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卫生计算题知识点及例题汇总.docx
6页职业卫生计算题知识点及例题汇总计算题知识点及例题汇总一、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 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 物理因素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 容许限值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一)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1、定义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 度2、应用个体检测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 实际接触状况,是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 定点检测也是测定TWA的一种方法,要求采集一个工作日内某一工 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应浓度乘积 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定点检测 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3、计算定点检测可按下式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C1T1 + C2T2+ +CnTn) /8 式中:CTWA——8h工作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mg/m3)8——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h),工作时间不足8h者,仍以8h 计。
C1, C2 Cn——T1,T2 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T1,T2 Tn——C1,C2 Cn浓度下相应的持续接触时间4、例题[例1]乙酸乙酯的PC-TWA为200mg/m3,劳动者接触状况为: 400mg/m3,接触 3h; 160 mg/m3,接触 2h; 120 mg/m3,接触 3h 代入上述公式,CTWA= (400x3 + 160x2+120x3) -8 = 235mg/m3o 此结果〉200mg/m3,超过该物质的PC-TWA[例2]同样是乙酸乙酯,若劳动者接触状况为:300mg/m3,接触 2h; 200mg/m3,接触2h; 180mg/m3,接触2爪不接触,2匕代入 上述公式,CTWA= (300x2+200x2+180x2+0x2) -8 = 170mg/m3o结果V200mg/m3,则未超过该物质的PC-TWA5、试题举例:1. 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8ho据调查劳动者 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 接触3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3小时 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 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答:(1 )该工种劳动者每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CTWA= ( C1T1+C2T2+C3T3 )/8=(300x3+60x2+120x3片8=172.5(mg/m3) 小于 PC-TWA(200mg/m3)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 接触限值,符合要求2. 检测某工作场所空气中甲苯的浓度,工作班8小时/天采用短 时间定点采样,共采样6次,每次采样15min推算该工作场所劳动 者接触甲苯的CTWA浓度3浓度接触时段采样时间(min)空气 浓度(mg/m) C1 9:00-10:00 15 10 C2 10 00-10: 30 15 20 C3 10 30-12: 00 15 30 C4 13: 00-14: 00 15 25 C5 14: 00-14: 30 15 20 C6 14: 30-16: 00 15 10 解:CTWA?C1?T1?C2?T2?C3?T3?C4?T4?C5?T5?C6?T68C?1h?C2?0.5h?C3?1.5h?C4?1h?C5?0.5h?C6?1.5h?18?14.375mg/m3注意:T1、T2、……T6不能为15mino(二)超限倍数1、定义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 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2、应用许多有PC-TWA的物质尚未制定PC-STELo对于粉尘和未制定 PC-STEL的化学物质,即使其8h TWA没有超过PC-TWA,也应控制 其漂移上限。
因此,可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 动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浓度,采样和检测方法同 PC-STELo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 2倍;3、计算[例1]煤尘的PC-TWA为4mg/m3(总尘)和2.5mg/m3(呼尘), 其超限倍数为2测得总尘和呼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分别 为8mg/m3和5mg/m3分别是相应PC-TWA的2倍,均W2倍的 PC-TWA,符合超限倍数要求[例2]石墨粉尘的PC-TWA为4mg/m3 (总尘)和2.5mg/m3 (呼 尘),其超限倍数为2测得总尘和呼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 分别为19mg/m3和9mg/m3,分别是PC-TWA的4.75倍和4.25倍, 均〉2,不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例3]三氯乙烯的PC-TWA为30mg/m3测得短时间(15min) 接触浓度为100mg/m3,TWA浓度为20mg/m3,则测得其超限倍数 值为( )A.3.3 B.5 C.1.5 D.0.67本题选A通风方法分类自然通风按通风的动力分为机械通风局部通风按通风系统 作用范围分 全面通风 事故通风 二、新风量计算(一)全面通风换气量可按下式计算:so式中:L 换气量,m3/h;M 有害物产生量,mg/h;Ys 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mg/m3; Yo 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浓度。
如采用外界新鲜空气送入车间,则Yo-0;当大气中含有害物质 时,送入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不应超过接触限制规定浓度的30%关于M (有害物产生量)的规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规定:“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 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 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除上述有害气体及 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 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当散发的有害物数量不能确定时,全面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确定ML?Y?YL n?VL=nV(m3/h)(次 /h)式中:L 换气量,n 换气次数,V——通风工作场所容积《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等相关行业标准规定了部分工 业建筑的通风换气次数,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事故通风 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V12次 /h2.某车间使用稀释剂,每小时消耗量为3kg稀释剂的主要成分: 二甲苯30%,乙酸乙酯50%,乙醇20%,计算车间空气符合卫生标准 所需的最小风量职业接触限值(mg/m3)序号中文名MAC PC- TWA PC-STEL 1.二甲苯-50 100 2.乙酸乙酯-200 300 3.乙醇- --答:根据计算公式L=M/YS-Y0;其中:L-换气量,m3/h;M-有害物质产生量。
Mg/h;YS-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mg/m3; Y0-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质的本底浓度,mg/m3 二甲苯消耗量M 为:3x1000x1000x30%=*****mg ; 乙 酸乙酯 消耗量 M 为:3x1000x1000x50%=***-*****mg;根据生产实际,职业接触限值选取PC-TWA值,即丫,(二甲苯) 为 50mg/m3,YS (乙酸乙酯)为 200mg/m3,Y0 — 0L=*****/(50-0)+***-*****/(200-0) =*****+7500 二*****m3/h =*****/3600 =7.08 m3/s因此,车间空气符合卫生标准的最小风量为7.08 m3/s[例3]某车间排除余热所需风量5000m3/h;排除余湿所需风量 2000m3/h;排除粉尘所需风量6000m3/h;涉及一个排风系统,其排 风量应为()A.6000m3/h B.7000m3/h C.*****m3/h D.*****m3/h答案选A(二)排风罩罩口平均风速测定方法1、匀速移动法测定仪器:叶轮式风速仪,测定范围为0.3〜40m/s测定方法:对于开口面积小于0.3m2的排风罩口可将风速仪沿 整个罩口断面如图1所示路线慢慢匀速移动,移动式风速仪不得离开 测定平面,此时测得的结果为罩口平均风速。
此法最少进行三次,取 其平均值,每次测定误差应在±5%以内图12.定点测定法测定仪器:电热式风速计测定方法:对于矩形排风罩,按罩口断面的大小,把它分成若干 个面积相等的小块,在每个小块的中心处测量其气流速度断面面积 大于0.3m2的罩口,可分成9~12个小块测量,每个小块的面积小于 0.06m2 (见图2a);断面面积小于或等于0.3m2的罩口,可取6个测 量点(见图2b);对于条缝形排风罩,在其高度方向至少应有两个测 点,沿条缝长度方向根据其长度可以分别取若干个测点,测点间距 W200mm (见图2c);对于圆形风罩,则至少取4个测点,测点间距 W200mm(见图2d)最少测定三次,至少取得三组数据,照扣风俗 为至少三组数据分别求的风速的平均值图2(三)排风罩罩口平均风速和风罩风量计算方法1.罩口平均风 速计算公式:V?VV1?V2?3???Vn式中V n— 罩口平均风速,m/s;V1?V2?V3???Vn 一 罩口各测点风速,m/s;n 一测点总数2.、风罩排风量计算公式:Q ? 3600FV式中:Q—伞形罩排风量m3/h; F一罩口面积m2 ; V— 罩口平均风速,m/s3、排风罩罩口面积对于悬挂高度HW1.5 F(H为罩口至热源上沿的距离,F为热源 水平投影面积)或HW1m的接受罩,罩口尺寸应比热源尺寸每边扩 大150mm〜200mm;对于悬挂高度〉1.5 F或H〉1m的接受罩,应 将计算所得的罩口处热射流直径增加0.8H (H为悬挂高度)作为罩口 直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