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第四,,世说新语原文译文注解.docx
21页文学第四,,世说新语原文译文注解第一篇:《精选《世说新语》六篇(原文+注释+译文)》 精选《世说新语》六篇 原文+注释+译文 一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行?”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辄:马上;就 ②疑:迟疑;迟疑不决纳其自托:承受了他的托身的恳求,指同意他搭船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立刻对这一要求表示犯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时迟疑,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容许了他的恳求,怎么可以因为状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照旧带着并协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二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
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智,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机灵,被看成是特别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令誉: 美妙的声誉 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③敕〔chì〕:皇帝的吩咐 ④战战惶惶:胆怯得颤抖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按:惶、浆二字押韵 ⑤战战栗栗:胆怯得颤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韵 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答复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答复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①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 ①折枝:使树枝弯曲 ②信然:的确这样 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望见路边的李树挂了许多果,压弯了树枝,小孩儿们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别人问他,他答复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必须是苦的李子拿李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文学第四,,世说新语原文译文注解 四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①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渤绝良久月徐亦卒 ①“王子猷”句: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是王羲之的儿子 ②了:完全 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去世一天子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说话时一点也不哀痛于是就要车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子敬平常喜爱弹琴,子猷便始终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哀思得昏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他也去世了 五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①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①汲〔jī〕:取水文学第四,,世说新语原文译文注解 ②饶子:果实许多。
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全军都很口渴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许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利用这个方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 六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②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③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④于时称其有智 ①“王右军”句:王敦是王羲之的堂伯父《晋书·王允之传》认为这事属王允之允之也是王敦的侄儿减,少于 ②钱凤:字世仪,任王敦的参军,是王敦的谋主王敦发动叛乱失败后,他也被杀屏人:叫别人避开逆节:叛逆 ③剔吐:用指头抠出口水 ④从横:即纵横,此指到处流淌 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很宠爱他,时时支配他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协商事情,一点也没想起羲之还在床上,就说起叛乱的打算。
王羲之醒来,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论,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假装睡得很熟王敦商议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彼此非常惊惶,说:“不得不把他杀了等到掀开帐子,才望见他吐得到处都是,就坚信他真的睡得很熟,于是才保住了命当时人们都赞扬他有智谋 其次篇:《《世说新语》全本及注释和全译文》文学第四,,世说新语原文译文注解 第三篇:《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文学第四 文学指文章博学,包括辞章修养、学识渊博等内容本篇所载,许多是有关清谈的活动,编纂者以之为文学活动而记述下来 魏晋时代,清谈的名士们不但高谈老庄,而且一些人还留心佛教经义,跟佛教徒关系亲密,这已经形成一种文学风气他们经常聚会,清谈名理所谈内容,有些条目会详细点明是某一篇、某一问题例如谈及〔庄子·逍遥游〕篇,佛教经典《小品〕,道家的“有、无”两个哲学范畴,才性问题等有时又只泛泛说是“共谈析理”,“标榜诸义”,“标新理”,“立异义”在记叙中,会借叙事来赞扬或讥讽某人,更多的是观赏其人的才华、辞藻例如说“才藻新颖,花烂映发”;“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很多来日还描绘了清淡的各种场面和气氛。
例如“彼我奋掷麈尾”,“理小屈,游辞不已”,“不觉流汗交面”,“一坐同时树掌而笑,称美良久”还登记有人甚至因清谈得病或提为高官例如第20 那么记卫玠因夜以继日地清谈,“于是病笃,遂不起”;第53 那么记张凭清谈“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即用为太常博士”从这些记载里足以看出当时士大夫对清谈的痴迷,他们认为善谈名理就是博学多通的表现本篇还用局部条目登记对人物、文章的各种评论除了在清谈中对人物有所褒贬外,在别的场合也会对某一类或某一个人有所评论例如第25 那么论及北方人和南方人做学问的差异,第77 那么引述《扬都赋》对两个人的赞美,第93 那么登记对一个人的评语对文章、书籍的评论更为常见有对古文中某一两句的赞许,也有对一书、一文的评价;有的干脆谈论是非得失,有的借探讨问题间接流露自己的看法另外还有一些探讨问题的问答,也因受到编纂者的赏识而收录 在本篇开头,有几那么记载一些古书注释的活动和状况,第1 那么还谈及历算,这些跟经术和卜筮有关,也属博学多闻之列至于那些跟文学并无多少联系的条目,就不多说了 〔1〕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①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②。
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③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展融果转式逐之④,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玄竟以得免 ①郑玄:字康成,东汉未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闻名经学家,遍注群经,精通历算马融:字季长,东汉大经学家 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和大体算法古代的天体论中有浑天说,以为天像鸟蛋,地像蛋黄,日月星辰绕南、北两极旋转人们就用这种观点去推算日月星辰位置③礼乐皆东:礼和乐是儒家的重要课程这里是赞郑玄已驾驭了礼乐的精华,随着他东归,东方就成了讲授礼乐的中心 ④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式,通“栻”,占卜之具,类似星盘按:这一那么记载马融想追杀郑玄,不必须实有其事所用方法,亦属迷信 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是由高才弟子为他讲授罢了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要他演算,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惊异,佩服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慨叹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担忧郑玄会独亨盛名,心里很忌恨他。
郑玄也推测马融会来追逐,便走到桥底下,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马融果真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知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说明必须是死了便确定不去追逐郑玄最终因此得免一死 〔2〕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①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②眼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①《春秋传》:《春秋左氏传》,即《左传》文学第四,,世说新语原文译文注解 ②服子慎:服虔,字子慎,任九江太守,作《春秋左氏传解谊》 郑玄想要注释《左传》,还没有完成这时有事到外地去,和服子慎相遇,住在同一个客店里,起初两人并不相识服子慎在店外的车子上,和别人谈到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听出服子愎的见解多数和自己一样郑玄就走到车前对服子慎说道:“我早就想要注《左传》,还没有完成;听了您刚刚的谈论,大多和我一样,此时此刻应当把我作的注全部送给您最终成了服氏注 〔3〕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述,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①?”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奴②。
①“胡为”句:引自《诗经·邶风·式微〕.意为:为什么会在泥水中 ②“薄言”句:引自〔诗经·邶风·柏舟〕,意为:我去诉说,反而惹得他发火薄言,助词,无义 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满意,郑玄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她:“胡为乎泥中?”她答复说:“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4〕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①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②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③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①〔春秋〕:《春秋》是鲁国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里指《春秋左氏传》②崔烈:字成考,汉灵帝时官至司徒、太尉,封阳平亭侯门生:弟子;学生下文的“门人”意同赁〔lìn〕:做雇工 ③户壁间:门外 服虔已经对《左传》很有探究,将要给它做注释,想参考各家的异同他听说崔烈召集学生讲授《左传》,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饭每当到讲授的时候,他就躲在门外偷听等他了解到崔烈超不过自己以后,便慢慢地和那些学生谈论崔烈的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