有的人还说:“如果真有那种元素,请提取出来,让我们瞧瞧! ”后来 居里夫人经过多年艰苦的实验,在一间简陋的窝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 沥青矿残渣,一•锅锅地煮沸,还要用棍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要搬动很大的蒸保 瓶,把滚烫的溶液倒进倒出就这样,经过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 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3. 粒子学说的发展1912年,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该实验 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接着在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a粒子轰击氮核 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 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1931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公布了他们关于石 蜡在“锻射线”照射下产生大量质子的新发现查德威克立刻意识到,这种射线 很可能就是由中性粒子组成的,这种中性粒子就是解开原子核正电荷与它质量不 相等之谜的钥匙!查德威克立刻着手研究约里奥•居里夫妇做过的实验,用云室 测定这种粒子的质量,结果发现,这种粒子的质量和质子一样,而且不带电荷 他称这种粒子为“中子”4.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05年,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创立了划时代的“狭义相对论”,公布了质量 与能量相互关联的质能关系式:E5CT2这揭示了原子核内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的 奥秘,是核武器发展的根基德国领跑核研究1938年12月,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花了 6年时间,发现了铀裂变 现象,并且掌握了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1939年4月,哈塔克向陆军工兵署 写信,指出:“首先用上它的国家将取得对别国的压倒优势”德国于当月30 日召开了由6位原子科学家参加的“铀设备”会,并在柏林成立“铀协会”。
1940 年初,由物理学家魏茨泽克、海森堡、布雷格和施罗德等制定了德国核研究计划, 代号为“U工程” o执行这一计划的领导机构是“帝国研究委员会”他们很快 便设计并建造出了第一座用于试验的核反应堆当时德国己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 并获得了普日布拉姆和雅希莫夫沥青铀矿;德国地质学家在本国东部地区也发现 了铀矿;同时德国还在挪威南部建造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重水生产工厂,从而使 核武器研制的基本原料问题得到了解决1942年,海森堡和德佩尔运用-•个球 形装置使反应堆得到成功,打开了制造原子弹的大门②但是最终在二战结束前,德国也没有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原因主要有四:1 .纳粹的“铀计划”的资金只投入了 500万马克,与“曼哈顿计划”相比, 不到千分之-一;2. 战争之初,希特勒把赌注全部下到了 “闪击战”里,研究大型火箭(VI V2) 的投资远远超过“铀计划”的经费希特勒在“海波罗”被炸沉时也说:即使没 有原子弹,德国也会赢得战争没有足够重视制造原子弹,没有下定决心制 造原子弹);3. 由于希特勒上台后实行“反犹”政策,40%的大学教授失去了职务,因此损 失了大量人才;4. 盟军对•“铀计划”所做的破坏。
③三:美国后来者居上二战前夕,从欧洲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杰德首先指出,一旦法兰 西德国研制出原子弹,后果不堪设想1939年8月,己定居美国的科学巨匠爱 因斯坦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④美国核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布什 认为,只有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出核原料1942年3 月9日,他在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强调了原子弹的光明前景,提出把全部的 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6月17 □,布什给罗斯福准备了一份将核计划全 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罗斯福立即批复了布什的报告美国陆军部于 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 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 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 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 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 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四:投放战场1943年就在美国还在研制原子弹时,就己经筹备如何将原子弹投入战场1 .确定运载投掷工具由于原子弹体积大,重量重,基地又离袭击目标远,因此,需要有一种远程 重型轰炸机来完成任务。
1943年9月,美国最后决定使用当时•称为超级空中堡 垒的B—29重型轰炸机携带投掷2. 组建飞行大队194年12月,美国在温多佛空军基地组建了第509空军混合大队,代号为“飞 箭”同年6月,开始了近似实战的模拟战斗训练3. 选择目标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而此前美国还没有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所以欧 洲战场是不可能了,那就只能选择日本了,同时也为了日本能尽早投降,减少美 军伤亡1945年3月美军成立了目标选择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原子弹袭击目标 进行选择最终选择日本三个中等城市为袭击H标,他们分别是广岛,小仓,长 崎在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美军分别在1945年的8月6日和9 R,向广岛和 长崎投放了原子弹五:氢弹问世两个原子弹的巨大威力给世人很大的恐慌,尤其是苏联苏联经过种种努力 终于在1950年11月23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⑰美国认为这是不可容忍 的,必须加快核武器的研究,于是在杜鲁门总统的授意下,美军投入巨大人力财 力,分别在1952年11月2日和1954年3月1日试爆成功两个氢弹从此美国 拥有了可供实战应用的氢弹当然苏联也不甘落后,在1955年11月22日成功 爆炸了一颗威力巨大的氢弹。
直到如今,核弹的数量,威力,运载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甚至有科学 家预测,美苏的核弹足够地球毁灭好几次六:核俱乐部在美苏拥有核武器后,其它国家纷纷赶到恐慌,都在加紧研制自己的核武 器如今已经有很多国家拥有核武器主要有核的七个国家拥有的核弹头分别为1. 美国:6600枚;2.俄罗斯:6300枚;3.法国:500枚;4.中国:450枚;5. 英国:380枚;6.印度:70枚;7.巴基斯坦:30枚除上述7国外,还有儿个 国家可能也具备一定的核打击能力据估计,以色列可能拥有80〜100枚核弹头, 伊朗约有25〜30枚,朝鲜有15〜20枚此外,日本的核能力一直是个“公开的 秘密”参考文献:1. 王仲春《核武器核国家核战略》时事出版社;2. 勒纳•卡尔施《希特勒的炸弹》德意志出版社;3. 勒纳•卡尔施《希特勒的炸弹》德意志出版社;4.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2出版;5.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2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