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国公司并购五次浪潮.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05185376
  • 上传时间:2019-10-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了解有100多年历史的美国公司并购的各方面情况,显然对中国公司并购各方面的改进与完善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从历史上看,公司并购具有周期性,即每隔一些年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并购高峰美国历史上共出现过五次并购高峰,人们常称之为五次并购浪潮前四次并购浪潮的区间为1897—1904年,1916—1929年,1965—1969年和1984—1989年,第五次浪潮的区间大体上为上个世纪90年代的1991—2000年各个并购高峰都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对美国五次并购浪潮的回顾,我们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公司并购有益的借鉴 (一)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基本情况美国的第一次并购浪潮从1897年开始,到1904年结束,共经历了8年这8年间,共发生了2943起并购,平均每年368起这一时期的美国并购浪潮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过程,期间在1898—1902年间并购的数量达到了高峰美国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公司合并或收购的数量,通过并购大公司形成的情况,以及在一些主要行业中并购后大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中的占用率情况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首先来观察在第一次并购浪潮中各个年度发生的公司并购数量,见表1:第一次并购浪潮几乎涉及了美国的所有行业,但是,经历了最多并购的是金属、食品、石化产品、化工、交通设备、金属制造产品、机械、煤碳等八个行业,这些行业的并购约占该时期所有并购的三分之二。

      制造业部门在此期间的并购数量的情况见表2:第一次并购浪潮的最主要特征是同行业之间的并购,即横向并购在此间的全部并购中有78.3%的并购为横向并购,12%的并购为纵向并购,其余9.7%的并购为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的结果是垄断的形成美国许多垄断巨头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大规模并购获得垄断地位的譬如,J.P.摩根创建的美国钢铁公司收购了安德鲁·卡内基创办的卡内基钢铁公司以及其它784家独立公司,最后形成钢铁巨人——美国钢铁集团,它的产量曾一度占美国钢铁行业生产总量的75%另外,今日仍然作为巨型跨国公司活跃在世界市场的杜邦公司、标准石油、通用电器、柯达公司、全美烟草公司以及国际收割机公司等等都是在第一次并购浪潮结束时就已在业界领先第一次并购浪潮彻底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结构,3000家公司的消失,使一些大公司控制了美国许多产品的生产美国烟草公司当时已占有90%的市场份额,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当时占有美国市场份额的85%,它仅通过三个炼油厂就控制了世界石油产量的40%美国经济史学家拉穆鲁统计,在当时有72家大公司分别控制了各自市场份额的40%,42家大公司至少控制了市场的70%,尽管许多大公司很快失去了支配地位,但包括美国钢铁公司、杜邦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等大公司在50年后仍位于美国100家最大公司之列。

      企业规模扩大也对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促进管理进一步向专业化发展第一次并购浪潮结束时,美国工业的集中程度显著提高一些行业的公司数量急剧下降,有些行业甚至只有一家公司幸存从公司资本的规模看,在第一次并购浪潮过后,美国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有了迅速的提高譬如,美国烟草公司占据了88.9%的市场份额,美国制罐公司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美国钢铁公司占据了61.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这几个行业达到了很高的垄断程度二)第一次并购浪潮的产生原因第一次并购浪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当时的经济衰退,众多企业业绩不佳许多大公司认为,行业内有很多小又无效率的公司是行业整体业绩不良的重要原因它们发起成立信托公司,接受公司股东的委托,运用手中掌握的投票权作出了许许多多的并购的决策它们希望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同行的竞争,获得规模效应,改善公司业绩摩根集团、标准石油公司和花旗集团起了主要的推手作用摩根集团的摩根银行就曾先后控制了第一国民银行、国民商业银行、第一芝加哥国民银行、自由国民银行、大通国民银行、汉奥佛国民银行和阿斯特国民银行另外,美国棉籽石油信托和美国领先信托也在相关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造成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一些州的公司法逐渐放宽。

      公司在获得资本、持有其它公司股票、扩大商业运作范围等方面变得更方便、更简易资本的易于获使得公司在进行并购时更容易筹集到必要的资金,公司控股行为规定的放宽,允许企业为并购目的而收购其它公司的股票这些都为公司实施并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泽西州的情况最突出,1888年通过的新泽西州控股公司法大大放宽了该州的公司法,在以后的一些年中,确有很多企业选择并入新泽西州到1915年,各州公司法之间的区别逐渐消失,新泽西州和其他一些州具有很大并购份额的情况才开始变化第三个原因是美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南北战争后,主要铁路系统的建成使公司能为全国市场而不是地区市场服务横贯大陆的铁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使企业可以方便地以较低的成本向远方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1882年至1900年,铁路运输成本平均每年下降3.7%20世纪初叶,尽管运输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但运输成本几乎没有上升许多公司认识到全国是一个完整的大市场,它们希望通过大幅扩张以充分利用现在更为广阔的市场而面对来自远方竞争对手的挑战,当地公司选择与同地区的竞争对手合并以维持市场份额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对形成并购浪潮很重要,譬如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化工厂大量替代传统的作坊式的工场,技术的革新和大机器的运用等。

      但是以上三个原因是比较主要的二)美国的第二次并购浪潮关于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的时段有不同的解说,美国学者帕特里克·高根认为第二次并购浪潮的时间段应为1916—1929年,中国学者邵万钦则认为其时间段为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据美国学者厄尔·金特的报告,最活跃的并购领域是钢铁、铝与铝制品、石油产品、食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行业第二次并购浪潮最终被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1929年大危机打断由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立法不断完善,特别是1914年国会通过了克莱顿法案,对行业垄断的约束和监管更加严格,反垄断的措施更加具体,执行更加有效,虽然在此次并购浪潮中仍然有很多横向并购的案件,但是发生得更多的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合和并购因此,如果我们说美国第一次并购浪潮是导致垄断巨头的并购,那么第二次并购浪潮更多产生的是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寡头公司,它们不是一家,类似的几家占据某一产品的巨大市场份额美国有许多至今活跃的著名大公司就是在此期间通过并购形成的,譬如通用汽车、IBM公司和联合碳化合物公司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波动很厉害,先是继续繁荣,从1918年冬大战结束一直到1920年经济持续增长,但很快又进入很深的衰退,1920—1921年的有些经济指标比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都更严重(说句题外的话,这部分地导致了1929年大危机来临时许多人的乐观心态,因为他们发现一些指标并不比1920年的衰退来得厉害),但在1921年衰退又让位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了。

      经济增长促进的并购的活跃,这可以说是美国第二次并购浪潮兴起的第一个原因对并购有影响的第二个原因是,一方面,美国铁路和公路的发展,火车、汽车的日益增多,使产品市场的范围大大扩张,许多原来的地区市场逐渐地扩张为全国市场;另一方面,广播的发明,广播公司的大量出现,收音机的生产和普及,使产品广告进入千家万户无论运输还是广告的普及都使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这必然会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当然会促进公司间的并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通过不断并购逐渐壮大的公司,最终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它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公司,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完整体系,成为代表该次并购浪潮特征的典型案例通用汽车的创始人是威廉·杜兰,最初靠推销手推车和马车起家1904年当别克汽车公司陷于危机时,杜兰乘机将其买下从此,开始了制造汽车的生涯1908年当别克公司汽车产量达到8000辆时,他以别克公司为基础组建了通用汽车公司杜兰运用获得的875万公司红利开始了大规模的收购活动,他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扩大汽车的生产线,一个是收购零件供应商,以组建一个特许零件供应商网络为此,他收购了别克汽车车身供应商斯图尔特·巴迪公司,拥有了别克汽车车轴供应商韦斯顿—莫特公司49%的股权,并与人合资创办了生产火花塞的公司,他以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奥兹汽车公司,有了第二条生产线,他还通过长期努力以475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

      由于过度的收购,公司的财务出现危机,1910年时他失去了公司董事长的职位以后他创建了切夫罗利公司,几经努力,到1916年他终于获得了通用汽车54.5%的股份,重新控制了公司为了稳住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地位,他引入了杜邦财团的资本,到1918年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此后,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买进与汽车相关和不相关的许多公司,到1920年公司的财务再次由于过度收购而危机,杜兰再次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接替他的是著名的管理专家阿尔弗雷德·斯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管理学院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923年成为公司的董事长,他在上任后直至1929年也采取了许多并购的行动,继续收购为通用提供零部件的公司他与杜兰不同的是,杜兰只是一个疯狂的收购者,但斯隆不仅会收购,更会整合,是他将一个庞大的通用汽车公司改造成一个巨大的有机整体,成为一家实力超群的巨人企业他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一整套财务与管理体系,成立了不同的委员会,分别负责控制生产、管理存货、关注公司的现金流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后成为公认的基本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美国出现了金字塔式的控股公司,即一家控股公司控制第一层子公司,第一层子公司又控制第二层子公司,第二层控制第三层,第三层控制第四层,有的母公司控制达六层之多。

      控股公司的特点是每一层子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至少是股份公司,所有子公司都由上一层母公司控股控股公司的出现既是并购的结果,也大大促进了并购,因为用较少的资金可以控制较多或较大的公司在第一与第二次并购浪潮中,少数大投资银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很多并购是通过融资实现的,而融资往往需要通过投资银行作中介,因此,投资银行主导了并购对符合它们意愿的并购,它们就鼎力相助,否则就通过拒绝帮助融资来阻碍此时,投资银行之间各有各的客户,相互很少竞争,这与以后的情形很不相同第二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征是纵向并购,即很多并购案例是通过并购将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零部件厂商都整合到一个公司里,各个工序相互结合、连续生产、形成一个统一运行的联合体这样的并购有助于生产的连续性,减少零部件的流转环节,节省交易费用,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譬如,这样的联合可以更好地利用各个工序产生的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更好地分配原料、动力,并解决原材料的后顾之忧大量的纵向并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整合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美国工业的效率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收购了众多的各类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产联合体。

      福特公司拥有生产焦炭、生铁、钢材、铸件、锻造、汽车零部件以及汽车用冰箱、皮革、玻璃、塑料、橡胶、轴承、发电器、蓄电池等有关汽车的无所不包的下属企业,它还有完整的运输体系和全国的销售网当时福特公司拥有6亿吨煤炭储量,50万英亩木材,它生产的车用冰箱比全国家用冰箱总量都多,它的皮革厂每天生产8万码皮革,玻璃厂每天生产1万平方英尺的玻璃三)美国的第三次并购浪潮 美国的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后半期,具体的说是1965—1969年间这是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战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激光、宇航、核能和合成材料等部门的新成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前两次并购浪潮不同,这次并购浪潮中许多并购案是跨行业的并购,即所谓多元化并购采取这一战略的出发点是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公司的业绩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