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钢安全操作规程..docx
9页炼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安全要求1、 工程中的隐蔽部分,应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检查合格,方可进行隐蔽施工完毕,施工单位应将竣工说明书及竣工图交付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竣工后,应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2、 炼钢厂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厂长对本厂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各级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各级机构对其职能范围的安全生产负责3、 炼钢厂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本厂的安全生产工作4、 炼钢厂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5、 炼钢厂应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对查出的问题应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6、 炼钢厂的厂长具备相应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7、 炼钢厂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职工经考核合格 方可上岗新工人进厂,应首先接受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由熟练工人带领工作,直到熟悉本工程操作技术 并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调换工种和脱岗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的人员,应事先进行岗位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外来参观或学习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并应由专人带领8、 特种作业人员和要害岗位、重要设备与设施的作业人员,均应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 资格证,方可上岗上述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及复审,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9、 炼钢对厂房、机电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清扫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应实行操作牌制度10、 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11、 炼钢厂应建立火灾、爆炸、触电和毒物逸散等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授预案,并配备必须的器材与设施,定期演练12、 炼钢厂发生伤亡或其他重大事故时,厂长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发生伤亡事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分析,查清事故原因,并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二、原材料1、 散状材料1.1、 应根据入炉散状材料的特性与安全要求,确定其贮存方法;入炉物料应保持干燥1.2、 具有爆炸和自燃危险的物料,如 CaC2粉剂、镁粉、煤粉、直接还原铁(DRI)等应贮存于密闭贮仓内,必要时用氮 气保护;存放设施应按防爆要求设计,并禁火、禁水2、 废钢2.1、 可能存在放射性危害的废钢,不应进厂。
进厂的社会废钢,应进行分选,拣出有色金属件、易燃易爆及有毒等物品; 对密闭容器应进行切割处理;废武器和弹药应由相关专业部门严格鉴定,并进行妥善的处置2.2、 废钢应按来源、形态、成分等分类、分堆存放;人工堆料时,地面以上料堆高度不应超过 1.5m2.3、 废钢配料间与废钢堆场,应设置必要的纵向与横向贯通的人行安全走道2.4、 废钢坑沿应高出地面 0.5〜1.0m,露天废钢坑应设集排水设施,地面废钢料堆应距运输轨道外侧 1.5m以上2.5、 废钢装卸作业时,电磁盘或液压抓斗下不应有人,起重机的大车或小车启动、移动时,应发出蜂鸣或灯光警示讯号,以警告地面人员与相邻起重机避让;起重机司机室应视野良好,能清楚观察废钢装卸作业点与相邻起重机作业情况3、 铁水贮运和预处理设施3.1、 铁水运输应用专线,不应与其他交通工具混行3.2、 向混铁炉兑铁水时,铁水罐口至混铁炉受铁口(槽) ,应保持一定距离;混铁炉不应超装,当铁水面距烧嘴达 0.4m时,不应兑入铁水;混铁炉出铁时,应发出声响讯号;混铁炉在维修或炉顶有人、或受铁水罐车未停到位时,不应倾动;当 冷却水漏入混铁炉时,应待水蒸发完毕方可倾炉3.3、 起重机龙门钩挂重铁水罐时,应有专人检查是否挂牢,待核实后发出指令,吊车才能起吊;吊起的铁水罐在等待往 转炉兑铁水期间,不应提前挂上倾翻铁水罐的小钩。
3.4、 铁水预处理设施,应布置在地坪以上;若因条件限制采用坑式布置,则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保证坑内干燥3.5、 往炼钢炉兑铁水时,铁水罐不应压在转炉炉口或电炉受铁槽上,人员应位于安全区域3.6、 Ca2仓附近区域,应设乙快检测和报警装置3.7、 采用Na2C03系作脱硫粉剂时,应做好设备的防护,其粉尘中的 Na2C03,应回收利用三、炼钢相关设备3.1、 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渣罐3.1.1、 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的壳体上,应有排气孔3.1.2、 罐体耳轴,应位于罐体合成重心上 0.2〜0.4m对称中心,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8,并以1.25倍负荷进行重负荷试验合格方可使用3.1.3、 使用中的设备,耳轴部位应定期进行探伤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 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3.1.4、 铁水罐,钢水罐和中间罐修砌后,应保持干燥,并烘烤至要求温度方可使用3.1.5、 用于铁水预处理的铁水罐与用于炉外精炼的钢水罐,应经常维护罐口;罐口严重结壳,应停止使用3.1.6、 钢水罐需卧放地坪时,应放在专用的钢包支座上;热修包应设作业防护屏;两罐位之间净空间距,应不小于 2m3.1.7、 渣罐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其罐内不应有水或潮湿的物料。
3.1.8、 钢水罐滑动水口,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清理、检查,并调试合格3.1.9、 铁水罐、钢水罐内的自由空间高度(液面至罐口) ,应满足工艺设计的要求3.1.10、 铁水罐、钢水罐内的铁水、钢水有凝盖时,不应用其他铁水罐、钢水罐压凝盖,也不应人工使用管状物撞击凝盖有未凝结残留物的铁水,钢水罐,不应卧放3.1.11、 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保持大于 1.5m的净空距离3.2、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烘烤器及其他烧嘴3.2.1、 烘烤器应装备完善的介质参数检测仪表与熄火检测仪3.2.2、 应设置煤气低压报警及与煤气低压记号联锁的快速切断阀等防回火设施; 应设置供设备维修时使用的吹扫煤气装 置,煤气吹扫干净方可修理设备3.2.3、 烘烤器区域应悬挂 禁止烟火”、当心煤气中毒”等警示牌3.3、 地面车辆3.3.1、 车辆运行时,应发出红色闪光与轰鸣等警示信号3.3.2、 电动铁火罐车、钢水罐车、渣罐车的停靠处,应设两个限位开关3.3.3、 铁水罐车、钢水罐车、渣罐车台面,应砌砖防护应根据需要,在轨道端头设置事故滑轮3.3.4、 进出车间的废钢料蓝车与渣罐车,其运行轨道与车间外道路相交的道口,应设置交通指挥信号;运行距离较长时, 车辆运行过程中应有专人监视;其他地面有轨车辆的运行,也应贯彻目视监控的原则。
3.3.5、 所有车辆,均应以设计载荷通过重车运行试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3.4、起重设备3.4.1、 起重机械及工具,应遵守 GB 6067的规定;炼钢厂用起重机械与工具,应有完整的技术证明文件和使用说明;桥 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应经有关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3.4.2、 起重设备应经静、动负荷试验合格,方可使用,试验负荷等应按表 1规定执行桥式起重机等负荷试验,采用其额 定负荷的1.25倍3.4.3、 铁水罐、钢水罐龙门钩的横梁、耳轴销和吊钩、钢丝绳及其端头固定零件,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必要时吊钩本体应作超声波探伤检查3.4.4、 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或液渣,应使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电炉车间运废钢料篮的加料吊车,应采用双制 动系统3.4.5、 钢丝绳、链条等常用起重工具,其使用、维护与报废应遵守 GB6067的规定3.4.6、 起重机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遵守 GB5082的规定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液渣,应确认挂钩挂牢,方可通知起重机司机起吊;起吊时,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 起吊地点3.4.7、起重机启动和移动时,应发出声响与灯光信号,吊物不应从人员头顶和重要设备上方越过; 不应用吊物撞击其他物体或设备(脱模操作除外);吊物上不应有人。
3.5、外部运输设备3.5.1、 自抱罐汽车、运坯车等)按规定线路行驶并设立明显标志; 特种车辆道路应尽可能与普通车辆道路分开3.5.2、 炼钢厂内的道路,应设立交通标志3.5.3、 道路建筑跨越道路上方的管线,距路面净高应不小于 5m3.5.4、 载运炽热物体应使用专用的柴油车,其油箱应采取隔热措施3.5.5、 带式运输机的通廊应设走道,设单侧走道其宽度应不小于 1m,设两侧走道其宽度应不小于 0.8m,并应在两侧走道间适当设置过桥;倾斜通廊的倾角大于 6o时,走道应采取防滑措施;大小 12o时,走道应采用踏步走道沿线应设置可随时停车的停车绳3.5.6、 维修带式输送机,应事先通知控制室操作人员,将带式输送机的控制权转到就地操作箱3.6、 其他设备3.6.1、 高温工作的水冷件,应提供事故用水3.6.2、 易受高温或钢水、液渣喷溅影响的设备,应进行防护3.6.3、 人员接近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的设备外露运动部件,应设置防护罩3.6.4、 涉及人身与设备安全或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之间或单一设备内部的动作程序,应设置程序联锁,前一程序未完成, 后一程序不能启动,无论手动还是自动操作都应遵守程序联锁,但单体试运转时可以切除联锁。
3.6.5、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验收与使用,应遵守压力容器有关规范的规定四、氧气转炉4.1、 设备与相关设施4.1.1、 150t以下的转炉,最大出钢量应不超过公称容量的 120%; 200t以上的转炉,按定量法操作4.1.2、 转炉的炉容比应合理4.1.3、 转炉氧枪与副枪升降装置,应配备钢绳张力测定、钢绳断裂防坠、事故驱动等安全装置;各枪位停靠点,应与转炉 倾动、氧气开闭、冷却水流量和温度等联锁;当氧气压力小于规定值、冷却水流量低于规定值、出水温度超过规定值、进出 水流量差大于规定值时,氧枪应自动升起,停止吹氧转炉氧枪供水,应设置电动或气动快速切断阀4.1.4、 氧气阀门站至氧枪软管接头的氧气管,应采用不锈钢管,并应在软管接头前设置长 1.5m以上的钢管氧气软管应 采用不锈钢体,氧枪软管接头应有防脱落装置4.1.5、 转炉宜采用铸铁盘管水冷炉口; 若采用钢板焊接水箱形式的水冷炉口,应加强经常性检查,以防止焊缝漏水酿成 爆炸事故4.1.6、 转炉传动机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应能承受正常操作最大合成力矩;不大于 150t的转炉,按全正力矩设计,靠自重 回复零位;150t以上的转炉,可采用正负力矩,但必须确保两路供电;若采用直流电机,可考虑设置备用蓄电池组,以便断 电时强制低速复位。
4.1.7、 从转炉工作平台至上层平台之间,应设置转炉围护结构炉前后应设活动挡火门,以保护操作人员安全4.1.8烟道上的氧枪孔与加料口,应设可靠的氮封转炉炉子跨炉口以上的各层平台,宜设煤气检测与报警装置;上述各层平台,人员不应长时间停留,以防煤气中毒;确需长时间停留,应与有关方面协调,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4.1.9、风机房、煤气柜以及可能泄漏煤气的其他设备,应位于车间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转炉煤气回收时,风机房 属乙类生产厂房、二级危险场所,其设计应采取防火、防爆措施,配备消防设备、火警信号、通讯及通风设施;风机房正常 通风换气每小时应不少于 7次,事故通风换气每小时应不少于 20次4.2、生产操作4.2.1、 炉前、炉后平台不应堆放障碍物转炉炉帽、炉壳、溜渣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