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画论答案》. (1).docx
3页《中国画论答案》. (1) 解释: 1、《宣和画谱》P6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系统品评宫廷藏画的著作,此书并非一人之功,北宋宋徵宗(赵佶)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记录宫廷所藏历代画家231人的作品共6396件,分为十门: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分科很精细,在理论上肯定了前人对绘画功能,作用,意义的一些基本认识采取了许多以往的经典论述,他乃是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传统标准是一部画家传记较为完备的巨著 2、“六艺”P5礼乐书数御射艺指技艺,包括艺术,出自《周礼?保氏》 3、吾道一以贯之P4出自孔子《论语·里仁篇》,字面意思是我的学说及思想是以一个基本思想贯穿始终的,即“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 4、盖古人必以圣贤形象,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P10古人都以古代圣人、贤人的形象事迹以图画文书的形式记录下来,意在作为鉴别贤者与愚人之间区别的参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治国平乱的目的 5、顾恺之P1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著有《论画》、《摹拓妙法》、《画云台山记》等绘画作品《女史(竹字头,咸)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他的绘画理论针对人物画和肖像画而多,提出“以形写神”论 6、历代名画记P19-20共十卷,内容精详,为中国最早的画史著作前三卷通论画学,并记述长安、洛阳两京和外州的寺观壁画,以及古书画的跋尾押署、宫廷和私人的收藏印记等后七卷系从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间画家共373人的小传叙述简要,除吸取前人评论外,亦参己见,并收录若干画家画论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绘画的全部领域,保留了不少至今已经失传的著名画论篇章,作品反映的客观物象必然带有画家的主观情感因素,对艺术形象形成的过程简要总结,揭示了艺术创造的全部秘密,万代而犹新,并为现代艺术创作理论的继承 7、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P22是指绘画创作要超逸于世俗的社会功利之外而达到向“道”的返璞归真,要带着内心情感对自然精神的领悟 8、南北宗P28中国书画史上一种理论学说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他把李思训和王维视为“青缘”和“水墨”两种子画法风格的始祖,并从此倡中国山水画分“南北宗”之说北宗,指“院画”,南宗,指“文人画”。
莫是龙提出在先,董其昌提出在后,陈继儒则推波助澜于其中,董其昌是代表人物,南宗指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所之法,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流传而为宋之赵幹,赵伯驹等 9、然参禅而知无功之功P27是指在玄思冥想后悟到了超越世俗功用的功用 10、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P50出自南朝宗炳《画山水序》,意思是在反映自然的时候,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并且完整的主观境界,贤者胸无尘浊杂念,也就是庄子所谓的“心斋”味象”就是去观察体会,品味物象,意思就是要心无念的去品味物象,感受自然其实画的技巧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的灵魂是画家的感悟,是以笔墨悟道 11、一画P55-57 1.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规律和法则2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规律和法则3.审美创造的根本规律和法则4绘画造型笔墨技法的根本规律和法则 12、解衣磅礴P105原意指解下衣服,箕踞而坐,一副神闲意定,不拘形迹的样子脱掉衣服裸体而画,说明道家所奉行的人生态度,既要自然而自然,不受礼法束缚,不受外界干扰,在绘画创作中,作者应持有正确的心态,舒展胸襟,敞开怀抱,排除杂念,不受功名利禄或仁义礼智观念因素困扰,保持一种自然如真谛的精神状态。
13、“图画者,有图之鸿宝,理乱之纪纲P68绘画是治国的法宝,是治理乱世的根本,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价值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意指绘画家要以国为重,注重修养,用美学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