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茶国际贸易论文范文-浅谈湖南黑茶出口贸易目前状况论文.docx
8页茶国际贸易论文范文:浅谈湖南黑茶出口贸易目前状况论湖南黑茶出口贸易目前状况论文摘要:茶叶是湖南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湖南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湖南黑茶正面对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应积极推进湖南黑茶产业的发 展,进一步扩大黑茶出口,提高黑茶的出口创汇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本文研究黑茶出口的目前状况,分析了黑茶发展的理市,从内因和外 因两方面具体的提出黑茶出口发展所面对的理由,对此也从不同角度 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倡议关键词:湖南黑茶岀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一、理由提出湖南茶叶是我省仅次于生猪的第二大创汇农产品作为我省的 农业优势产业,在出口贸易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加入WTO以来, 湖南省茶叶出口开始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湖南省的茶叶出口 曾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近几年,黑茶展现了他独有的魅力及优势,发 展成为了湖南茶叶发展的一张名片我省应抓住机遇,积极开展黑茶 产业发展战略振兴湘茶,把黑茶置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中进 行分析,提岀推动其发展的策略,更好的推动黑茶产业的发展,增加 出口贸易二、湖南黑茶岀口发展所面对的理由近年,安化县大力新建茶园和改造低产茶园,来满足黑茶市场 的需求黑茶基地稳步增长,是黑茶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0年黑茶 出口创汇800万美元,2011年就翻了一番虽然安化黑茶无论是在 茶园面积还是茶产量方面都体现逐年增长的迹象,但出口份额仍偏 低)遭遇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很多达到本国标准的产品达不 到外国的标准2003年欧盟的农残标准已经达到193项,而我国茶 行业标准仅仅涉及76项屡屡出现出口的茶叶达到国内标准,而在 出n为达到出n国标准而被拒之门外以产品安全卫生标准十分敏感的日本为例,2010年,白沙溪出 口日本的约1000娄千两茶,由于传统包装运用的竹箧,在长途运输 途易产生检疫生物,进口检验时被查出,没有达到卫生标准被遣回二) 国内产茶大省的竞争我国有福建,浙江、云南、江西、安徽、湖南,江西等二十多 个涉茶省份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武夷山大红袍、福建乌龙茶,云 南普洱茶等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茶叶的出口竞争也是相当激烈 2011年黑茶的产量直追云南普洱茶的年产量,但是出口量仍然少于 普洱茶普洱茶的制造现代化程度较高,技术投入量大,但在营销方 面已经十分成熟,再加上普洱茶叠加之后行业内气氛较好,这使得普 洱产量、出口量、价格比较平稳而黑茶虽发展较快,但这些方面不 如普洱茶。
2009年福建乌龙茶推出的“原叶好茶”新型茶饮料之后, 茶企业争相推出茶饮品许多名茶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抢占市场, 深加工产品有茶食品、茶粉、茶类的保健品,茶浓缩汁等黑茶作为 后起之秀深加工产品有待开发三) 黑茶生产能力偏低安化县虽然很早就开始种植茶树,但全县10万亩茶园标准茶园 只达到3・6万亩到2012年底,有四十个黑茶的生产厂家但是只 有安化茶厂、怡清源、白沙溪茶厂是比较大型的黑茶生产厂家,都成 功的被推选为“湖南十大茶品牌” o怡清源、白沙溪先后被评为中国 驰名商标在产品的质量上,小规模的黑茶厂商的生产标准、卫生条 件,销售市场都不确定使得市场上黑茶品质参差不齐,有些厂家以 次冲好,这严重的影响了黑茶今后的发展2012年出口欧洲的精物 堂食品东四分公司销售的“湘源天”安化黑茶查出了超标的稀土元 素,含量为标准值的6倍之多小企业生产的黑茶产品在市场是比较 杂乱,品牌众多、质量没有保障,安化黑茶品牌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四) 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安化黑茶与普洱茶一样属于地域品牌作为一种区域拥有的无 形资产,传统的区域品牌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很多小企业滥用黑 茶品牌,为了盈利,不保证茶叶的质量,只顾利用品牌价值,而没有 意识到品牌价值的保护和创新,也必定导致传统区域品牌使用者鱼龙 混杂,产品质量下降,最终出现“坏茶驱逐好茶”的逆向淘汰现象。
还有黑茶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检测、品牌保护和维权工作相对滞后, 一些产品的标准和行业规范亟待完善从普洱茶看黑茶,曾经的“普洱茶热”出现天价普洱茶,与行 业的不规范行为存在一定程度关系儿年后普洱茶泡沫的破灭,普洱 茶价格狂跌安化黑茶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吸取“普洱茶泡沫”的 经验教训三、发展湖南黑茶出口贸易的策略倡议(一) 提高科技水平为湖南黑茶出口提供技术支持,企业、政府、科技院所、商家、 协会,高校等联合打造黑茶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建立了先进 的科研创新队伍,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和动态进行跟踪研 究,目的在于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充分发挥技术支撑的 有利优势,已经解决了输俄罗斯茶叶的金属磁性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输欧盟茶叶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技术难题二) 推进国际认证,建立预警机制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打击,我国加快了国家 食品安全标准建设的步伐,2012年2月13日农业部最新发布的《关 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37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 [2012]8号)中将茶叶列入此检测冃录之中,引用了欧盟标准提岀了 12项农药和1项重金属的要求2013年3月1日起,由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 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正式实施。
新《标准》,则规定 T 322种农药在10大类农产品和食品中的2293个残留限量,这己经 基本涵盖了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三) 拓宽销售渠道黑茶的销售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致分为线上,线下两 种传统的线下营销是展览会、茶叶批发市场,茶叶零售店,茶叶连 锁店,品牌茶楼、茶艺馆、茶叶超市卖场、酒店茶叶专档,高档会所 等线上销售成为了发展出口的重要渠道,陕西五子绿茶出口贸易 90%以上是通过网络销售来实现黑茶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品牌 知名度选择相应的方式同时,要市场的多元化,现在安化黑茶主要 出口欧美,口本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发达的国家,不利于黑茶的出口 应该趋利避害,瞄准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等市相关场避开技术性 贸易壁垒企业也应该根据不同国家市场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渠道安 化怡清源公司看准了这一情况,2012年将黑茶产品带入俄罗斯超市、 茶艺馆,开启黑茶连锁店,打开俄罗斯市场,形成了俄罗斯黑茶之路四) 传播黑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化茶文化源远流长, 应该在黑茶产品出口的同时,加强黑茶文化的传播安化县是蚩尤故 里和“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安化茶在唐宋时就已进入高潮时期•茶 马古道、洞市老街、黄沙坪等古代茶叶盛兴的见证,安化有着“中国 南方最后的神奇马帮” O清朝安化籍两广总督陶潮“芙蓉插霞标,香 炉渺云厥,自我来京华,久与此山别”来描绘安化黑茶。
有对黑茶文 化的宣传普及,利用各种媒体和公共交流平台开发旅游、宣传黑茶文 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来推动黑茶的出口现在安化正在培养一 批优秀的茶艺师,传播黑茶文化在黑茶宣传中,除了生态、环保、 健康等方面以外,还应向消费者传达一种优雅、健康、文明的生活方 式使得黑茶从味觉上的品味变成精神上的享受五)推动品牌整合“安化黑茶”申地理商标成功,但是和中国出口的大多数茶叶 产品一样,西湖龙井,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等都是中国出口的名茶 但是在国际上存在着有名茶但是没有名牌尴尬中国这些名茶的詁牌 影响力大不如英国“立顿” O在国外,品牌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影响 其销量黑茶属于一个公共的品牌,现在新起的黑茶企业如雨后春笋, 很多都不注意建立自己的品牌要推动品牌整合,需要做到几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检验标准,统一包装要求,统一茶叶监管” O四、结论近儿年,黑茶的兴起和发展引人礪冃,作为国内外茶市场的新 贵,黑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符合健康理念的药 理学作用使得黑茶成为湖南茶叶发展的又一契机我们在看到优势 的同时,还有看到黑茶出口发展所面对的理由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 垒、我国茶叶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国内产茶大省的竞争、茶 园生产力水平低下、企业规模小建设资金不足、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
解决这些理由,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黑茶的出口贸易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文得到湖南省跨国投资与经营研究基地的资助参考文献:[1] P・E. Witham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Us new foo湖南黑茶出口贸易目前状况论文d safety standards on china s tea expor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cncc&Technology, 2010, 45 (4)・[2] Xiaohua Bao, Larry D. Qiu. How Do Technicdl Barriers to Trade Influence Trade? [J]・ Review of Internatiorial Economics, 2012, 20 (4)・[3] Liu Xue, Brian J. Revel 1. Which way forward for Chis vegetable exports? [J]. British Food Journal, 2009, 111 (1)・[2]Neil Gandal , Oz Shy. Standardizatio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3, 58 (21).[3]John Audley・green policy and global trade [D]・0xford: Oxford university, 2003.[4] 王桂雪•茶叶经济贸易与茶文化[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叶柏林,陈志田•技术引进与进出口商品标准化[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6] 李晓钟,张小蒂.[J]•农业经济理由,2009 (3)・[9] 苏鸿鹄•湖南农产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研究[D].长沙:湖南 农业大学,2008.[10] 王忠锐,潘伟光•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经济分析[J].国际贸 易理由,2004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