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里湖农场:从“烂泥滩”到“增长点”的强势崛起.pdf
5页八里湖农场:从“烂泥滩”到“增长点”的强势崛起作者:易冉易宗平《农业产业化》杂志“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美景诱人陶醉;“鄂东南最大鳜鱼繁养基地”的规模引人羡慕; “药旅联动窗口、沿江港口新镇、物流集散中心、现代农业样板”的目标催人奋进;2011 年多项经济指标让人欣喜,完成GDP近亿元、同比增长 21.53%,职工人平纯收入增加到5880元,人均文化产业营业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八里湖农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然而,在数十年前,被称为“烂泥滩”的八里湖农场所在地,却是蛮荒甚至悲摧的代名词一到烂泥滩,如进鬼门关;四季狂风吼,连年被水淹坊间流传的这首民谣就是写照抚今追昔,感慨万端那么,昔日“烂泥滩”是如何崛起为现今“增长点”的呢?1. 农业现代化:五大板块形成立体方阵岸边绿树掩映,湖面水天一色渔民们驾着小舟在湖中作业,繁忙而有序这是 2012 年 11 月上旬,记者一行在湖北省国营八里湖农场养殖基地采访时摄取到的镜头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的八里湖农场,近年来投入 230 万元对鳜鱼繁养基地和两个孵化场进行改扩建,建成了鄂东南最大的鳜鱼繁养基地如果说居于鄂东南之最的鳜鱼繁养基地是一个特写镜头,那么八里湖农场的板块经济就是现代农业的全景图。
11 月 6 日,农场党委书记贡献、场长黄迎春接受采访时介绍, 为了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该农场着力建设 “五大特色板块基地” :——生态药物林果种植观光板块基地半边山、高山、陈赛等发展甜叶菊1000亩,白堰沙巴河培育 300 亩药物苗圃基地, 龙凤山、双沟林场种植蕲艾300亩,白堰果园场、土门果园场套栽黄精、半夏等药物, 突出药、果、林养生主题——特色水产品养殖示范板块基地在三线垸、水产、白堰等地发展鳜鱼、黄颡鱼、大白刁、鲶鱼、泥鳅、鳝鱼等特优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2000 亩,逐步达到 5000 亩以上养殖规模——生态荷莲种植观光板块基地在半边山、原种、高垸等地建设集观赏、药食两用荷莲片区5000 亩,形成夏季观花、赏叶、采莲、挖藕的体验式旅游产业——稻虾共育板块基地在高山、高垸、原种、良种等地低洼田发展稻虾共育片区 7000 亩,形成捕虾钓虾、亲手焖虾烤虾等体验式旅游产业——高产优质油棉核心示范板块基地在余赛、白堰各建设1000 亩优质高产油棉核心示范区,当四月花开、遍地金黄之时,通过享农家乐、品农家菜、走农家路,赏花摄影、观鱼垂钓,吸引都市人返璞归真地体验农家生活颇具特色的五大板块, 构成了八里湖农场现代农业的立体架构。
在这样的大架构上,该农场组建水产养殖协会、 土门水果专业合作社、 余赛油棉专业合作社、高垸农机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组织, 采取“公司 +基地+农户” 、 “支部 +合作社 +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不但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而且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闯市场的能力2. 新型工业化:提升产品附加值“要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 ‘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优势的资源、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构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投资的快速通道八里湖农场党委书记贡献如是说正是在这种紧迫感、 危机感和责任感的鞭策下, 八里湖农场积极实施 “工业强场”工程据场长黄迎春介绍,该农场推出了三大举措:举措一:营造安商、亲商、护商氛围 树立“宁要政府麻烦, 不要老板费心”的意识,对骨干企业和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实行规划、协调、帮扶一条龙服务健全工业服务体系,采取窗口式、一站式办理等便商举措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笔经费制度,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举措二,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先后引进海鑫机械制造厂等8 家工业项目, 年实现企业税收 119 万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 多人。
目前,该农场重点推进沿江开发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区建设作为蕲春县沿江开发重大项目的华龙国际港口物流园, 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码头建设开始启动依托鱼、藕、蔬菜等主要产品,将建设占地300亩的农产品加工区,打造蕲春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举措三:做大做强骨干企业 重点支持现有骨干企业通过引资嫁接、扩建改造等方式,培植一批创税收百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全民创业, 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小企业,通过扩建改造壮大规模, 实现企业扩规增容; 加强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区的功能整合提升,增强加工区产业集聚、 就业吸纳、环境承载能力; 加大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扶持长春江水泥和凌燕门业等做出精品名牌, 放大九孔藕的牌子并引进企业做大做强;省农垦扶持 100 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正在加紧配套实施系列举措旨在推进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八里湖农场场长黄迎春透露:农场通过招商引资, 到 2016 年,年产值 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将突破10 个3. 全域城镇化: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一排排粉红色的别墅式房屋拔地而起,在婆娑绿树和蓝天白云辉映下, 彰显出舒适惬意的宜居氛围 这是近段时间, 记者一行走进八里湖农场怡景花园小区参观时的所见所感。
八里湖农场为了整治村容村貌、美化人居环境,实施“民生改善”和“城乡共建”工程,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规划先行该农场先后完成总体规划和13 个农业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确立了“一轴一带,五片区”的产业空间规划一轴”是沿蕲漕公路对外经济发展轴; “一带”是以通江公路为轴线,连接总场与物流园区经济发展带;“五片区”分别是综合服务区、港口物流加工区、特色农业产业区、特色水产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 到 2016年,把总场城区打造成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功能完备、经济繁荣、人口 1 万以上、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黄冈垦区农场重点城经营城镇八里湖农场已将创业路改造升级,并对广场路(商贸一条街)进行整治规范走出了“两个探索”之路:一是探索“以地生财”的路子将饭盒厂周边田、财政后塘等地块进行招拍挂,以土地换资金、以资金搞建设、以建设促发展二是探索城区土地综合利用的路子对全场新建和拆建户, 分类收取“垦荒补偿费”,以弥补农场公共事业投入不足;鼓励破产企业职工和有条件的职工住房向场部集中、向中心村集并,建成一至两个小区综合体示范引导把清洁家园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逐步使村级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的目标。
特别是在白堰、土门、三线垸、移民新村、龙凤山等单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捆绑使用部门帮扶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以村居规划、小区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为重点,使农场新农村建设成为蕲春县的一面旗帜项目整合抢抓国家继续实施农垦危房改造项目机遇,已有 457户利用政策改造危房、搬进新居,改造范围覆盖到全场所有单位在具体实施中,整合多方有利因素: 将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村庄建设规划相对接、 与迁村腾地工作相协调, 注重集中连片改造 新近又完成 261 户房屋改造指标, 切实改善民众居住条件组合拳”打出了场区硬化、 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良好局面, 广场街道、农贸市场、垃圾清运等城区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大为改观据八里湖农场场长黄迎春介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城建理念,近五年来该农场公共设施硬投入逾7000 万元,城镇化水平和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八里湖畔走,十里荷花香 ”2013 年初竣工的八里湖农场城区建设立面街创业路千米大街,将展现融生态和现代气息于一体具有湖乡特色的城区新形象4. 农场新文化:增添跨越发展后劲八里湖农场宽阔的文化广场上, 有一块高高的碑石, 正面镌刻着“同舟共济”四个大字, 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是曾在该农场劳动、 生活多年的上海知青们,于 2008 年 6 月为“建场五十周年纪念”活动集体赠送的纪念物五十余载风风雨雨,五十余载艰苦奋斗,五十余载薪火相传同舟共济”的精神,已成为八里湖农场深厚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八里湖农场秉承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和发展农场文化 其一是倡导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场范围内开展“文明单位”、 “文明村”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 “五好家庭” 评选工作组织各村开展 “红歌会”、庆“十一”农民腰鼓队和老年人演出活动其二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场各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每村每年放映公益电影12 场在余赛、新村新增农民健身场地各 1 处,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100%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农场文化,为八里湖农场强势崛起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该农场党委书记贡献与记者交谈时,介绍了总体发展目标:到2016 年,农业产值达 2.1 亿元, 年均增长 17.3 %; 工业总产值达 3.8 亿元, 年均增长 20.5 % ;农场本级预算可支配收入力争超过20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 元,年均增幅 13%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5 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农田水利设施全面配套,城区承载功能全面升级,饮水、道路、供电、信息建设、公共服务全面覆盖,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面对未来目标,八里湖农场党委书记贡献、 场长黄迎春表示有信心如期实现但同时他们也指出: 不能急于求成, 而要在总体规划指引下分步实施,着力打好基础建设、园区培育、产业壮大、环境优化、 能力保障、城乡共富等六大攻坚战,走出“两争先”、 “两提高”、 “三跨越”的发展路径两争先”,即在全省农垦系统考核中争先进位,在全县乡镇班子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中争先进位;“两提高”,即提高现代化水平,提高农工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三跨越” ,即在产业结构上,由第一产业单兵突进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并进跨越;在项目投入上, 由低水平低档次向高水平大投入跨越;在质量效益上,由传统农场向经济强场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