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和煦春风铸和谐校园.doc
7页沐和煦春风 铸和谐校园——记市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阜新市实验中学校长王洪奎教育,关乎亿万民众,关乎千秋基业给我一个学生,还你一个英才!”这句话,写在阜新市实验中学校长王洪奎的名片上,既是一份承诺,又是一个理想王洪奎校长说:“作为校长没有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有一份承诺,不把教育当做理想去追求,不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就不能称其为校长阜新市实验中学正是因为有对社会这份承诺和责任,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着理想,有一群敬业奉献、务实创新的优秀教师群体,才能在经济欠发达的阜新地区铸就了一座教育丰碑为学生,实现梦想奠基阜新市实验中学的崛起,离不开爱生、爱校的好校长——王洪奎,在他的心中时刻牢记着、践行着这份承诺1977 年 9 月,王洪奎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被分配到市实验中学任教33 年里,他担任过 13 届毕业班的班主任,教过20 届毕业班的英语课,先后担任教研组长、教导处主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自 1998 年 3 月当选校长后,在王洪奎和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坚持以“改革立校、开放办校、科研兴校、民主治校、发展强校”的办学思路,以“开放、民主、创新、全面”的办学思路,突出教学第一位,努力提高办学效率,倡导实施“进取意识浓、办学机制活、教学管理实、办学效率好”的办学特色,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出了“给我一个学生,还你一个英才”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加大密度,降低起点,提高效率”的教学策略,采用“抓住临界点学生,提高升学率”的办法,提倡做学生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做到“给学生以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无私心,架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合格率、优秀率、各科成绩及格率及升学率均居全省一流行列对待学生,王洪奎经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希望,我们要点亮每一盏希望的灯王洪奎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通过启迪和引导,唤起他们内心的信念与追求、创造与激情有着农家子弟平民情结的王洪奎,为解决贫困生家庭困难,他千方百计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他把社会资助的资金全部发放到贫困生手中,使贫困的考生顺利走进高校还对在校学习的贫困生,学校实行免交学杂费政策不仅他本人资助贫困生,还号召校教职工对贫困生多一点爱心在市实验中学工作的 33 年间,王洪奎倾其心力让一个个学生闪闪发光学生毕文平家庭困难,学校免费让他在食堂用餐,在高三的上学期,毕文平找到了王洪奎说:“校长我家出大事了!因邻居与我爸爸发生纠纷,摩托车和家存的玉米种子都卖了,还是凑不够钱,被法院判了 3 年。
我不能念书了!”王校长看着毕文平情绪非常低落,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就与妻子来到了毕文平的家,看到空空荡荡,家徒四壁的毕文平“家”,当即掏出 3000 元钱,并鼓励毕文平一定不要因为家里的事耽误了学习随后,王洪奎分别与各界人士联系积极帮助毕文平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2008 年,毕文平以 649 分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像毕文平一样得到资助的还有杨磊、高原等学生,正是王洪奎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来,王洪奎为解决贫困生问题,千方百计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在市实验中学,时时演绎着一个个关爱贫困生的感人故事为学生,展翅高飞助力阜新市实验中学始建于 1943 年,是一所完全中学,50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教育局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最初的 16 个班型,发展到现在的 79 个班型,目前在校学生 5300 余名自 1983 年以来,市实验中学已有 80 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03 年以来,有 30 名学生被公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留学2006 年以来,有 9 名学生被香港大学录取2006年,王磊以 687 分的成绩勇夺辽宁省高考理科状元;2007 年,张思培以 685 分名列辽宁省理科第二名;2008 年,代龙脊以 692 分成绩又摘得全省理科状元的桂冠。
2007 至 2009 年,市实验中学高考录取率分别是 97.04%、98.1℅、98.5%,一本上线率均达 35℅以上在 2010 年高考中,市实验中学学生包维宁又以 705 分(不含加分)的成绩再夺辽宁省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而且,在高考中数学满分 150 分、物理满分 110 分、生物满分 90 分!三科满分创造了阜新市乃至全省的奇迹!还有李丹、李尚泽、龚桐桐都考取了清华大学;李继东、韩丽媛考取了北京大学新生入学,王洪奎总要告诉他们要做到“三勤”,即,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勤于发问每到高考前期,全体考生都能听到王洪奎向师生发出的铿锵激昂的声音:“发扬永争第一,永远争先的实验精神”、“向自我挑战、向极限挑战、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每当高考这一天,王校长总是出现在考生面前,嘱咐他们注意把握考试时间,并与每个考生击掌,鼓舞他们士气市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感受世界的多元文化,自 2005 年学校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安那大学教育学院建立了友好的校际关系后,每学期高一年级都有外教的口语课,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与外教进行口语交流,外语水平在交流中得到锻炼与提升,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下,王洪奎有非同寻常的定力,不必要的社会活动一律不去部署工作,与教师谈心,听课,了解、分析学情,想对策,这是他每天的“功课”上千名学生的情况,他能做到基本清楚;每个班级的学情,他了然于心;先进的教育理论,他能吃透精髓,并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为学生,搭建发展舞台1999 年,随着重点高中扩招,解决高中入学瓶颈的问题,我市实行了中招制度的改革偏僻落后学区的学生大量进入市实验中学,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生成绩差距较大,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会砸实验中学的牌子,教师、家长无不担忧面对现实,王洪奎认为,发展高中教育,创建优质教育,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但这仅仅是最起码的条件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有利于教师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学校何以办成名校,不在于楼高,不在于地大,而在于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应当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统一,现代与传统的统一为此,王洪奎经过科学的研究,主持制定了“加大密度,降低起点,提高效率”的教学策略,并与广大教师一起研究具体实施方法几年来,这套教学策略显示出极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入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大幅度提升,当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学校孩子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家长来到学校感激地说:“孩子能考上这样的学校连做作梦也没想到啊!”王洪奎欣慰地说:“实验、实验,实验中学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构建舞台,使每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以最终实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空,这是衡量学校最重要的标准1998 年以来,市实验中学为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的同时,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相继投资兴建了教学楼、风雨操场、教工活动室和食堂,使学校拥有教室 83 间,可同时满足 5500 人求学的需要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的同时,市实验中学更注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拥有教职员工 305 人,其中特级教师 4 人、全国劳动模范 1 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2 人、全国优秀教师 2 人、辽宁省模范校长 1 人、省功勋教师 1 人、省劳动模范2 人、省优秀共产党员 1 人、省职业道德标兵 1 人教师结构合理,有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 15 人,市级骨干教师 93 人;高级教师172 人,高级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 60%;硕士 19 人,在职硕士研究生 29 人,这支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多年来,学校以“爱国、立志、崇学、尚美”为校训,秉承“给我一个学生,还你一个英才!”这一办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继承、吸收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良好的学风、“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甘于奉献”的校风和全心服务教学、作风民主、务实公正、廉洁自律的领导作风。
更有让全体教职工信赖的团结向上,极具凝聚力的校领导班子和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学校管理经验的好校长王洪奎和校党委书记李宝光他们以强烈的创新意识,率领实验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轨道上,拼搏、奋斗阜新市实验中学正是以优秀的教学成绩,向全社会证明了学校的实力,也在为阜新市 193 万人民争光添彩,“实验人”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宣告了他们的办学理念:“给我一个学生,还你一个英才!”学校 1992 年被评为辽宁省电化教育先进校;1994年被省教委评为辽宁名校;1996 年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省十所模范学校之一,并三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97年被教育部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2000 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2002 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首批示范性高中;2003 年辽宁省先进集体;2005 年被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评为辽宁社会信赖名校;2006 年被辽宁省委评为先进党委;2006、2007、2008 年连续被中国校长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百强中学校长王洪奎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特级教师、辽宁省模范校长、“十百千人才工程”十人层次学科带头人、2006 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 年 9 月荣获辽宁省十佳校长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或许可以说,阜新市实验中学作为我市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既为阜新市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道靓丽彩带,也为全市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