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耳根圆通真正最得力的方法.doc
4页修耳根圆通真正最得力的方法文/墨人钢耳根圆通是《楞严经》上极力推荐的法门,认为是最好,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的一个 法门,祂的最终成就是通往首楞严三昧首楞严三昧依《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开示:“尔 时佛告坚意菩萨,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之所能得, 唯有住在“十地菩萨” ,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 ”人类迄今未有证得首楞严三昧的记载耳根圆通修成即证得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地,届时即可亲见世界如幻中国禅宗自达摩安心之法起,修的都是如何对付第六识,也就是《楞严经》里介绍的 二十五圆通中的意根圆通北宋参话头法门的兴起,使得这一法门在娑婆世界彻底成熟 所谓参话头就是用意识看住一句话要起还没起来的前面如果看住一句话中的某一个字就 是话尾了,话没起来,才是话头,只要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字,就已经是话尾了参话头的 方法很简单,就是守住话头不丢,一根杆子到底,产生疑情,疑情话头融成一体,死死守 住但是到一定的时候还是要变通一下,守得太死,走向一念不生,就走到岔路上了庞 蕴居士说:“但看起灭处,是个即真如 ”待产生了一定的定力之后,意根和疑情融成一体, 这时候参禅者全副身心都在疑情上这个时候仍会有微细的妄念起灭,这个时候禅门很注 重拶捏妄念的起处和灭处。
如果完全没有妄念,就表示意根完全守住了灭相,这个时候的 状态,即一念不生,灵明觉了,就是禅门所说的死水,鬼窟窿里做活计,就是百尺竿头冷 寂坐的状态,沿着这条路线走下去就是修定,运气好,有可能会走向初禅二禅等,但是不 可能开悟所以禅宗的祖师严禁佛子在这条路上逗留,此时的处理方法是:“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退回来,宁可有一点妄念,但这种妄念不是刻意产生的,属于阿赖耶识的种 子流注,然后拶捏其起处和灭处,时间久了,就会有清明显现因为如来藏与无明七识共 俱,才是阿赖耶识,如果无明七识澄清了,则法身显现所以《圆觉经》三观中之第一观 说:“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 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 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诸念澄清,法身就会如水中的影子一样显现出来,如果 水是动荡的,就永远也看不见佛性如果是被灭相覆盖死了,也就是完全一念不生的状态, 意识守住了灭相,覆盖并封闭了法身,也不会有丝毫显现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 才动被云遮 ”只要六根中有一根有动作,法身就不会显现,这里的“一念不生”是法身显 现时的状态,而不是从这个状态去求悟,这里必须要注意。
参话头在中土度众无数功劳不可小窥,但是《楞严经》仍说意根并不圆通,因为比 较杂乱,确实,在参话头的过程中,只要有一步走错了,就不可能悟而这些过程中出现 的情况是比较杂乱的,好在意根是 1200 功德,属于最圆通的法门之一虽然意根很圆通, 但是《楞严经》仍说,意根不及耳根圆通经文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释为什么说耳根最圆 通有人说整个一部楞严经,前面一部分内容就是为耳根圆通做的铺垫,这种说法也不算 很错 《楞严经》要真正理解是必须参照《圆觉经》一起来理解的耳根圆通的具体修法虽然说得很详细,但是颇令人费解历代众说纷纭归纳起来, 无非有以下几种修行方法:1、听耳朵里,2、修听觉的真如实观,3、听听觉,4、听耳朵外面,不住有声和无声, 5、心里或口里念佛,听住佛号,都摄六根然后专取耳根6、观想耳朵里两颗如意珠,不 停地往耳外流醍醐,7、充耳不闻第一条显然是修定,与慧无关,基本可以排除,修定能突然一下子减少第六识的活动, 但是终归不是定慧等持第二条,真如实观是必须证得真如之后才修的,未证得之前修的都是一种关于真如概 念的幻想,听住幻想,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幻想顶多是一种静音,如此下去,不会有什么 结果第三条最不好操作,属于偶遇的特殊状态,因为听觉是一个神经传导的状态,由此即 彼,速度极快,不仅不好操作,且心不容易静下来,产生不了定力,所谓定力就是定慧等 持,要有一定程度的定,还要有一定程度的慧。
定深入不了,慧就是乱的第四种,有声和无声之间有什么?仍是一种幻想,听住幻想是头上安头,不会听出什 么结果第五种,以念佛圆通入耳根圆通,是印光大师提倡的,可惜,根据资料显示,他所证 的结果与经文上说的完全不符,而且都摄六根是六根全部扑在佛号上,如果单抽耳根,则 不成为念佛圆通,就更谈不上由念佛圆通入耳根圆通,实际上佛号是生灭的,不可能产生 很深的定力,即使是成片的默念,那也是修定,顶多算是参话头吧第六种,也是生灭法,守住生灭法,不可能产生比较强的定力第七种,沈家桢主张的充耳不闻,无法增强定力修不到入流亡所的境界以上七种方法,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耳根圆通那么究竟耳根圆通怎么修呢?欲知上山路,须问过来人历代有记载,修成耳根圆通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憨山 大师但是憨山大师很谨慎,他的书中有关耳根圆通的部分,关键字眼与《楞严经》几乎 一致比如“入流亡所“,他只解释为入法性之流,法性就是佛性,也就是如来藏,这等 于照抄经文,没有解释,再比如返闻闻自性,憨山大师几乎是直接用这几个字在自己的著 作中,没有给出太多的解释要进入耳根圆通,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楚,什么叫入流亡所,亡所好解释,就是耳识 与所闻的对象不产生对接。
但是入流,入法性之流,就难下手了因为凡是修耳根圆通的 初学都不可能找到法性当然,金刚经说入流就是须陀洹,就是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看来,入流就是不入声, 不入六尘好在憨山大师并没有保留到一丝不漏的地步 《紫柏老人集》是憨山大师校对并作序的, 这本书记录的是紫柏真可禅师的法语紫柏禅师的话,憨山大师既然校过,一定有相当的 可靠程度,可以看做是憨山大师修耳根圆通的注脚《紫柏老人集》中有关耳根圆通有一句话非常关键:“又有一等人以反闻闻自性做 工夫是必不闻声尘将闻声尘的机来反照自性积习日久或见个空清境界便谓真 得我且问他声尘毕竟是性内的若在性内则声尘亦性何必去声尘而反闻 则谓之闻自性若在性外性非有外谓性外有声尘决无是处又有一等于耳根门头 灵灵应物的谓之真性此是由尘发知应境影子前境迁谢此亦随没以此 当本来面目此所谓唤奴作郎皆非佛旨若要真实会得耳根圆通的消息我拈个榜样你 看古德问僧隔壁闻钗钏声即为破戒且道作么生持好个入路幼舆会得这 僧入路处么方见善财见文殊的境界方可参天下善知识若会不得也须猛着 精彩向这僧入路处讨个分晓无常迅速时不待人 ”这段可以看出,紫柏真可禅 师是否定充耳不闻和听觉的真如实观这两种修法的。
在看憨山大师的年谱里记载憨山大师修耳根圆通的时候的情形:“未几,妙峰往游夜 台,予独住此单提一念,人来不语,目之而已久之视人如杌,直至一字不识之地初 以大风时作,万窍怒号;冰消涧水,冲激奔腾如雷静中闻有声,如千军万马出兵之状, 甚以为喧扰,因问妙师师曰:境自心生,非从外来闻古人云: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 根,当证观音圆通溪上有独木桥,予日日坐立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动念即闻,不动即不闻一日坐桥上,忽然忘身,则音声寂然自此众响皆寂,不复为扰矣 ”憨山大师动念则闻,不动念即不闻可以看出,憨山大师修的是意根,是让意根不动 念,即所谓的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再看紫柏真可的“古德问僧隔壁闻钗钏声即为破戒且道作么生持 ”这句话太妙了, 我们且看看如何才能达到隔壁有钗钏之声而不破戒?首先是意根不能随钗钏之声而起想象, 首饰,由首饰想到男女,由男女起邪念但光这样还不行,还要达到不闻,才最好,充耳 不闻还不够我们且看俍亭和尚法语:“问入流亡所是闻闻理闻所闻尽闻不闻理觉所觉空不 闻闻理空所空灭不闻不闻于理是否说理即得寂灭现前更是何理问者一喝 答老僧耳聋 ”这一则公案也正好说明,耳根圆通的入处就是要修到不闻再看一则禅师的解释:“返闻闻自性谓根不逐境。
境不牵心根尘脱粘分别不起 旋转妄流复归真性 ”这个解释最清楚了,与前面的一对比,就知道,要根尘相脱,第六 识不分别音声,不随着隔壁金属之声而及钗钏,由钗钏而及女人,由女人而及美丑,由美 丑而及邪念怎么样做到根尘相脱呢?闻性具有圆照的功能,当动静二种相击时,闻性恒 自寂照这是第六识控制不了的彼自相击,我又何闻?这无非就是先有了受,有了受就 会有了别,产生识, 《出曜经》说:“若耳闻声起于耳识遂成耳根 ”有了别之后又产生各 种形象和理性分析,也就是产生想,如这个是铃声,那个是汽车声;由想进而产生贪嗔好 恶,产生各种身口意行看来我们只要在受和了别这一关闸断,就好办了由以上几位禅师来看,耳根圆通的修行主要还是调整好第六识而不是去对付耳朵,主 要是不转意根,意不起则意根不转好,我们只要找到这一线索,修行就好办了怎么修 第六识?《大般若经》里有很多方法值得借鉴,但是《大般若经》太长,我们下面必须熟 悉三部经:《佛说普门品经》 、 《诸法无行经》和《入法界体性经》 《佛说普门品经》是进 入各种三昧的要门,有如何观音声和耳识,可以借鉴最重要的是《诸法无行经》 ,这是一 部证悟时的身心状态报告,从这部经进入观,就比较容易进入耳根圆通,这三部经是必须 熟悉的。
《诸法无行经》严禁新学菩萨读,是因为这部经是修观,很容易误解,以为是讲的 缘起性空其次修耳根圆通还要学会经行所谓经行就是直线往返步行于十五步到二十步之间 的距离,往而复返,返而复往,如此来回,放松自然行走即可经行是提升定力,持久定 力的有效方法一边经行一边修耳根圆通会事半功倍,加速进程下面我们通过经文总结,如何对付第六识来修耳根圆通要修好耳根圆通必须做好以 下八步1、必须去掉心里面的话语声我们平时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面是有话语的,甚至 相互对话,所谓心里的话语就是在模仿声音,在模拟文字的一些内容,只是没有说出口, 这部分杂念,先控制不起当声音要起未起的时候,立即打住不动,不让心里的话语无休 无止2、必须去掉有关声源的形象,比如听到一个声音,你立即会反应,这个是铃声,那个 是汽车声,这个是脚步声,那个是钗钏声,必须控制住形象不起,画面不起,名字不起, 逐步到一个名词也不起3、必须去掉声音的了别分辨,比如这个声音大,那个声音小,这个声音尖,那个声音 粗,这个声音曲,那个声音直比如一个大声音,当大字在心中将起未起的时候,停在这 个状态,立即打住不动,逐步到消灭一切形容词,一切关于声音的形容词都不起。
4、必须去掉事所谓事就是声音的连贯性,比如一个人说话,本来是一个个的字,连 起来就成了各种事,不要把声音连贯起来认识,不要产生事,不要让每一个声点之间有联 系5、上面几步做到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意识守住了一个空荡荡的东西,这是有所缘, 下面就是去掉缘,不让注意力有落脚点,一无所住,既不落在内,也不落在外,也不落在 不内不外,要让注意力没有一个落脚点,连瞬间的落脚点都不能有6、虽然我们的注意力不落任何一个点了,但是还有个人不让它落,这个人也没有,没 有作者,要让注意力的出发点也不起,不能有施动者这个概念不能有丝毫作者和出发点 的概念,把这些概念在心中去除7、 然后还要掌握好《圆觉经》中的如幻观,所有这些其实都是梦中的事,我们如此 观得一丝不挂,空空荡荡,也不过是梦中的事,梦中虽然有种种景象,但是都是没有实体 的,要离幻8、不要有学、修、证这些慨念,要排除掉现在正在修耳根圆通,或者现在到了哪一个 层次了?这些概念都要去除,在修字、证字、学字未起之前就打住这几步是由声到耳识到观者,几乎都要观好,以上几步做好,就会调整为一个最佳的 综合状态,然后保持这个状态不失,一直不失,行住坐卧都不失,一根杆子到底。
在这个 过程中,偶尔试一试离幻的做法(具体见《圆觉经》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部分) ,如果阿 赖耶识有种子流注,可以捏拶一下这些妄想种子的起处和灭处总之不贪着每一步的情景, 逐步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