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doc
7页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第二节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2010·淄博一模淄博一模)下图为黄河河口处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图,下图为黄河河口处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图,读图完成读图完成 1~~3 题1.如图所示,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如图所示,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 ( )A.1 月月 B.4 月月C.7 月月 D.10 月月2.造成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原因是造成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原因是 ( )A.洪水洪水 B.风暴潮风暴潮C.调水调沙调水调沙 D.水土流失水土流失3.图示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现象,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图示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现象,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河床变深河床变深 B.河流含沙量变小河流含沙量变小C.河口后退河口后退 D.扩大灌溉面积扩大灌溉面积解析:解析:读图可知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读图可知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 7 月。
月7 月份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月份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是调水调沙实验造成的,是人为影响的结果,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调水调沙大是调水调沙实验造成的,是人为影响的结果,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调水调沙的目的是减少泥沙在河道的淤积,使泥沙入海,可能造成的影响是河床变深在此的目的是减少泥沙在河道的淤积,使泥沙入海,可能造成的影响是河床变深在此过程中,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河口泥沙淤积速度加快过程中,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河口泥沙淤积速度加快答案:答案:1.C 2.C 3.A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 4~~5 题4.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C.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解析:解析:河流的梯级开发是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大力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成为全河流的梯级开发是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大力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成为全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能耗工业的发展。
农业以种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能耗工业的发展农业以种植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为主植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为主答案:答案:B5.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18 世纪下半叶,它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世纪下半叶,它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B.18 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C.19 世纪世纪 30 年代初,它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年代初,它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D.19 世纪世纪 40 年代,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年代,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解析:解析:田纳西河流域田纳西河流域 18 世纪下半叶是较为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世纪下半叶是较为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19 世世纪后期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到纪后期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到 20 世纪世纪 30 年代成为全年代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并开始实施流域内综合开发。
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并开始实施流域内综合开发答案:答案:A新华网新华网 2009 年年 10 月月 23 日电日电 正在进行正在进行 175 米试验性蓄水的三峡工程蓄水进展顺米试验性蓄水的三峡工程蓄水进展顺利,三峡工程坝前水位利,三峡工程坝前水位 23 日成功突破日成功突破 170 米相关部门在水位升高后,对三峡库区水米相关部门在水位升高后,对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据此完成据此完成 6~~7 题6.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 20 千米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其主要原因是千米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其主要原因是 ( )A.大坝阻挡了冬季风大坝阻挡了冬季风 B.大坝阻挡了夏季风大坝阻挡了夏季风C.水体热容量大水体热容量大 D.阴雨天气增加阴雨天气增加解析:解析:水的比热容大,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水的比热容大,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答案:答案:C7.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的降水变化表现为在库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其主要原因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的降水变化表现为在库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是( )A.水面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水面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B.附近陆地全年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附近陆地全年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C.夏季水面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夏季水面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D.冬季附近陆地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冬季附近陆地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解析:解析:降水的变化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和大气运动有关,我国的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的变化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和大气运动有关,我国的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季库区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而周围地区因大气中水汽含量夏季库区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而周围地区因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气流上升,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冬季库区气温较周围地区高,气流上升,增加,气流上升,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冬季库区气温较周围地区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降水增加答案:答案:C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因此,我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因此,我国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读国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读““黄河流域水系图黄河流域水系图””,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的综合开发知识,的综合开发知识,回答回答 8~~10 题。
题8.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黄河流域流程长黄河流域流程长B.黄河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祼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黄河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祼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C.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解析:解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1)黄河流域大多流经半干旱和黄河流域大多流经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半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低2)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3)降水集中且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属人为原因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属人为原因答案:答案:B9.教材中提到的田纳西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你认为同黄河流域相同的地方,下列教材中提到的田纳西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你认为同黄河流域相同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地退化土地退化 B.植被破坏植被破坏C.水质污染水质污染 D.都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都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解析:解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田纳西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田纳西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而矿产资源的多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而矿产资源的多少不属于生态问题,并且两个流域的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少不属于生态问题,并且两个流域的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答案:答案:D10.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借鉴意义的地方,下列说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借鉴意义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洪防洪B.发电,提高水质发电,提高水质C.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D.可以防洪、发电、土地合理利用,但是没有提高水质可以防洪、发电、土地合理利用,但是没有提高水质解析:解析: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和土地利用等方面主要表现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答案:答案:D读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回答 11~~13 题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11.能正确反映图中沿能正确反映图中沿 a~~b 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的是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 )解析:解析:a~~b 剖面图,可找出剖面图,可找出 a~~b 剖面图相交的第一条等高线,然后找出此剖面图剖面图相交的第一条等高线,然后找出此剖面图经过的最高点、最低点与之相交的最后一条等高线,即可得出答案。
经过的最高点、最低点与之相交的最后一条等高线,即可得出答案答案:答案:B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