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药物流产失败原因分析.doc
3页药物流产失败原因分析药物流产失败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对早孕药物流产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 年3月1日〜2010年10月31日到我中心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5例中,药物流产失败65例,失败率为13. 13% 失败的原因与年龄、孕龄、孕产次、孕囊直径大小、子宫位置等有关 结论药物流产导致失败的因素较多,临床医师要严格对适应症及禁忌 症的掌握,以减少药物流产失败的发生率 关键词:药物流产;失败;相关因素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对早孕的终止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始终存在个体差异等原因,造成流产不完全甚至 是失败为进一步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 时间,本文对2009年3月1日〜2010年10月31日到我中心进行药 物流产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09年3月1日〜2010年10月31日在我中心 门诊要求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495例,年龄17〜41岁,平均 年龄29岁平时月经规律,停经时间W49d,尿HCG(+)经过妇科 检查、白带RT检查、血RT检查、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早孕,孕囊直 径在10^30 mm,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出血性疾病及前列腺素使用禁 忌症,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第1天晚上22 : 00 口服米非司酮50 mg第2 d早上8 : 00 口服米非司酮25 mg,服药前后2 h禁食,晚上22 : 00 口服米非司酮50 mgo第3 d早上7 : 00 口服米非司酮25 mg, 8 : 00 到我中心后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600 ugo观察孕囊排出时间,孕囊 排出是否完整、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并给予缩宫素20 u肌注, 以促进子宫收缩,如果观察到16 : 00仍未见孕囊排出者,给予清宫 术,以防止意外子宫大出血的发生 1. 3药物流产失败判断标准 ①用药后孕囊已排出,但阴道流血>10d者,B超检查发现宫内仍 有残留物,需要行清宫术者②服米索前列醇后,当U 16 : 00仍未 见孕囊排出,给予清宫术者 2结果 2.1药物流产失败率495例药物流产孕妇中,药物流产失败65例,失败率为13.13%2. 2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 2. 2. 1年龄〉35岁者109例,药物流产失败率18例,占16.51%年龄<35岁者386例,药物流产失败 率47例,占12. 18% 2. 2. 2、孕龄停经35、40 d者312例,药物流产失败34例,占10.90%。
41〜49 d者183例,药物流产失败 31例,占16.94% 2. 2.3孕囊直径大小 孕囊直径〈20 inni及20~25mm的药物流产失败率低于孕囊直径在25〜30 mm者,见表12.2.4孕产次有分娩史和流产史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无分 娩史及流产史者,随着流产次数增多,药物流产失败率增高,见表2 2.2.5子宫位置后倾位子宫及后倾后屈位子宫者,药物流产失败率 明显高于前倾位子宫及水平子宫,见表33讨论 3.1年龄35岁者,药物进行流产的失败率高于年龄<35 岁者,年龄大易造成流产的失败 3.2孕龄 停经4广49 d者,选择药物进行流产导致失败的儿率高于停经35~40 do停经时间越长, 失败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妊娠时间越久,孕妇体内的孕酮水平就越高, 米非司酮难以跟其进行拮抗,所以,一旦确诊宫内早孕,应该进行尽 快给药 3. 3孕囊直径在20~25 mm的药物进行流产失败的儿率 明显低于孕囊直径>25^30 mm者,孕囊的大小决定了胚胎的发育,孕 囊越大,说明蜕膜组织越多,在孕囊排出时,常有蜕膜组织残留,阴 道流血时间长,导致流产失败因此孕囊直径>25^30 mm者,药物流 产出现异常时应给予清宫处理。
3.4孕产次有分娩史者及流产史者,使用药物进行流产失败的儿率较未产妇要高出许多药物流产 导致失败的儿率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升高流产次数多,子宫内膜 感染机会多,胎盘发生粘连的可能性越大,再次怀孕时,采用药物进 行流产时,蜕膜组织不易彻底剥脱,造成流产不完全,因此建议有多 次流产史者在选择药物进行流产的时候要密切观察阴道流血的情况, 出现阴道流血量多时,要及时给予清宫处理 3.5子宫位置 从表3可以看出,后倾位子宫与后倾后屈位子宫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 于前倾位子宫及水平位子宫,其原因在于子宫后倾位及子宫后倾后屈 位时,子宫收缩时胚胎组织不易顺利排出 综上所述,通过对导致药物流产失败的原因分析,提示首先要加强育龄妇女避孕意识,同时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流产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 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若出现阴道大量流血时,应及时行清宫术, 目前清宫术仍是药物流产失败的唯一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1] 乐杰.妇产科学[祖.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4-375.[2] 王小琴,薛晓平,王小明,等.药物流产的效果观察和失败原因分析[J].医学信息,2013, (16):335-335. 编辑/张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