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门别类辑古诗.doc
32页分门别类辑古诗 一、古诗词中的山水清音(一)仁者乐山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ﻫ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ﻫ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9、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刘嗣绾《舟中杂诗》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ﻫ1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ﻫ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ﻫ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ﻫ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ﻫ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2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瞑》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2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智者乐水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ﻫ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ﻫ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ﻫ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ﻫ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蒹葭》)ﻫ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ﻫ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ﻫ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1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1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ﻫ2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ﻫ2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2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敖》 26、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唐之韵》第六集 山水诗人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
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以前对山水诗评价过低,认为是远离时代的.其实不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山水诗,只因为是在乱世,诗人才那么心情沉重.那么,在太平时期,王维歌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也正符合时代的要求么!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 三十七岁时,王维曾出使凉州—-今天甘肃中部,途中做了一首《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堠骑,都护在燕然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系》),这首当时就有人谱曲,称为〈<阳关三叠>〉,成为流传广远的送别歌词,用最普通的词组成最普通的句子,一看就懂。
但是情意又那么深长,音调又那么响亮,使人感到正是自己要说的话,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开元末年,也就是公元八世纪四十年代初,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开始得势,把兢兢业业治理国家的著名宰相张九龄挤出朝廷,这意味着政治局势即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王维为了逃避可能会有的意外,就开始过一种半隐半仕的生活这是政治局势变化对他的影响其实,王维在封闭状态的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造成的.他母亲长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王维在封闭状态的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造成的他母亲长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来说自然是不可抗拒的.中年丧妻以后,他就没有再娶,一直过着长斋奉佛的独身生活这时正是后来对祖国诗歌有深刻影响的禅宗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对禅宗的哲理兴趣越来越大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全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把捉的禅理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邻叟,谈笑无还期 抒怀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及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孟浩然和王维是好朋友,在赠王维的诗(<留别王维〉)中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想假!知间世所稀"可见他是把王维当知音的孟浩然的生平事迹非常简单: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了江浙一代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盛唐的大诗人,没有谁一生像他那么平淡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去梦泽,波撼岳阳楼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赠张九龄的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张九龄从宰相的官位上被贬到荆州由于欣赏孟浩然的诗,就把他请到荆州,并给他小官做.还从来没做过官的孟浩然非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境界雄阔的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写洞庭湖的云雾迷朦,波涛浩渺,写得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孟浩然所以要把洞庭湖写的这么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是因为他要有湖来象征人间吧.在人世间他无依无靠,没有得力的人物来提拔他,就如同“欲济无舟楫”――想过洞庭却找不到船一样。
现在当过宰相的张九龄来了,给他官做,终于使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坐观垂钓者”,也想到湖边来钓上一条大鱼,也就是想趁此机会来干一番事业只是很可惜,一生只活了五十二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是四十八岁了 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困情造景,既有了某种情然后再找出某种相应的景作衬托,也不光是借景抒情,即由于某种景而生发出某种情来他在山水诗中,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中写出来的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气忆游还将两行泪,遥寄西头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或者说,这是营造出来的一种背景,根本无法说清究竟是写景还是抒情在此之前,山水诗达到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的,不能说没有但只有到孟浩然,才懂得有意识地去营业员造这样的境界,提高山水诗的表现能力.再以他另一首表现田园生活的名诗为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声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过故人庄》) 孟浩然所做的诗中传诵最广的是《春晓》这首诗,乍看只不过是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谢,有一片淡淡的惜春之情但细一想,不是不可以说,这是暗示在社会的风雨声中,青春容易消逝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想起这首诗,人们总是能想起许多失落的惆怅,其实诗的意蕴远不止这些. 二、古诗词中的春夏秋冬ﻫ(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ﻫ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 韩愈《春雪》ﻫ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