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资源定价的理论和方法综述.doc
4页自然资源定价的理论和方法综述天津师范大学城市环境与科学学院08资环S1付艳山08608003文章摘要:在计划经济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无偿的,同时也是低效率的所以,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研究必然逻辑地以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依据论述为起点,而对自然资源价值属性以及价格决定的研究目的,在于为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提供量化的依据从理论的发展来看,最初的中国资源经济研究内容集中在对资源有偿使用的论述方面,之后研究的重点逐步演变为自然资源的价值属性和自然资源的定价理论研究,自然资源核算也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1]本文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定价理论和定价方法关键词:定价理论、核算、方法(一)自然资源的定价理论所谓自然资源定价就是根据价格理论确定自然资源价格基于对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认识,目前价格理论主要有两种:马克思主义的价格理论和市场经济价格理论前者的核心是劳动价值论,它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制定价格必须以价值为基础,而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寡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可用下式表示:P=C+V+M(式中:P为价格,C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M为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2]。
后者的市场经济价格理论的核心是效用价值论,它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决定市场价格的是供给和需求任何商品的实际的市场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即均衡价格1、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自然资源定价模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出:租金是使用缺乏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可以认为,资源(如土地一类可出租带来租金的资源)的租金是缺乏供给弹性的任何一种资源的服务价格,假设资源在其余下的使用年限内可出租给生产者,那么它的所有者可望获得一系列的租金收入,这一系列租金收入的贴现值可以用来估计该项资源的现期价值估计模型建立如下:其中:Vt为未来资源租金收入在t年的贴现值,即t期资源价值的现值;QT为各期预期开采量;NT为单位资源的租金;r为贴现率为实现资本投资收益最大化,资本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不断发生转移,直到在各要素上实现的利润率相等,则应有:Nt+1=Nt(1+r)进一步,可得:比较Vt与Vt+1,两期开采总量相差不大,单位租金Nt+1=Nt(1+r),可以发现t+1期资源价值或价格高于t期,解释为某一资源的价值或价格随着消耗引致的稀缺性不断上升[3]2、基于市场经济价格理论的自然资源定价模型主要包括影子价格模型、边际机会成本模型、均衡价格模型、效益换算定价模型等。
1) 影子价格模型影子价格是针对现实市场价格的缺陷,为实现合理分配稀缺资源而提出的一种理论价格从资源有限性出发,以资源充分合理分配并有效利用作为核心,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测算价格,是对资源使用价值的定量分析[4]影子价格的高低只取决于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例如对于数量无限的资源,影子价格为零,而稀缺资源的影子价格就高理想的影子价格,如果是静态离散的,可用最优线性规划的对偶求得;如果是动态连续的,可用拉格朗日乘数计算影子价格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为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提供了正确的价格信号和计量尺度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可以根据上述有关理论进行测算但是,影子价格只反映某种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和自然资源与总体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只包含了开采成本、利润和一定的税金,并没有包括资源本身的价值2) 均衡价格理论供给和需求是自然资源价格水平形成的两个最终决定因素,其它一切因素,要么影响供给,要么影响需求,要么影响价格[5]自然资源在某个特定时刻的价格取决于资源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取决于资源产品的价格当然,资源产品的价格波动是难以预期的,它取决于对未来事件的预期,即取决于利率、资源产品的未来需求与剩余存量的预期。
资源产品市场一直受到引起新预期的新信息的冲击另外,市场结构的变化对资源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也相当明显如果不考虑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外在成本与收益,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3) 边际机会成本模型机会成本的概念是[[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用机会成本确定自然资源价格,不仅意味着将一部分资源开发利润计人成本,也意味着必须将未来所牺牲的收益计人成本[6]在无市场价格的情况下,用机会成本来间接计算资源价格,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而机会成本理论被广泛地用于自然资源定价其中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模型就是较为先进和流行的一种边际机会成本(MOC)理论认为:自然资源的消耗使用应包括3种成本:①边际生产成本(MPC),它是指为了获得资源,必须投入的直接费用;②边际使用者成本(MUC),即将来使用此资源的人所放弃的净效益;③边际外部成本(MEC),外部成本主要指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外部环境所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失包括目前或者将来的损失上述3项可以用下式来表示:MOC=MPC+MUC+MEC该理论认为:MOC表示由社会所承担的消耗一种自然资源的全部费用,在理论上应是使用者为资源消耗行为所付出的价格P,即卩P=MOC。
而当P
除了模拟市场法采用问卷调查外,以上每种定价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经验模型或具体模型其中较为常用的模型有:收益现值模型、疾病成本和人力资本模型、旅行费用模型、资产价值模型等3、李金昌模型我国学者李金昌先生在综合效用论、劳动价值论和地租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的定价模型[8]该模型的基本内容是:自然资源的价值P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即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天然产生的那部分价值P1;二是基于人类劳动所产生的价值P2:即:P=P1+P2根据地租论,设R0为基本地租或租金;a为代表自然资源丰度和开采利用条件即地区差别、品种差别和质量差别的等级系数,则该自然资源的地租或租金R=aR0;I为平均利息率,则该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P1=aR0/I;P2可以根据生产价格理论来确定该模型符合完全的生产价格应该等于成本加利润再加地租的原则,尤其是从资源租金角度把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考虑进去,使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有所体现但考虑到其定价方法前后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互相矛盾,如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等,可能影响该模型的内在统一性和严谨性二)自然资源核算方法自然资源价值是自然资源核算的基础,如何将自然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近年来已成为资源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最近1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展了改革现行国民核算体系的研究,我国也积极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国内有关单位,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开展的《自然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课题研究,具有代表性自然资源核算体系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1、对土地、淡水、森林、煤炭、石油等每一类自然资源进行实物和价值核算,以反映各类资源的增减变化实物量核算,就环境主题来说,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实物量核算,一是价值量核算所谓实物量核算,是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基础上,运用实物单位(物理量单位)建立不同层次的实物量账户,描述与经济活动对应的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处理量)、排放量等[9]价值量核算是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估算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货币价值损失[10]对于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而言,价值量核算包括污染物虚拟治理成本核算和环境退化成本核算,分别采用治理成本法和污染损失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各地区的水污染价值量核算、大气污染价值量核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价值量核算、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价值量核算和污染事故经济损失核算;各部门的水污染价值量核算、大气污染价值量核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价值量核算和污染事故经济损失核算;2、进行自然资源的综合核算,以价值量的形式反映自然资源总量的增减变化。
开展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综合核算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合理开发、有偿高效使用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无害利用是使国民经济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11];3、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全面反映国民财富的增减变化,资本形成规模,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的实际状况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通常所说的绿色GDP核算,包括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旨在以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其中,通过核算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系统的核算数据,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决策和评价提供依据[12]结合我国实际,今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规范自然资源核算的分类根据国际通行的自然资源核算标联合国统计署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帐户部门的相应资源分类标准,对我国自然资源进帐户形式进行研究,解决各类帐户之间的相互准,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代码、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土地、林业、水利等行科学分类②对自然资源核算表式、衔接问题③完善自然资源核算内容建立自然资源核算统计指标体系,不能直接套用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而应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及自然资源的变化规律,来确定自然资源核算指标体系的项目、数量、统计口径、计量单位及计算期间,同时注意自然资源核算指标体系与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相互衔接,体现统计大核算的风范。
④对自然资源核算计价方法研究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自然资源核算的实物量核算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价值量核算是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其价值量核算的科学性,这是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的前提总结:作为我国资源经济研究的延续,在自然资源价值理论不同层次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在资源经济领域的比较分析其次,对劳动价值论拓展的进一步论述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即拉卡托斯所谓的理论“硬核”,自觉结合自然资源特性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改进能否保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完整性是需要进一步论证的在自然资源定价方面,反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内涵的资源产品价格,从而,以资源补偿税为主的租金水平如何确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情况下,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然,各种资源定价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2] 参考文献:[1]吴宝华《自然资源经济学》2002年05月杨春峰《资本论》摘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刘冠军《科技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困境与出路》学术界2008年5月胡民《排污权定价的影子价格模型分析》价格月刊;2007年02期靳毅民《经济学新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薛惠锋,陶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