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明路道路改建工程.docx
9页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810号港华路(张杨北路■杨高北路)道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文本)建设单位: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编制单位: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0一一年八月1、 说明本文本内容由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810号)编制,并经上海浦 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为港华路(张杨北路-杨高北路)道 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上海 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810号)对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一致性负责2、 建设项目概况① 项目名称:港华路(张杨北路-杨高北路)道路改建工程② 建设单位: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③ 建设地点:外高桥港区内,西起张杨北路,东至杨高北路④ 建设性质:道路改扩建⑤ 建设内容:本工程西起张杨北路交叉口,起点桩号K0+000,东至杨高北路交叉口, 终点桩号K0+978.378,道路全长约0.98km,红线宽度45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 行车速度40km/h,港华路(张杨北路经一路)段为双向7车道,港华路(经一路杨高北路) 段为双向6车道。
此外拟对杨高路交叉口南进口道进行展宽渠化,涉及长度约165.5m建设 内容为道路工程、雨污水排管工程及绿化、照明、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道路附属设施 工作工程总投资13730.77万元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 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上海市相关环境质量功能区划,项目涉及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如下:① 环境空气:根据《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项目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区 划为二类区;② 地表水:根据《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沿线区域范围为W类水质区;③ 噪声:根据《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沪环保控[2008]143号,2008-6-1实 施),拟建道路北侧及东侧为3类噪声标准适用区;拟建道路南侧为2类噪声标准适用区2) 现状环境质量评价① 声环境监测结果显示:钟家弄前排受既有港华路交通噪声影响夜间超标10.9dB(A), 太平桥处于既有港华路和张杨北路交叉口东南角,受两条道路噪声的共同影响夜间超标 11.0dB(A),其余敏感点均达标通过对本项目沿线敏感点的监测结果可知,沿线敏感点声 环境质量较差,敏感点超标量较大,主要是因为现有的道路路况较差,交通堵塞,汽车鸣 笛、刹车等现象时常发生。
② 振动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沿线各振动监测点昼间、夜间均能达到《城市区 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交通干线道路两侧”适用地带范围的标准限值,即昼间 <75dB,夜间<72dB,因此工程沿线现状振动环境质量较好③ 大气监测结果表明:CO、no2和pm10空气污染物浓度占标准浓度限值百分比均小于 1,超标率为0,即项目途经区域上述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能够达到二类环境功能区的要 求,大气环境较好④ 根据高桥港龙桥监测断面数据,有氨氮1项超标,其余监测因子均达到W类水质标准 区域内水体质量较差,没有达到地表水W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4、 评价范围(1) 环境空气:工程沿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带状区域2) 地表水:工程沿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地表水区域3) 声环境:工程沿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带状区域4) 振动环境:工程沿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两侧各50m范围内的带状区域5、 评价重点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6、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规划道路两侧的敏感点详见表1工程附近河流见表2表1 项目沿线主要噪声、振动和大气敏感点统计表敏感目标敏感点描述方位与道路中心线/红线距离(皿)评价标准改建前改建后钟家弄1~3层农村居民住宅南侧38.4/27.124.6/2.1GB3096-2008 2、4aGB3095-1996 二级GB10070-88“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太平桥1~3层农村居民住宅南侧55.7/44.442.4/19.9表2 项目附近河流一览表敏感点名称性质相对方位保护级别敏感目标描述清浦港河道南侧GB3838-2002W类水质现状河道,规划为II级河道,不通航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1)工程分析各阶段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见表3。
表3 工程各阶段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工程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影响要素影响因子前期征地拆迁房屋、公共设施拆迁社会经济环境土地利用施工期土方工程沟浜处理水土流失 填平明、暗浜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方式改变 施工区域动、植物破坏 水域面积缩小材料运输、施工扬尘、废气空气环境TSP、PM,°、沥青烟噪声声环境10L—道路工程 排水管道工程附属工程扬尘、废气空气环境NO、CO、TSP、沥青烟噪声声环境2L —废水水环境ieqSS、COD、BOD5、石油类施工人员生活生活污水ss、cod、bod5、、nh3-n、动 植物油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营运期车辆行驶道路养护噪声、振动声、振动环境Ly、VLZ10汽车尾气空气环境Aeq Z10no2、co路面雨水径流水环境ss、cod、Bod5、石油类公路联网交通运输改善交通社会经济环境土地利用、交通 运输条件经济发展(2)环境风险风险源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坏或失去控制导致毒物泄漏或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 危险源”对于道路建设项目来说,风险源主要是运输风险工程附近有清浦港,运输危险品的车辆一旦在通行过程中发生泄漏、燃烧、爆炸等意 外事故,可能对其他车辆、附近河流产生破坏性影响,泄漏的危险品还可能对道路周围大 气、土壤、生态和水环境造成危害。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① 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工区布置应尽量远离居民点等敏感目标,并采取隔声措施以减小施工噪声对其影 响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尽量减少18: 00-次日6: 00的运输量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养护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施工期不必要的人为噪声② 空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扬尘: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立简单隔离围屏;材料堆场场定点定位,采取防尘措施; 定时对施工区域及施工车辆行驶路面进行洒水;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维修和保养;配 合有关部门做好施工期间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沥青烟气:使用油布覆盖沥青,避免成品运输过程中散逸和泄漏;施工布置中尽量集 中铺设,减小沥青废气影响范围;缩短作业时间,减少沥青废气影响时间③ 水环境保护措施道路施工废水应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在施工中严禁乱扔杂物,以免阻塞周边河道, 阻碍水流,污染水体同时也要避免机动车泄漏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水体在道路施工过程 中,应在靠河道一边设置围堰,减少废渣落入水中,产生的碎石运至既定的堆放地点,不 得随意抛弃在河岸上④ 固体废物保护措施在施工区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加强管理,做到统一收集合理处理。
⑤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占地和借地,会对施工区域的植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沿线区域植物均为常见物种,无本地特有物种,因为本道路施工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 产生明显的影响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① 声环境保护措施(1)工程管理措施•与交通部门协调,合理设置交通信号与标志、标线,优化信号灯配时,科学划分车道 和设置专用车道严格控制机动车辆鸣笛鸣号,禁止居民区等敏感目标附近鸣笛,以避免 车辆不必要鸣号产生的额外噪声,并在上述路段考虑设置限速标志和禁鸣标志•经常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和沥青铺装层的良好状态,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 等引起交通噪声增大;•加强机动车运输管理,合理控制道路车流量、车速和车辆鸣号,避免车辆拥挤,尤其 可通过控制夜间大车通过量减少夜间道路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安装超速监控设施, 防止车辆超速行驶2) 对沿线规划控制的建议根据现状调查,道路南侧主要为居住用地,道路北侧主要为工业用地根据预测,本 次道路改建工程在水平无遮挡的情况下,营运中期达标距离为205米(交叉口段达标距离 为261米),因此项目规划控制距离为道路红线外205米,工程沿线不宜新建对噪声敏感的 建筑。
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道路南侧远期初步拟规划为堆场、仓储用地,建设对声环境 要求较低的非敏感建筑,受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较小,符合环保要求3) 工程降噪措施1) 全线铺设低噪声路面,能有效降低交通噪声3dB左右2) 给敏感点钟家弄及太平桥居民住宅安装通风隔声窗,能使建筑物室内声环境达标② 空气环境保护措施(1) 通过与交通部门的协调,加强机动车辆运输管理,避免车辆集中进入道路造成交通 堵塞,减少怠速废气排放2) 为减轻道路扬尘污染,建议项目营运期应加强道路清扫、洒水,确保道路路面清洁3) 加强道路营运期空气环境监测,以便采取防治措施和管理措施(3) 风险控制措施(1)加强运输管理① 防范危险品运输风险事故应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危险货物运输相关 法规② 建立日常危险品运输管理制度,对所运输危险品的种类、数量、运输时间、路线进 行记录严禁违规危险品运输车辆进入道路③ 要求对进入道路行驶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装配警示标志,车辆必须按规定时速行驶, 严禁超速,并保持安全行车间距④ 危险品运输车辆应尽量安排在交通量较少时通行,在气候不好的条件下应禁止其上 路⑤ 在经过河道、人口密集的路段,应设标志牌予以警示。
⑥ 公路事故易发路段应设有监控设施,实施监控当发生事故时,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救援2)制定应急预案配合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后处置责任,制定 各类事故的处置措施,应急救援程序;并建立现场救援专业组,明确其职责,定时进行演 练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危险预案制定原则为:①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的预防和 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做为首要任务②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政府协调下,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 负责有关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③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 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 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9、公众参与及各方面意见采纳情况本项目于2011年3月30日在上海环境热线网上进行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网上 公示( 发布单位及发布日期;②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③环评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④征求公 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和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⑤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的名称及联系方式项目于 2011 年 7 月 15 日进行了第二次网上公示( 20117154217 .htm),网上公示的内容为报告书的可公开文本,介绍了项目建设的背景、概 况,产生的环境污染程度及防治措施。
为进一步反映公众对本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