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性教学在儿童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doc
10页生成性教学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松山四中 高金玉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所谓生成性课程是学生与特定环境相呼 应而生成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学生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它既不 是教师预先计划好的课程,也不是教师有计划的行动,整个教学过程 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 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整个过程是教师用自己的 智慧和创造性工作,充分激发每个孩子的潜力,使之不断地生成变化 生成课程本身是动态的,具有不确定性一、生成的起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生成并不是盲目的,它需要教师科学地分析, 灵活地引导生成需要多种条件,但是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性的条 件就是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这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生成是 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深化,如果超过了这个基点就不可能生成,若低 于这个生长点生成也就无所谓生成了出现这两种情况师生都不可能 得到发展,生成也就无从谈起美术欣赏涉及到学生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受、意义的领会等方面 的内容,作品背后还必须涉及到文化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明 的方方面面由于学生相对缺少丰富的知识背景,也较缺乏深入观察 事物的能力,所以,在提供学生欣赏内容时要具有选择性。
我们必须 根据各种艺术理论的提示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 平来选择和安排艺术欣赏的内容,为生成提供条件首先,我们要了 解学生的特点备课时,在吃透教材的同吋,-定要了解学生,根据 他们的特点去筛选材料,选择生成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体验也就是欣赏、探索生成的 开始这种体验不是被动的,它包含了主动探求作品涵义的行为对 学生来说,确定一幅画的好、坏的唯一标准是这幅画能否使他们喜欢, 能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他们对绘画的讨论都是随意性的、自由 联想的、随感而发的然而,在美术欣赏的过程包含了许多复杂的、 微妙的、变化多端的刺激,这不仅需要培育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审美 理解力,还需要培育一种对复杂的视觉以及它的深奥意义的整体把握 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美术欣赏过程的指导,必须在深入了解学生心 理发展、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帮助学牛掌握…定的欣赏技能和审 美概念,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从对作品的最初印象引申到对作品的形式 美的感受,进而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其次,在选择作品中,要遵循学生可接受性的原则选择在艺术 领域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国画、西洋画、民间艺术、雕塑和建筑四类作 品供学生欣赏。
其中,中国画以现代名家作品为主,而作品的内容则 以动物、风景、学生生活题材为中心,使之与学生生活方式有直接或 间接的联系如一些名家喜欢画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恰恰与幼 儿经验相吻合齐口画的昆虫、小虾,吴作人画的熊猫,李可染画的 牧童等均深受幼儿的喜爱西洋画以色彩鲜艳,不断流动变化的现代 派作品为主,因其新鲜与多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如梵高的 《星空》、马蒂斯的《舞蹈》、蒙德利安的《红黄蓝构图》等非具象的、 无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儿口由口在、不受约束的特点,容易为孩子所 接受民间艺术作品以苴原发性、恒常的主题、功利的色彩极易为学 生所接受,同时,学生艺术与民间艺术渊源同一,在对生命的自然追 求和艺术表达的纯朴稚拙方面有许多共同Z处,因而更适宜于学生欣 赏至于手工艺术品,由于它的立体性、可操作性,非常适合于幼儿 和学生欣赏以上内容在教学中,很适合生成性教学的形成皮亚杰在与孩子相处时,曾通过观察来研究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生 命的不同领会能力,以考察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他发现,对 那些年龄越小的学生看来,世间一切事物不管动的还是静的,都具有 生命和意识如斑驳脱落的墙壁可以看成各种有生命的动物或各种人 物;稍大一点的学生,便开始把运动作为区别有无生命的标准(举例 来说,一辆口行车被认为是有生命、有意识的,而一张不动的桌子被 认为是无生命、无意识的);更大一些的学生便能够区分哪些是由自 己内在的力量所支配的运动,哪些是外力推动下的运动;相当成熟的 学生,才能够区分出意识和存在、生命的运动和非生命的运动。
我们 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观察欣赏图片或实物时,多凭经验和兴趣,容易离 开观察的口的,对于形状常常表现出笼统、不精确和综合特点的理解 中、高年级学生对形状、大小的知觉能力在不断发展,某些学生能思 考画面美不美等问题根据这些学生能力发展的阶段性,我们的欣赏 教学内容一淀要有选择性审美教育应当尊重学生对周围环境的理 解,应当尊重不同年龄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摩方式以及对艺术作品的 欣赏兴趣,来考虑生成教学根据以上这些特征,我们可得出结论:选材料要符合与学生生活 实际相贴近的耍求;要符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接近的,能激发学生 兴趣的要求;选择的艺术作品本身是富有童趣的,易于理解的同时, 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题材,突出作品的 思想性和趣味性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关注是捉高视觉审美能力的前 提,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注意学科之间横向联系和美术与 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的审美心向,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情 意性,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 行丰富多彩的表达表现活动为他们开辟一方自由欣赏、创作的天空二、生成的动力:交往互动生成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生成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生 成的动力,生成的动力来源于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互 动,教学即交往,交往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交往即人与人本 质力量的相互关系。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学生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 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多项式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 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感情 的材料通过互动交流使他们在欣赏名家名作的同时,也是对一定的 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 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是人类早年创 造的艺术珍品原始人在上面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如野牛、野马、 野猪、麋鹿等,这些动物画得很生动,有些正在追逐奔跑,有些则带 伤挣扎它们有些画得比真的动物还要大,线条粗健有力,奔驰走动 的姿态表现得很生动,而且使用了多种颜料和色彩来渲染学生在欣 赏这些壁画之前,老师先与他们一起简单讨论一些有关原始人和原始 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在什么吋代?原始人是什么模样?原 始人生活方式是怎样的,等等这些讨论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 学生理解和欣赏原始壁画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欣赏这些壁画时,他们 一方面被这些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形象所吸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 少疑问他们边感觉、欣赏生动有力的线条刻画、动物的各种姿态, 边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讨论着画面上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 题。
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提高彼此的智慧和修养,达到彼此的共识、共享和共进虽然在预设的课堂里也有交往,但是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 往,并且是以教师和全班同学交往为主的单向交往在生成的课堂教 学中不仅有师生间的交往,而且还有学生间的交往;不仅是教师向学 生发出信息,而且学生在接受来自他人信息的同时也向外人发出信 息,整个课堂是一个多层次的交往网络,并且信息的流动方向也不是 固定的,整个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交往过程现代美术欣赏课程强化了把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 态过程的研究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 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欣赏能力的提高欣 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把“争论”带进课堂因为任何一件美 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 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 同的评价另一方血,学生又通过与教师、与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 争论,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递出去,同时也接收到别人的与自己和 同或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带着这些对话所产生的新的感受,学生乂开 始了一轮与作品、与教师、与同伴的对话。
在整个感知、理解、欣赏、 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通过这种发 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令人吃惊的快速 发展所有这些能力的发展会迁移到他们其他学科的活动和日常生活 中所以,我们耍把“争论”带进课堂,发展一个以学生为认知、实 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 生Z间人际沟通、交往的过程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动态生成的动力观,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 据,它决定事物的性质,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它是推动事物发展的 根本动力动态生成的动力是课堂教学的内因,即学生本身的内部矛 盾,主要表现为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原有水平之间的矛 盾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学生未知的东西,它要 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水平这种教学要求反映 到学生的主观上,就会变成一种心理的需要,在思维内部矛盾中经常 代表着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这种新的需要又会引起新的学习动机和 兴趣,从而启动探索的需要当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就 产生了新的需要与原有思维水平之间的矛盾,形成了课堂发展的动 力具体地说,新的要求确定之后,新的需要便形成一种积极的、主 动的态度,要求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够解决问题。
而原有的知识结构在 新的需要面前,也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去迎接新的思维课题 这样,矛盾的双方既统一,乂对立,形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当新的思维课题被原有的知识结构所同 化,思维结构便发生量的变化;当原有的知识结构不能完全与新的思 维课题相适应,则知识结构的顺应过程,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而 产生的新的需要与原有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之间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美 术欣赏课堂动态生成的根本动力三、生成的目标:共同发展生成追求的冃标是师生的共同发展,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过 程,过程的可持续性,处于向上的阶段;二是指结果,结果是发展 处于生成的教学情境之中,师生对将要出现的情况不能确定,教学的 进行需要教师和学半…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建构,踊 跃参与,因此在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是被动 的,而是自己真实意愿的表达,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所生成的东西 才会对人产生实际的影响牛成性目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杜威提出的命题“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教育是学生经验的不断改造,本身即构成教育的冃的因此 课程与教学目标非但不是教育经验的预先具体化,反而是教育经验的 结果。
此外,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认为,真正的教育要使人 更加口由、更富于创造性,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之 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 增加的程度在学生美术欣赏的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使文本产 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期待欣赏者,需要欣赏者运用想像力 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有多种文本、 课程的解读观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 论在学牛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吋体现得尤为突出抽象作品并不直接描绘真实的物体或具体的人物,只是用各种线 条、形状、颜色组合而成学生欣赏这些抽象作品,不需耍太多的知 识经验作为基础,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像的广阔空间 在现代派的抽象作品中,艺术家本身就表现出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 能力,而学生则透过对这些具有丰富想像力和创造性的作品的解读和 欣赏,也引发和培养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 罗的《人投鸟一石了》是一幅轻松、幽默、富于想像的抽象作品,学 生在欣赏这幅作品时,随着艺术家的想像和创造,也想像和创造了口 己对这幅作品的解释孩子们有的说,这幅画描绘了 “在沙滩上有一 个人,这个人手在沙滩的后面,一只脚站在沙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