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力训练—近视的训练与选镜.doc
4页视力训练—近视的训练与选镜近视训练时,选择度数应按欠矫的方式开始训练,直至取消全部近视度数即原来是3.0D,则选择2.0D开始训练,每训练十次,再降低50或100度训练,直至完全取消近视镜片一 放松训练目的:雾视原理,放松睫状肌时间:5-8分钟选镜:针对假性近视患者,用base-in prism(外散训练镜) △6加凸透镜(+2.00D,比原度数减少2.0D),放松调节训练,让紧张的晶状体得到缓解、恢复1) 挑选合适的棱镜及近视镜片,作为训练镜2) 测量顾客的裸眼视距,详细记录3) 设定近视点和远视点位置近视点一般设定在7-8cm处戴上训练镜后,把灯光从近视点逐步移远,顾客注视E字,当E字出现模糊的地方,为远视点停留位置(这里指的是灯光停留位置,应调整感应开关位置,令灯光停留准确)4) 停留时间和速度调整速度为中速,近视点不停留,远视点停留3秒5) 开启电源开关灯光逐步移远时,指导顾客看十字图的横线,移近时看十字图的竖线,观察顾客的眼睛是否会跟随运动6) 灯光来回运动10次后,询问顾客看十字线是否清晰;如果清晰,再将灯光向远处移动10cm,继续观察,如不清晰,则将灯光退回5cm,往返训练10次,并重复以上提问。
7) 训练完毕后,测试裸眼视距,作好记录如果视距提升,则继续同样动作;如果视距提升不明显,则要改变方法或增加训练强度提示:根据患者近视的度数,从2.0D 到6.0D,可从6个棱镜度增加到9-10个棱镜度,要以双眼调节力适应情况确定;凸透镜的度数,可从+5.0D--15.0D 选择患者能够适应的镜片进行训练选片原则是以适应和临床经验为主二 外散训练目的:增强眼肌外展能力,锻炼睫状肌,让顾客能用0.8的矫正视力看到1.0视力时间:5分钟 选镜:步骤:1) 用顾客矫正视力到0.8视力度数的外散训练镜;如顾客-2.00D可看到1.0, -1.50D能看到0.8 ,则选用△6-1.50D的外散训练镜,也可以在顾客原近视度数上直接减-0.50D即可2) 测试顾客的裸眼视力,详细记录3) 设定近视点和远视点,近视点一般设定在7-8cm ;远视点的设定须戴上选择好的训练镜,将灯光后移,顾客看十字图出现两图标时,为远视点(如果顾客戴△6的棱镜不会出现重影,可尝试更换为△8训练镜)4) 停留时间和速度的调整速度为中速,近点不停留,远点停留3秒5) 打开开关,顾客在栽植移远时,看十字图的横线,灯光移近时看十字图的竖线;观察顾客的眼球是否跟随转动。
6) 灯光往返运动10次,询问顾客看十字线是否变成一个,如果没有重影,将灯光视距向后延长10cm,继续训练并观察如果此时重影加重,则将视距缩短5cm,每训练10个来回,重复以上观察和提问7) 训练完毕后,测试裸眼视距,做好记录三 内聚训练训练目的:增强调节能力、眼肌集合能力,提升弱视者的视觉能力训练时间:5-10分钟训练步骤1) 在顾客原有度数基础上加-1.00D,如果顾客-3.00D,就选用△6-4.00D的内聚训练镜,底朝外2) 测试顾客的裸眼视距,并记录3) 设定远、近视点,近视点在7-8cm,远视点设定在1米左右4) 速度为中速,近视点停留3秒,远视点不停留5) 启动开关,顾客在灯光移动时,看十字图的横线,灯光移近时看竖线,观察顾客的眼球是否跟随转动如果未全程转动,则要缩短视距再训练6) 根据顾客的训练程度,可以逐步递增凹透镜度数,但最高不超过-3.00D,避免调节过度棱镜数也可跟随提高1-2个棱7) 训练完毕,测试裸眼视距,并作好记录四 降集合训练训练目的:眼睛外散能力和集合能力的整合训练训练时间:5分钟训练步骤1) 使用插片架,在顾客原来度数基础上加-6.00D至-15.0D。
2) 测试顾客的裸眼视距,记录3) 设定远、近视点,近视点在6cm,远视点设定在1.4米左右4) 速度设定为稍快,近、远视点都不停留5) 启动设备,要求顾客注视红灯,以,观察顾客的眼球是否跟随转动如果未全程转动,则要缩短视距再训练6) 灯光每运行5个往返,每次减少更换训练镜数数-1.00D,重复该步骤,直到度数降到零为止7) 裸眼训练5次,结束8) 测试裸眼视距,记录这里,视距与今天开始训练前应该明显增加近视训练口诀:n 两放松一紧张,两紧张一放松,一周一次降集合n 解释:针对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训练程序是两放松一紧张即:一周3次训练,第一次以放松训练为主,第二次做外散训练,第三次做内聚训练近视训练注意事项:n 棱镜数的递增做训练时,要观察顾客的眼球转动,若转动幅度不大,有两种原因:一是没有认真看,要大声督导顾客用力看灯光;二是棱镜数度过高,这时需要降低棱镜数后再训练若眼球转动灵活,可适当增加棱镜数,加强训练的力量n 内聚训练度数的递增,要循序渐进顾客第一次训练时,不能直接加-3.00D,这样顾客的眼睛会受不住,可能产生放弃的现象应该在顾客已经适应的基础上,按每次-0.50D的量逐步增加。
根据眼睛适应的程度来确定是否增加或增加多少度数n 裸眼视距的上升或下降,不能代表度数的增减如果顾客视距拉长,证明该次训练有效,有认真做训练;而视距下降,有可能是训练不合适,也有可能是眼睛过度疲劳、或不认真所致度数的改变,都应以验光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