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簧及扭簧弹力、刚度计算公式.docx
3页拉簧及扭簧弹力、刚度计算公式 一、拉伸弹簧弹力、刚度计算公式 1.拉伸弹簧一已知自由长度,弹簧刚度和初始拉力时,某一工作长度 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P=(Rx F)+I.T.P是指负荷(磅);R是指弹簧刚度(磅/英寸);F是指距自由长度的变形量;I.T.是指初拉力例如:已知自由长度为1英寸、刚度为6. 9磅/英寸和初始张力为0. 7 磅,工作长度为1.500英寸时,负荷计算公式如下:P= [6.9 x(1.500-1.000)l+0.7= (6.9x 0.500) +0.7= 3.45+0.7= 4.15 磅2.如何计算刚度一弹簧刚度是指使弹簧产生单位变形的负荷,可通过 以下步骤测试:1>弹簧变形约为最大变形的20%(自由长度藏去压并高度)时,测量弹 簧负荷(P1)及弹簧长度(L1)2〉弹簧变形不超过最大变形的80%时,测量弹簧负荷(P2)及弹簧长度 (L2)务必确保弹簧长度为L2时任意两个簧圈(闭合收口除外)都 没有发生接触3〉计算刚度(R)(磅 / 英寸)R=(P2-P1)/(L1-L2)二、扭簧设计需要的技术参数 扭簧的工作状态和拉伸弹簧及压缩弹簧有所不同,其更为复杂和 多变,其中包括了很多参数指标,下面一一讲解:d (弹簧线径) :该参数描述了弹簧线的直径,也就是我们说的弹簧钢 丝的粗细,默认单位mm。
Dd (心轴最大直径):该参数描述的是工业应用中弹簧轴的最大直径, 公差±2%D1 (内径): 弹簧的内径等于外径减去两倍的线径扭簧在工作过程中 内径可以减小到心轴直径,内径公差±2% D (中径): 弹簧的中径等于外径减去一个线径D2 (外径) : 等于内径加上两倍的线径扭簧在工作过程中,外径将变小,公差(±2%±0.1)mmL0 (自然长度):注意:在工作过程中自然长度会减小,公差±2%Tum (扭转圈数):弹簧绕制的圈数,圈数的不同直接影响扭簧的性能 扭簧的圈数越多扭力越小deg (原始角度) :扭簧的两个扭脚之间的原始角度上图的原始角度 为180°X1 (支承长度):这是从弹簧圈身中轴到弹簧支承的长度,一般工作中 是固定不动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固定力臂,公差±2%X2 (施力长度):这是从弹簧圈身中轴到弹簧施力点的长度,一般工作 中是转动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施力力臂,公差±2%A1 (工作扭转角度):扭转弹簧的在工作中扭转的角度An (最大扭转角度):扭转弹簧的最大扭转角度Fl (工作负荷):扭簧在工作角度Al时作用在扭转弹簧支承上的作用 力Fn (最大负荷):允许作用在扭转弹簧支承上的最大力,对应的是 An 最大扭转角度时所需的作用力。
M1 (工作扭矩):扭簧在工作角度A1时允许扭矩(牛顿*毫米)Mn (最大扭矩):最大允许扭矩(牛顿*毫米),对应的是An最大扭转角 度时的允许扭矩K (弹簧刚度): 这个参数确定弹簧工作时的阻力单位 牛顿 *毫米/ 度,公差±15%Al & Fl & Ml :(扭转角度,负荷和扭矩) :以下公式可算出扭转角度A1 = M1/R.知道负荷,可用公式M二F*Ls计算扭矩支承位置 :扭转弹簧的支承有四个位置: 0°, 90°,180°和 270° 螺旋方向 : 右旋弹簧反时针方向旋,左旋弹簧顺时针方向旋我们的 所有弹簧两种旋向都可生产扭转弹簧(Torsion Spring)为所有弹簧类别中设计原理较为复杂的 一种,型式的变化亦相当活泼,故设计时所涉及的理论也最为繁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