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俗视域下的刘禹锡诗歌研究[精选].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u****
  • 文档编号:190798883
  • 上传时间:2021-08-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俗视域下的刘禹锡诗歌研究摘 要刘禹锡为人称道的诗作大多产生于他的贬谪时期,而久贬巴楚地区使他对当地民风民俗的体察感受颇深,因为擅长描摹乡俗民俗,所以其殊异的风俗在他的诗作中也多有反映,尤其是对生产劳动、诗酒歌舞、宗教节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细致描述,深刻的体现了其诗歌的民俗价值刘禹锡笔下之所以如此广泛反映民俗生活,乃在于他关心民生疾苦、注重土风民俗和拥有坚定的信念、豁达的心态以及受南方采风传统的影响关键词:刘禹锡;贬谪;巴楚;民风民俗AbstractLiu Yuxi is known for his poems are mostly produced in relegation times,but long banished to Bachu area to make the logical folk customs to observe his deep fellings,because good at depicting the rural folk customs,so the different customs in his poetry also reflected,especially for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roductive labor,religious dance,poetry and wine festivals,interpersonal aspects,embodies the value of folk poetry.Under the pen of Liu Yuxi is so widely reflected in folk life,but he is affecting people’s livelihood sufferings and pay attention to folk custom and have firm faith,open mind and southern traditional folk songs.Key words:Liu Yuxi; banished; Bachu; folk custom目 录TOC \o "1-3" \h \u 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一、刘禹锡及诗歌创作 1(一)刘禹锡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1(二)刘禹锡诗歌研究现状 2二、刘禹锡诗对巴蜀民俗文化的体现 2(一)殊异的生产劳动方式 31.烧畲 32.插田、纺麻 33、腊八围猎 4(二)五彩斑斓的生活习俗 41.诗酒娱乐 42.喜歌好舞 5(三)举世罕见的宗教节庆 51.巴楚风韵,龙舟竞渡 52.荆楚巫风,楚巫赛神 63.苗徭旧俗,盘瓠祭祀, 6(四)人际交往民俗 61.酬答 72.唱和 73.赠别 8四、刘禹锡诗歌广泛反映民俗生活的原因 9(一)坚定的信念、豁达的心态 9(二)关心民生疾苦、重点关注乡俗民俗并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9(三)受南方文化、文学传统的影响 10结 语 11附 录 13致 谢 18一、刘禹锡及诗歌创作刘禹锡是仕途坎坷、走过人生艰辛路程的贬滴诗人。

      曾满怀热情的参加政治革新,但他的命运却因“永贞革新”运动的失败而发生重大转折从一个政治家被一贬再贬,而这些经验锤练了他坚定和不气馁的性格,他了解社会的积极态度,以及社会与历史的融合,对他的诗歌创作,中唐乃至世界的诗歌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刘禹锡的生平与诗歌创作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是一位较出色的诗人在中唐,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唐大历七年生,在会昌二年死一生多在谪守生活中度过,先后被贬至朗州、连州 、夔州 、和州 特别是永贞革新的重大,影响他的生活和诗歌创作在革新运动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是主要现状面对国家,一个家庭挺身而出,以“一个有远见的人,反宦官,外军”为目标,倡导政治改革,消除苦难在永贞元年,德宗死后,顺宗李涌登位,改元永贞在这一点上,李涌受王叔文、的影响,励志革新王叔文尤看重刘禹锡,刘禹锡的确也希望能有所作为,踌躇满志,为改革出谋划策革新运动明显起了积极作用,这个时候的刘禹锡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了信心,随即写下《春日退朝》,通过描绘新雨后的明媚阳光和充满瑞气的宫殿,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快正当革新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宦官与藩镇势力内外勾结,逼迫顺宗让位,拥立宪宗李纯即位,运动仅仅维持了一百四十六天以失败告终,此后,革新运动的成员或遭杀或遭贬,刘禹锡就是其中一个,被贬之后在会昌二年离世,年七十二岁。

      永贞革新失败后,他过着长达二十多年的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活,可是,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击垮他的满腔抱负,相反,在逆境中他积极的进行诗歌创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朗州,写了好多寓言诗如《聚蚊谣》《有獭吟》《飞鸢操》等诗,均是对心中怨气的发泄,对宦官进行讽刺和揭露,表达了的极端的仇恨和鄙夷的感觉;如《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的是他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都具有一种乐天奋发的精神;而《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是他回顾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表明了他不打算退缩而是重振精神如《金陵五题》《西塞山怀古》《浪淘沙词》《竹枝词》等均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还写了《学阮公体三首》《偶作二首》《秋词二首》《白鹭儿》表达情感,态度积极、乐观乐天和梦得晚年创作了大量的唱和诗,梦得博得“诗豪”之称二)刘禹锡诗歌研究现状近年来,在对刘禹锡和他的文学创作的研究有很大的成就,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和学术论文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1]和陶敏、陶红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2]是研究刘禹锡和学习古文字的必要1、通过传著,卞孝萱先生的《刘禹锡年谱》[3]《刘禹锡丛考》[4]《刘禹锡评传》[5]《刘禹锡研究》[6]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分析比较全面;萧瑞峰先生的《刘禹锡诗论》[7]是对刘禹锡诗歌的全面调查,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吴汝煜先生《刘禹锡传论》[8]总是围绕着诗人坚定执着的进取精神进行了回顾,结合创作实践,对诗人的思想变化分析,并确保了刘禹锡一生的评价;2、通过文学作品研究,肖瑞峰的《论刘禹锡谪守连州期间的诗歌创作》[9]分析刘禹锡在连州时的文学作品研究,并发现其创作的重心由讽刺寓言诗向政治诗转移;熊飞《刘禹锡、白居易唱和诗简论》[10]对刘、白唱和进行考察,文章认为他们早年在江南就有酬唱的关系;何念龙《萧条异代,接武前贤——论刘禹锡对屈原的继承》[11]探讨了刘禹锡诗的文学渊源的问题。

      认为他们是在刘禹锡与屈原有相同的放逐经历,所以受屈原的影响,对其诗歌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金五德《柳宗元、刘禹锡远州司马期间心态评议》[12]将柳宗元与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朗州司马十年期间心态的异同作了比较,认为刘禹锡的心态比柳宗元的心态要豪迈乐观;王建梅《刘禹锡的贬谪生活与诗歌创作》[13]通过研究贬谪生活与诗歌创作来全面地把握他丰富的人格精神内涵,启示今人对人生的思考从二十世纪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刘禹锡民俗诗歌的观注很少从民俗的角度对文章进行研究很少因此,从民俗学角度看,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刘禹锡及其诗歌创作对民俗诗的研究和发展有很高的价值意义作为文学研究,本选题采取传统文献学的方试,在领受昔人研究成效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的文艺理论,以贬谪生活为背景,对诗人的民俗诗歌创作进行深切的探讨与研究本文探究刘禹锡的民俗诗歌不仅是关注他谪守期间的生活状况,还会从他的心境进行分析,以显示他愈挫愈勇的斗争精神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在与命运斗争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坚定的信念二、刘禹锡诗对巴蜀民俗文化的体现长期以来贬巴山荆楚贬损,对当地风俗的描写,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体现了当地劳动生产民俗、崇巫好祀民俗、酬唱往来民俗、擅歌喜舞场面 。

      一)殊异的生产劳动方式“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 [14](P40)唐代的朗、连、夔、和州人民的生产力水平均比较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使其呈现出别样风情生产劳动是刘禹锡诗歌的核心内容这类诗种类多,涉及面广,民间风味又浓厚此外,刘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民间传说在诗歌创作中的产生,有时并不是单纯的写锄头,是写民入泥锄里举行的仪式;也不是建造的桥梁或房屋,而是建筑物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的牺牲”也让我们体会到唐代中期,巴楚、吴越等地古老的生产方法和独特的生产实践如描写夔州原始生活方式的《畲田行》蛮族区域,钻龟占卜、占卜和雨露祈福的土地耕种及编织形式,是世界上少数民族地区原始农耕习俗价值的传世之地所谓“畲田”也称“畲种”通常做法是若卜得下雨卦时,就在下大雨之前去山上把草木烧了并将其作为肥料,然后在暖暖的余灰中撒种,以便于使农作物长的更快、禾苗葱郁良好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刀耕火种”的意思,落后和原始和神秘奇异的方式,是吴越山区独特的农业垦殖风俗在夔州有烧畲风俗,在郎、连州也有,均反映在刘禹锡的诗中如“照畲山火动,踏月俚歌喧”[1](中P605)证明那时畲田遍及朗州武陵地区;如从《莫徭歌》知连州山民落后的耕作技术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度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1](中P812)《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耨[15](P1024),记录了莫徭地区人民砍伐树木,用火焚烧树木来种植水稻,再给其浇水,这样原始的耕种方法烧畲和水耨,一个是干,一个是水培,两种耕作方法完全不同的,种地的方法是徭族人落后,但在南方楚越却是常见的刘禹锡的诗现实性较强他笔下落后的山地人民,有相同的风俗习惯,风俗畲田,禹锡将畲田习俗写在他的唐代诗歌中,再现原始农业的生产方式,对后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很高的价值意义2.插田、纺麻不同于朗州生产实践的连州,这已反应在刘禹锡的诗中如《插田歌》写连州农人种植水稻的喧闹场面诗的前面着重写插田,水田广阔纵横;农夫身上穿着白色的纻麻布裙,他们一边劳作一边玩耍,愉快而又和睦他们的俚语,作者几乎什么都不知道,连州山区莫徭人基本都是刀耕火种的劳动方式,诗中穿着白色亚麻裙的女人,披着绿色蓑衣的男人,表明这个地方有植种纻麻、编织蓑衣的活动诗歌歌颂连州农民的勤恳、朴素的品质和乐观的精神诗的后面着重写农民和计吏的对话,暴露了计吏的无耻,烘托了农夫的质朴、实在刘禹锡作《插田歌》的目的是为了“以侠夫观人风者得焉” 来对现实进行匡正的。

      刘禹锡将理想中的“农家乐”绘制出来,便于使执政者为政时作为参考,并使其能够实现刘禹锡既然有胆量写出这些内容,那就说明他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已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3、腊八围猎莫瑶人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每年腊八的这一天也就是十二月初八围猎,村子里的人都出来了,通过封住山口来狩猎,如刘禹锡在“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连州腊月观莫瑶猎西山》)[1](中P751)中对莫瑶人这种大范围、大动作的打猎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每年的腊八节,是莫徭山区人民集中捕猎的日子这个时候村子中的男人都要去山上围猎,天上有猎鹰飞,地下有猎犬跑,狩猎的莫瑶人把山道口封住,挥着大旗,敲打着锣鼓,围猎的喊声回荡在山间,场面气势非常大布局非常细致,然后开始焚烧草木,一瞬间浓烟弥漫着整个山林鹿、鹄、雉等一些动物因为受到惊吓和被烟熏,接着从它们藏身的地方跑出来,马上就被狩猎者捕获像这样大阵势的围猎方式,生动地展示了莫徭山里人的狩猎技巧的熟练,他们密切分工配合默契,有组织有秩序,莫徭人勇敢猛烈的民族风情真实地再现出来二)五彩斑斓的生活习俗谪守巴蜀使刘禹体会了每一种休闲娱乐的活动,聆听了周围的音乐歌谣、并把他们写于诗作中,这是罕见的。

      从古至今,大多数文人在职场上失意后,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