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docx
48页① 政治功能② 经济功能③ 文化功能(双重文化属性) 4.科技功能教育的功能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教育结构的变化3.教育的内容、手段4.学校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 教育观念2. 价值定向3. 学校课程的发展4. 教育目的确定5. 教育内容的选择6. 教法的使用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传承文化:传递、保存、活化2. 改造文化(选择、整理和提升)3. 传播、交流融合文化(国际、民族)4. 更新和创造文化(新思潮、新思想、新技术)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内在:成熟 和需要 佛洛依德:性本能是自然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鼻祖,生就的,环境起引发作用格赛尔:成熟机制霍 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复演说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外在:环境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及学校教育等,注重教育的价值荀子:今人生性…顺是…洛克:白板华生: 健康婴儿→总统到小偷------------------------------------------------------------------------------------------------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教育是特殊的环境和实践;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一、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培养人的活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2.专门的教师3.能控制调节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做出社会性规范2.开发特殊才能和个性功能3.对个体发展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二、促进作用:个体个性化(体现在:主体意识,个体特征、价值观;心理内化)和个体社会化(内容:遵守规范、树立理想、掌握双基。
方面:政治、道德、性别、语言)1.教育工作核心2.教育活动评判依据、出发点、归宿3.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4.教育内容选择、教法选择、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的作用:①导向、②激励、③评价的重要标准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教师的教学目标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的教育理想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定义?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5.注重提高全面素质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基本点):教育目的体现的精神实质: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基本途径1.因材施教2.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3.教师需要教学机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机智的三个关键词:教学的复杂性;教学的情境性;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机智的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 随机应变 掌握分寸 对症下药教师的人格特征包含:职业信念和职业性格职业信念:①教学效能感(包含一般和个人)②教学归因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很重要:1.教师要有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一、教师自身1.形成科学教育观,学习并实践;2.学习他人,观摩等3.教学反思,总结二、社会环境1.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2.学校制度与培训3.校风建设与福利待遇的提高职业性格知识点:优秀教师的性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即对别人的行为有帮助;促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理解学生2.了解自己3.和学生相处,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哪些?1.专业学科2.教育教学、3.心理学4.实践性教师的教学能力哪些方面?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集中体现3.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教师的认知特征有哪些方面?1.注意力特征,2.思维特征,思维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志3.观察力特征,善于观察学生是教师教育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
教师期望行为:教师的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或罗森塔尔效应核心和最终体现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成长)的概念:专业生涯中,依托 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专业教育习得,专业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p95,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有哪些?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态度和动机,专业活动的动力基础3.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本体性(学科知识)、条件性(各种教学理论及教育技术)、实践性(教学技巧)4.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5.教师的专业人格6.专业自我形成,我干的还行,这工作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活动,新教师和年轻教师2.开展微格教学,5-20分钟,少数学生3.进行专门训练,专家型教师理论传授年轻或新教师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 、科顿、布鲁巴奇①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无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②1993科顿反思框架:关注问题→收集、分析材料→解释情境指导行动→实施③1994布鲁巴奇的四种反思方法: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描述观摩),c.交流讨论(不同校教师),d.行动研究第二章 学生指导 知识点心理学的诞生德国人 冯特,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心理学开始独立于哲学;《心理生理学原理》,被誉为心理学独立宣言书;心理现象结构图?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子的机能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借助仪器)和现场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方法2.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被誉为“科研的前门”3.调查法,问卷,访谈4.个案法,收集个人资料5.测验法,标准化问卷测量6.经验总结法,研究规律上升理论7.产品分析法,研究作品→了解心理活动,一般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2.教育性,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是基本伦理道德原则3.发展性,被试心理是变化的,要以动态的,发展的指标去研究4.理论联系实际5.系统性,全面发展整体的观点个体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
劳伦兹根据幼琴的印刻现象提出关键期,年龄2岁2-3岁2.5-3.5岁4岁4-5岁习得与发展口语计数遵守规范形状知觉书面语言4.差异性感知觉是儿童心理发展最早也是最快的方面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感觉分为:内部和外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外部感觉:机体觉 平衡觉 运动觉感受性的发展:经过实践或联系,如茶博士,嗅觉灵敏,烤鸭师傅,视觉可靠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衡量的二者是反比的关系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芝兰之室,久闻不香2.感觉对比,灰色方块,吃糖后吃橘子,觉着橘子酸3.感觉后效,注视光源,闭上眼睛,会有光源依旧的感觉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噪音与黄昏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聋哑人以耳代目3.联觉,红代表火热,绿色代表和平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根据人脑反映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①物体知觉和②社会知觉①物体知觉1.空间知觉,大小 形状深度 方位2.时间知觉,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知觉a.动景运动,光电间隔距离连续出现b .诱导运动,撞击静止物体产生的c.自主运动,暗室烟头d.运动后效,参照物②社会知觉 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 对别人的知觉几种偏差:1.社会刻板印象,山东人喝酒厉害2.晕轮效应,3.首因效应4.近因效应,5.投射效应,自私的人认为别人也自私,慷慨的人认为别人也很大方知觉的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1.2.3.4知觉发展的特点: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2.知觉的分析与综合水平提高3.知觉的策略性逐渐提高4.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能力有了较好发展小学生掌握 小时 日 周观察是高级知觉形式。
品质体现:目的性、全面性、深刻性 精确性小学生观察力的特点:1.目的性差2.缺乏精确性3.缺乏顺序性4.缺乏概括性和深刻性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过程?1.认识空间联系阶段2.认识因果联系阶段3.认识对象总体阶段,理解画图主体★小学生如何培养观察力?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学生观察中要有针对性,进行个别指导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②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提高观察的全面性和精确性③勤于思考,学会比较④指导学生观察鼓励运用语言4.引导学生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并形成观察报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观察成果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消极被动注意,注意的初级形式,人和动物均有2.有意注意,付出意志努力,注意的高级形式,人特有3.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发展起来的;有自觉目的,但无需付出努力形成的条件:兴趣 和活动自动化注意的品质有哪些?1.注意的稳定性2.广度3.分配4.转移注意的起伏或动摇,注意的分散※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无意注意先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2.注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