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现场学习力的培养.docx
4页项目资助:本文为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中学理科科学方法及学科思想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成果 (课题 编号:JK9-Z013) 作者信息:王荐(1965-) ,男,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华东师大教育博士生,E-mail:wangjian- rod@教师现场学习力的培养教师现场学习力的培养----以参加“江苏省生物学名师论坛”为例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 (21400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62) 王荐“现场学习力”是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学派领军人物李政涛教授首先提出 [1],他在《人民教育》撰文提出:具有现场意识和现场自觉的学习,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有学者给出了定义:“现场学习力”,是指学习者(个体、 团队)以自身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品质,对现场提供的知识信息进行理解、吸收、 创新并转化为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能量的程度,即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 的能力[2]相对于理论学习而言,现场学习特别强调专注、敏感、提炼和转化 从日常课堂到听课磨课,从教研活动到专家讲座,教师的现场学习每天都在发 生,但不同的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是不同的,这就是现场学习力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结合参加江苏省中学生物学名师论坛活动,简述现场学习力的培养。
1在专家讲座现场培养专家讲座是教师培训等大型教研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专家既有来自高校、 科研院所的学者,也有来自一线的名特优教师,他们会给参与活动的教师带来 不同的信息和理念如何最大限度的从讲座中吸收营养?首先要注意捕捉讲座 者的核心思想[3]本次论坛邀请了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生才教授, 他从大学教授的视角审视了中学生物学教育导致的大学生存在的以下四种缺失: 学生对生命运动规律本质的认知和对生命的热爱,思维及表达能力,洞察能力 及寻找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基本的生物学常识吴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一针 见血,切中要害,发人深省,值得中学老师深刻反思 其次在听讲座时要注意形成思维对话,结合自己的教学展开内心的对话 作为行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高校教学论专家,南师大谢凯彬教授热衷于放下 身段、沉下身子到中学去上公开课,不同的经历不一样的感受,谢教授结合五 堂“下水课”谈了他对中学教学的反思:体会到教学的艰辛,教学离不开集体 的智慧,研读与思考是成功的基础,要反复思考教与学的流程在听他行云流 水般的讲座时,我不断内心追问:他的讲座我要提炼的是什么?浓缩出来就是: 文本研究无极限,你对课程理解有多深,你的课就能上多深;教学方式要多样, 切忌教学模式化,教学策略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人群而施用。
他在上“光合 作用的研究历程”时突出了问题串的设计,上“基因突变”时用了“合作学习, 资料分析”的方法, “DNA 的结构与复制”复习课实施了概念教学,组织学生头 脑风暴,上“合理膳食”则变换为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上“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时尝试了学生活动,思维建构的教学方法毫无疑问,专 家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也是我需要吸收的,尤其是他对不同内容 追求最适用的方法来施教,对于我这个拥有近三十年教龄的特级教师来说冲击 更大,我在当时就联想到著名特级教师王春易“从讲到不讲的华丽嬗变”的教 改报道,坚定了不断否定自己,不断进行课堂改革,把每一节课都上成展示课的想法 再次要注意捕捉专家讲座中的新异处、变化处特级教师龚雷雨受邀做了 讲座,作为熟悉的同行,我关注到他在讲座中的新异处:回答≠对话,对话应 该是知识的传承、获取的明证,活动≠互动,互动应该是智慧的碰撞、思维的 互动;新颖≠生成,生成应该源于教材,超越教材,生成可以是对生物学知识 的质疑,对精彩片段的复盘同时他言简意赅的提到教师要成为“精于教学的 能手、善于创作的好手、长于科研的高手” 袁茂坤老师介绍了他对建构高中生 物学知识关系的研究,他用三张网络图把高中必修三册内容有机整合在三张图 中,让人印象深刻,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马上联想到近期心理学家对思 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研究进展,其实袁老师的工作就是一线教师自发的对思 维可视化和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教师应该对这类研究成果保持关注,并及 时应用于教学实践2在同行授课现场培养如何在听课现场提高自己的现场学习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以“思”带 “听” ,以“听”促“思”[4]在听课前,首先认真阅读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 对照课标,思考授课教师对内容的独特处理,这样在听课时可以有重点的、有 针对性的观察和思考本次论坛安排了承办单位铜山中学老师上课杜艳丽老 师执教了“细胞的增殖” ,本节课的重点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时期 的主要变化特点” 我就格外关注教师对此重点的处理,杜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的 探究活动来突出重点她设计的活动有:1、 阅读课文 P94 页(苏教版必修 1) , 结合图 5-3,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间期、分裂的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分 别有什么特点?(用笔在书上将重点语句划出)2、小组合作完成拼图(标出结 构的名称) ,个别展示3、小组内两位同学间相互叙述每个图形对应时期的特 点4、依据问题清单相互检测评价我在现场就关注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 从效果来看,实现了教师预设的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想,因为教师在教 学之初就考虑到了评价的问题,教师把帮助学生实现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 学生的学也是围绕着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种种努力,评价则是教师和学生一起 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形成性评价,以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
这样来听课,就能使 自己的现场学习力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也使得自己从同行授课中学到更多 的东西 另外,在听课过程之前最好做专题听课的准备专题听课是指有主题的听 课,这样可以避免盲目听课,减少随意性,增强听课者的研究意识,增加听课 过程的含金量这样教师走进教室就可以马上进入状态,知道听什么?怎么听? 本节课有何亮点?我如何实现自我的转化?例如,我参照崔允漷教授的《课堂 观察》一书中提出的观察点,自我设定了这次听课的研究专题:问题串的设计 本次论坛邀请了全国课例一等奖获得者邰玉韦老师和陈海萍老师分别介绍他们 的课例设计邰老师的题目是“探究几种常见食物热价的差异” ,她在导入课题 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串:1、食物中的化学能和热能可以转换吗?2、食物中 的能量可以用什么方法测出来?3、食物燃烧后释放的热能收集起来吗?用什么 收集?收集的热量可计算出来吗?在实验设计中,她的问题串有:1、本探究中 的实验变量是什么?2、要燃烧食物的质量和试管中的毫升数要考虑比例吗?为 什么?水温为什么至少测两次?在实验结束后,她设计的问题串有:1、为什么 水的温度会升高?2、哪种食物使水升高的温度最多?这个结果说明了说明?3、你所测出的食物热价符合实际热价吗?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陈老师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及相关探究”实验课中 的问题串同样精彩。
她在验证实验基础上不断提出拓展实验问题串,如糖类实 验问题串:菲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结果会怎样?选择番茄研磨液来探究 是否含有还原糖?选择甘蔗研磨液作为实验材料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蛋白质 课堂拓展实验问题串:1 先加双缩脲试剂 B 液,再加双缩脲试剂 A 液,是否会 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2、双缩脲试剂 B 液与 A 液等量加入,能否出现紫色反 应?课后拓展实验问题串:1、探究自己制备的豆浆和买的豆浆中蛋白质含量是 否有区别?2、探究红富士与青苹果中还原糖含量是否有区别?这些问题层层递 进,紧扣学生思维,步步逼近教学目标,凸显了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本质教育 带着研究任务来听课,就能使自己现场内化别人的成果,可以避免面面俱到, 突出重点,边听边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捕捉可以为我所用的信息,从而 提高听课的质量3 在交流互动现场培养现场学习力的培养还体现在交流互动的环节中问题可视化是提升现场学 习力的基础在大型开课教研活动中,一般都有专家点评,要注意专家是如何 抓住问题、剖析问题的[5]例如在评析细胞分裂公开课时,江苏省生物学教研 员吴举宏老师首先提出了问题:这节课难上在哪里?为什么难?他剖析原因在 于:众多学科名词混杂、微观世界难以观察、一次细胞分裂不可分割,具有有 机性和整体性。
他还发现了教师在上细胞分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中 对细胞增殖的要求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他解读了课标对教 学的要求:教师应该在组织学生观察细胞分裂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分裂的具体过 程,这样概述就变得顺理成章,然而大多数老师没有关注到,还是直接给出细 胞周期概念然后直接介绍各个时期的特点,这不仅没有反映课标的要求,而且 也不符合学生学习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他还给出了教学建议:首先可以 观察细胞分裂照片,组织学生排序,形成过程概念,再通过逻辑推理,进行观 察基础之上的模型建构对于细胞周期,吴老师同样发现问题:教师是否知晓 学生头脑中的周期概念与细胞周期概念一致吗?学生头脑中的周期前概念会对 细胞周期概念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此问题?在谈到概念教学研究 时,他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教学模式的提出缺乏前提的构建;教学策略和 方法界限模糊,混为一谈;教学经验性研究文章居多,缺乏理论支撑;零散概 念的教学研究文章居多,缺乏系统阐述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初中生物学概念教 学研究单薄;对前科学概念影响生物概念教学的关注度不够;从学科思维和概 念形成角度的研究较为缺乏同样在现场,专家的眼光就非常敏锐,这一方面 是基于他们平时的思考和积淀,另一方面是高度的学科素养帮助他们从“乱花 渐欲迷人眼”的现场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捉到课堂教学的“虫子” 。
所以回到现 场,基于现场,善于发现,找出问题,是现场学习的根本,但功夫下在诗外也 是提升现场学习力的前提[6] 在现场交流时,要学习专家的思维方式、评课方式和表达方式,此时不妨 自己迅速的打一下腹稿,再与专家点评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 的短处,把专家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并应用到课堂中去特级教师刘满 希在点评上课老师优点后,用“有两点启示”轻松转换话题:要继续深入对课 程标准的理解;要让课堂流淌理性的思维,让学生从表面的现象深入到内部规律的理解他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细胞越小越 好吗?染色体为什么在分裂时要螺旋变粗?分裂结束为什么又重新变成丝状? 中期时,染色体为什么要排在中央?核膜为什么要解体?分裂结束为什么又重 新形成?这些问题看似与教学目标无关,却蕴含了科学本质的教育价值,在现 场就能亲身感受到专家的教育智慧,受到触动,得到启迪普通教师评课可能 会就事论事,而专家评课就会站在学科的高度,甚至教育的高度来分析课堂 现场学习就要学习专家居高临下、举重若轻、纲举目张的本领 名师论坛提供了一个学习场会上会下,在与各位名师交流互动中,要善 于自我介绍,主动交流,虚心吸收。
不同的名师有不同的特长,善于青少年科 技活动的向我全盘托出科技项目选题的玄妙,擅长论文写作的热情介绍写作投 稿心得,乐于课堂教改的和我交流课改经验,长于工作室活动的则可以学到团 队建设之真经,而最让我醉心于其中的是名师那种对事业的孜孜追求的认真劲! 这是江苏生物学名师群体的重要特征,也是现场学习的最大收获 现场学习要心到、手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神贯注,紧张思考要 配备必要的记录设备,进行录音、录像或摄影,现场全面吸收,事后细细反刍, 才会使现场学习收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1] 李政涛. 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 人民教育,2012,21:45- 46. [2]王占魁. 从“个体教学”到“集体教研”——论当代教师的现场学习力[J]. 教育发展研究,2013,04:19-23.[3] 姜明红,李伟平. 教师的现场学习力③ 在专家报告现场生成内在力量[J]. 人民教育,2012,24:31-33. [4] 朱丽萍. 提升“现场学习力”:从改造听评课开始[J]. 中小学管理, 2013,03:1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