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本质.ppt
304页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 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 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其途径有两个:• 一是小商品经济的分化;• 二是商人或高利贷者的转化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指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运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 并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
14-15世纪17世纪40年 代15世纪 海外殖民掠夺16世纪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途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英国的“羊吃人”运动;美洲屠杀印地安人的运动•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系统地、有组织地掠夺财宝,贩卖奴隶西方殖民者在300多年里,仅从中南美洲就掠夺了250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1783年到1793年的十年间,英国仅利物浦一地就贩运了33万多黑人,奴隶贸易是非洲丧失的人口达1亿多英国会“吃人”的羊美国南北战争前夕 里士满的奴隶市场贩卖奴隶的船只•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 恶的掠夺史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 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形成• 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通过产业革命,实现工业化,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1640-1688 英国资产阶级大革 命资本 主义 制度 的确 立资产 阶级 革命建立 资产 阶级 政权在上层建 筑领域确 立了自己 的 统 治产业革命生产瓦特蒸汽机的工厂瓦特1818世纪世纪4040年代开始年代开始英国阿克赖特纺纱机( 1769年造)珍妮纺织机标志:机器的使用资本 主义 制度 的确 立资产 阶级 革命建立 资产 阶级 政权政治 上确 立了 统治产业革命工 厂 制 度经济上 确立了 物质基 础资本 主义 最终 战胜 封建 主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 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 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 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 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 ,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 ,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 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 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 ------马克思自然力的征服化 学 在 工 业 中 的 应 用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农业中的应用轮 船 的 行 驶整个大陆的开垦铁 路 的 通 行电 报 的 使 用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 济的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 • 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前身商品经济的前身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 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 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 自给自足 • 封闭型经济 • 保守型经济; •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 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 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 件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 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人所有(私有制)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社会分工:指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 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 产不同的产品;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 是其产生的一般基础。
三次社会 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商人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 利益主体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 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交换经济开放型经济开拓进取型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 段和发达商品经济阶段 • 简单商品经济是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特 征有: • (1) 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 (2) 生产的目的是提高产品交换满足生产者自己 的需要 • (3) 简单商品生产者本人也在自己的经济单位从 事劳动 • 发达商品经济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其特征有: • (1) 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条件的商品经济, 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 (2) 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剥削劳动 者的需要 • (3) 工人是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下从事联合劳 动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商商 品品 经经 济济简单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自给自足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奴奴 隶隶社社 会会封封 建建社社 会会资资 本本 主主 义义 社社 会会社社 会会 主主 义义 社社 会会市场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 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含义• 商品要能够交换,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两个因素用来交换用来交换的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用来交换商 品商品的特征l一个物品要称为商品,必须是对人们有 用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 l有用物品要称为商品,一般是人们付出 劳动的产品; l有用的劳动产品要称为商品,必须是满 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 l通过市场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 需要的物品,才能成为商品;(2)商品的二因素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使用价值①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 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 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 论什么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总是构 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态 的性质无关,它本身不反映任何社会 生产关系; 充饥阅览拍照观看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 性,是商品的自 然属性②价值: a交换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要有能同别的商品相交换 的属性,即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 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 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例如,商品生产者用一只羊换两把斧子,羊 和斧子之间的交换比例表明一只羊可值两把 斧子,这两把斧子就是一只羊的交换价值。
•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是由什么决定? •效用;供求?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客观效用论,一种是主 观效用论• b价值: •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动; • 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 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 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 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动劳动产品交 换体力 脑力 耗费共同的质凝结着人类劳动价 值凝结体力、脑力耗费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 性,是商品的自 然属性凝结(或物化)在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 劳动,是商品的社 会属性• ③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 对立统一•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 • a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 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 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 b二者的对立表现为:• 第一、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 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 ;• 第二、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 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 畴。
• 第三、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 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 的存在为前提;• 第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 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 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生产者的劳动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我需要斧子, 用我的羊和你 的斧子交换吧 ?我需要羊,用 我的斧子和你的 羊交换吧!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 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即在一定形式下进 行的劳动 •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永恒 条件• (2) 抽象劳动指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劳 动 二 重 性不同质不同质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相同质相同质 价值价值特定具体形式无差别人类劳动商 品商 品 二 因 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与生产其他 商品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与生产 其他商品相同的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使 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的矛盾统一体; • ①统一表现在: •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不是两次或 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 的两个方面;• ②对立表现在: •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 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 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 • 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反映的是人们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因而是历史范 畴;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 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 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三)价值量与价值规 律• 1、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 商品价值量的规定性,即价值的大小或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商品的价值量劳动 时间价值量劳动 量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①价值量的决定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 者或个别企业生产 某种商品的劳动时 间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际上是社会平均的或中等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 如: 8 10 12 • 甲 乙 丙 • 商品的价值量如果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就会出现:• A.同一种商品的价值量不同;• B.个别劳动时间长的人,商品的价值大甲乙丙8 小 时10 小 时12 小 时10 小 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多盈利正常补偿亏损②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 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 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 和耗费。
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 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 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 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 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简单劳动和复杂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