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自考现代修辞学.docx
3页云南自考现代修辞学真题(骆小所主编教材版笔记资料)《现代修辞学》教材目录第一章修辞概说 第二章修辞和语境的关系第三章修辞学的性质 第四章词语选择第五章句式选择 第六章准语言的运用第七章叙述方法的选择第八章修辞选择的角度和英国注意的问题第九章修辞格的运用一节、修辞格的定义 二节、比喻三节、比拟 四节、比拟和比喻的同与异五节、移就 六节、移就和比拟的区别七节、通感 八节、通感和移就的同与异九节、通感和比喻的同与异 十节、夸张 十一节、移情 十二节、移情和拟人的同与异十三节、借代 十四节、借代和借喻的同与异十五节、跳脱 十六节、双关十七节、双关和借喻的区别 十八节、婉曲 十九节、婉曲和双关的区别、二十节、反语 二十一节、拈连 二十二节、拈连和比拟的区别二十四节、移姓 二十三、反饰二十五节、量词移用 二十六节、相反相成二十七节、相反相成和反饰二十八节转品二十九节、拆词 三十节、易色三十一节、仿词 三十二节、同异三十三节、同异和仿词的区别三十四节、衬托 三十五节、反衬和对照的区别三十七节、自言相违和反饰,相反相成的区别三十六节、自言相违 三十九节、对照 四十二节、示现 四十一节、迭现 四十五节、呼告三十八节、对偶四十节、对照和对偶的区别 四十三节、摹绘 四十四节、回避、 四十七节、排比和层递四十六节、呼告和拟人的区别 四十八节、反复、五十一节、回环五十节、顶真四十九节、反复和排比的区别、五十二节、回环和顶真的区别五十三节、回环和回文的区别 五十四节、错综五十五节、设问五十六节、反问五十七节、反问和设问的区别 五十八节、成语活用六十节、别义释词 六十一节、数代六十二节、同形 六十三节、同词转跌六十四节、杂混 五十九节、飞白 六十五节、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六十六节、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 六十七节、对修辞格荷载信息的理解及其欣赏第十章语言风格*注:资料中黑体加粗字为答案或举例中强调的成分37简述什么是夸张,以及夸张的分类?答:1、夸张:为了表情达意,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某事物,造成鲜明 的形象和独特的意境的修辞方式叫夸张。
2、按性质分,夸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 、扩大性夸张,即故意把事物往大处说如:闯王急的头发胡子全白了2) 、缩小性夸张,即故意把事物往小处说如:在那巴掌大的地方,还搞什么实验啊3) 、超前夸张,即把本来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在前如:我们正在商量暑假去XX瀑布游玩,我感觉此时我们已经听到隆隆的水声了38、 简述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的区别?答:夸张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直接夸张就是不借助于其他修辞格的夸 张,也称单纯夸张或自身夸张间接夸张就是通过与其他修辞格结合进行的夸张,常见和比 喻结合,实际上是一种比喻性夸张39、 夸张的修辞作用是什么?答:1、适当运用夸张,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加艺术的感染力2、适当运用夸张,加深人们的印象、引起联想受到突出形象的过去效果;40、 简述使用夸张是要注意什么问题?答:夸张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艺术方法,我们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给人以真实感;2、 夸张要充分,要明确,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3、 运用夸张要力求鲜明,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感4、 夸张要掌握分寸;另外,运用夸张还要注意语体,夸张多用于文学作品,很少用于政论 文。
41、 简述什么是移情并举例说明答:1、移情: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作者使周围的物体染上一层与自己情感一致,但实际 不存在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叫移情移情就是把人的思想感情转移到物身上的修辞方式2、例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天亦垂泪,是人岂能泪不挥就是 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42、 简述移情和拟人的同与异?答:1、移情和拟人的同:两种修辞手法都是把人所特有的东西加到物的身上2、移情和拟人的异:(1) 、作者对待物的态度不同运用拟人时,物在作者心中不是“物”是“人”,而运用 移情时,物在作者心中还是物2) 、运用拟人时,作者着眼于物的本质,把物刻画为:“人“移情则不同,运用移情 时,作者通过形象思维,仅仅是移人情于物;(3) 、运用拟人时,往往需要经过社会生活和客体的长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拟体和本体 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移情则是作者一时一地某种感情的外射,借眼前某物的现象就自然和人 联系起来4) 、拟人和移情的作用不同,拟人重在塑造艺术形象,移情只能深化情感,是形象产生 的促成剂自考《文艺心理学》、《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马列文论》《马列文艺论著选读》、 《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史纲要》d等资料在百度里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 下载更多资料自考《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中国 古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