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技博客渐成国内IT圈“当红辣子鸡”.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666816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1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技博客渐成国内 IT 圈“当红辣子鸡”专访爱范儿、TECH2IPO、钛媒体创始人IT 时报杨鑫倢科技博客在国内又火了曾经作为众多博客类型中的一个分支,科技博客大多是由一些资深 IT 从业者凭兴趣撰写而在海外,TechCrunch 等科技博客已流行多年,影响力不亚于传统媒体,有的文章甚至会对国际 IT 大佬公司的股价产生直接影响也许是受海外科技博客的影响,36 氪、雷锋网、虎嗅网、PingWest、钛媒体等国内业者迅速跟进近日, 《IT 时报》记者分别专访了爱范儿、TECH2IPO、钛媒体的创始人这三家国内科技博客各有特色,分别成立于 2008 年、2010 年、2012 年;分别具有文艺范儿、创新范儿、专业主义范儿;同时又都号称独立,不发软文,不发有偿新闻内容之战、渠道之战,当越来越多的科技博客加入这场竞争,国内 IT 界的舆论话语权之争愈演愈烈爱范儿:最文艺的科技新媒体作为中国早期少数几家科技博客之一,爱范儿从 2008 年创始至今,已经走过了 5 个年头当 2012 年虎嗅网、PingWest、钛媒体等加入科技博客格局,促使整个科技博客生态的兴起时,爱范儿这个曾经的小众网站,也渐为更多人所知晓。

      从硬件评测做起爱范儿创始人 WilsonWang 的身份对外界而言一直颇为神秘,据说他在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这次在接受《IT 时报》采访时,他透露,自己其实是个学经济的,本人有时也在爱范儿写文章,但不直接负责内容团队的建设爱范儿从 2008 年开始玩硬件评测,玩得很深当时国内科技媒体还少,我们做了一个爱范儿 BBS,很多科技爱好者聚集在一起Wilson 说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别人望尘莫及的在爱范儿作者队伍中,经常可以看到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华人作者,这些资源很大一部分是在那些年的 BBS 里积累起来的这种海外影响力直接辐射到了诺基亚等公司2009 年,诺基亚召开全球年度大会时,向爱范儿发出邀请,并将其视为长期的受邀媒体,而爱范儿也是唯一一家受邀的中国科技博客诺基亚正是看重了这个聚集设备发烧友的网站──在美国,科技博客早已在舆论大环境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如今,爱范儿不仅关心硬件评测,还将视野拓宽了,有公司、人物、应用、模式等等,基本覆盖了整个 TMT 领域我们做得比较泛,是柱状发展,呈现形式更立体其中 iSeed 专栏 2011 年末还出了一本书《种子》 ,精心挑选了之前报道的 17 支移动互联网新生代创业团队,像雕刻时光、街旁、知乎、泼墨书房等等,当时还只是崭露头角,两年后已是业内佼佼者。

      现在,爱范儿的海外撰稿、外部约稿变少了内容主要由 15 名全职员工采写,分布在北京和广州,这 15 人基本都是从 2008 年开始关注 TMT 领域的专家,他们每人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有 2 名是博士学历,爱范儿经常关注外国科技趋势,他们的英语水平个个都很好定位科技博客?OUT 了!没有一家科技博客有我们这样的全平台式应用,WindowsPhone、安卓、iOS 等平台都有我们的 App,这些 App 都有很棒的用户体验Wilson 说如果你登录过他们的 APP 或者网站,你一定会感叹于他们的清新文艺风事实上,爱范儿在 2012 年之所以受到很多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其火热的平台Wilson 说,爱范儿是最早进入平台的科技博客,现在一共有 3 个细分账号,分别是爱范儿、AppSolutio 和玩物志,分别对应新闻观点、软件应用、有趣硬件三个领域爱范儿是一个媒体,为什么要做 AppSolution 和玩物志?很简单,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新媒体生态,用恰当的渠道,提供细分内容如果你把爱范儿定位为一个科技博客,那可能你已经离我们很远Wilson 对此颇为自信数据显示,AppSolution 推送四个月后,突破 5 万粉丝。

      这个数字,超过任何国内做 App 推荐的网站 UV(独立访客)的数量就在今年 1 月 22 日,AppSolution 又在上搞了一个看图标,猜应用的活动,跟读者互动了一把Wilson 每天花在上的时间特别多最多的一次,他回复了 800 个人,这种讨论模式累,但是有乐趣自信流量国内最高不管怎么说,Wilson 认为,内容还是爱范儿的核心爱范儿以前的稿量是比较少的,这与我们注重内容的原创性有关我们会做国外新闻的编译,但是一定会有自己的声音,以我们的视角去解读它,而不是单纯做一个搬运工我希望我们的作者在科技领域是一个真正受到尊重的人在科技博客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爱范儿流量很大,但 Wilson 表示没有可供公开的数据,不过他自信爱范儿的流量应该是国内最高爱范儿从来不刷流量,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文章评论量,你可以去看看,有哪个科技博客的网友评论有爱范儿那么多呢?【网站小档案】上线时间:2008 年团队人数:20 人左右网站定位:发现创新价值的科技媒体融资情况:未融资,创始人自己的钱钛媒体: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体梦刚刚崭露头角的钛媒体,在科技博客领域还属于新秀,刚成立4 个月不到,就已经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这主要归功于它的媒体化属性更浓,在新媒体领域尝试深度报道,其视角的优势也是其他科技博客所不具备的钛媒体的创始人赵何娟是原财新传媒调查记者,团队中还有另外三四名调查记者原来的传统媒体人转而做新媒体,做科技博客,会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呢?媒体化属性更浓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赵何娟曾在那里进修,学了一门促使她之后决定做新媒体的课程 BusniessModel(商业模式)这门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详尽地介绍了美国诸多新媒体的商业模式看到国外新媒体相比国内发展如此成熟,而自己所在的传统媒体行业束手束脚,赵何娟觉得,可以在新媒体有一个尝试,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这未免不是一个出路赵何娟告诉《IT 时报》记者创业之前,赵何娟曾任职于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财新网等,在业内颇有名气,曾荣获 2010 年《南方周末》年度致敬记者等殊荣美国商业化程度特别高,只要在某一个领域有一点机会,必然有很多尝试者和挑战者,也提供了我很多学习的样板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点,再考虑到国内新媒体环境,最终决定做一个 TMT(科技、媒体、通信)领域的偏商业和资本的新媒体2012 年 10 月,钛媒体正式上线发展速度超过了我的预想。

      赵何娟说:这说明读者对于科技博客的需求是很大的,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没错的新媒体上操作深度报道钛媒体的全职作者团队一共 10 人左右,他们中以有传统媒体经验者居多,其他有互联网出身、翻译出身等等,其中 3 人是前财新或《财经》记者另一位调查记者是前《21 世纪经济报道》的厉志钢,专注于证券市场调查此外,赵何娟手头还有诸多专业资源,未来将会有专门来自华尔街、日经等专业投资机构的分析师提供情报和撰写原创分析这也决定了钛媒体相比其他科技博客媒体性更浓厚的属性而赵何娟做钛媒体,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受到财新任职经历的影响,比如财新下有一本《新世纪周刊》 ,钛媒体下也有一本周刊《钛度周刊》,虽然不是纸质的,但赵何娟希望这本电子双周刊作为网站的补充,梳理两周重大的事件,有深度报道,有沉淀目前已出版试刊号 3期、正式出版物 2 期,封面文章都是两篇重磅深度报道《陕西联通造假冲击波》 《西部创业兴与劫中国首份西部科技创业者生存状况报告》 这些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当然和以前也有所创新几个传统媒体人愿意跟着赵何娟来到新媒体,相比以前更忙了他们都很支持我,很难得,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这关乎职业生涯,需要付出感情、精力、甚至付出物质,因为创业是有风险的。

      虽然如果去别的网站,可能收入更高,但大家都希望拼一把言语中,赵何娟透露着率性:我经常对自己说,拼一把,总归不会吃亏的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科技博客由于提供新闻背后的分析、观点而受到很多读者青睐不过当下,由于科技博客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从业者乱用标题党现象严重,内容也颇受争议赵何娟对钛媒体编辑有一套法则:写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但这种判断是基于事实和善意的,而不是刻意为抓眼球而为之赵何娟说,新媒体跟传统媒体相比,内容生产方式、文字组织方式等都改变了,但我不觉得做新媒体就是要抛弃传统媒体的一切,传统媒体作为媒体形态积累了百余年,有一套新闻专业主义的红线曾有一个 WP 平台细分领域的科技博客创始人发现自己的原创稿件被某科技博客拿去作为投稿使用对此,赵何娟时常纳闷:是不是做新媒体,就是抛弃对过去专业性的追求?这对我来说,是提醒也是触动网站小档案】上线时间:2012 年 10 月团队人数:10 人左右网站定位:从资本市场看科技价值与趋势融资情况:完成天使轮Tech2IPO:和开复老师交过火Tech2IPO(创见)最近又改版了改版前,Tech2IPO 的网页右边,有一个大大的申请报道的方框,是提供创业公司一个给大家了解你梦想的机会,不过改版之后,申请报道的链接被移到了右上角,字号也大幅缩小。

      弱化这部分是为了让位于本身的内容呈现主编杨涛解释说,改版强化了社交与深度内容,降低碎片化信息对用户阅读的干扰按照网站当初构想,Tech2IPO 想做一个专注科技创新创业的科技博客,从网站名字是 TechnologytoIPO(技术驱动上市)的缩写也可以看出他们比其他科技博客更关注资本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 Tech2IPO 的首页上,国内创新公司或产品的报道已经十分少见,打造的创业公司数据库 D.Tech2IPO 自 2011 年 9 月后再无更新形势不容乐观最近几年,国内科技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打着做创业公司旗号的科技博客并不少,比如早期靠翻译国外科技博客 TechCrunch 文章走红的 36 氪对于我们而言,更多关注国内的初创团队与公司,挖掘更多用户喜闻乐见的深度分析,可能是我们在 2013 年的期许高一辍学后结识一帮 geek 做网站韩寒有一本书叫《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而 Tech2IPO的主编,1988 年出生的四川人杨涛,和韩寒一样,也是在高一离开了学校有一些受韩寒影响吧,我算是叛逆青年的代表杨涛说,现在看来,这经历对他有好有坏,当时是觉得学校里教得太死板,自己也挺迷茫,就是想做不一样的事情。

      从学校离开后,杨涛进了一家做电子书搜索的互联网公司打杂,做市场和产品,同时,他也慢慢开始写独立科技博客,Google 阅读器订阅一万多两年之后,他来到北京,在一家传媒创业公司做运营总监再过一年,就加入了 Tech2IPO因此,杨涛做科技博客并不是偶然选择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任何的海水都会让你变成海绵在那些日子里,杨涛结识了一帮都非常 geek 的朋友,都热衷于软件、产品,大家一拍即合,准备做 Tech2IPO,我们想要做很棒的科技资讯,帮助大家了解全球最新的创业公司与那些令人惊艳的产品目前,Tech2IPO 的全职编辑 5 人左右,都是 85 后甚至 90 后,有科技公司或传媒领域的工作经验质疑李开复有偏颇之处Tech2IPO 的中文名字创见,突出他们不仅是报道创新内容,还要提供见解、观点和价值后者在采访中被杨涛屡屡提及门户网站之所以不再那么受关注,是因为读者对阅读或者内容消费,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博客正迎合了他们的需求因此杨涛认为,输出有价值的观点是 Tech2IPO 的重点所在,挖掘创业者、公司、产品的背后而这也就意味着,Tech2IPO 提供的更多是观点,而非事实如果证明观点的事实不够充分,很可能会受到被报道者的批评。

      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了2012 年 10 月,Tech2IPO 推出了一篇匿名人士投稿文章《十个不选择创新工场的理由》 ,以及一篇由Tech2IPO 作者写的《创新工场转型投资机构:中国式孵化器神话破产了吗?》文章,文章提到李开复是一个懂得变通的聪明人、创新工场的不少项目没有多少价值、失败的孵化器模式等内容随后,李开复在微博上论战 Tech2IPO,针对 10 个理由分别做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