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docx
2页[摘 要] 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我校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并不断进行改革与实践的教学实验, 在近几 年的实际教学中已初见成效本文主要是结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 分析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课程 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中职教育 学前教育引言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社会 对劳动者知识水平、 认知能力、 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的迫切要求,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推行全面素质教育, 培 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决定了职 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 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 加强实践技 能教学 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一)“新课改” 的呼唤 “新课改” 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称新课改的目的就是 要在 21 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 年 7 月, 教育部颁发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背景下, 幼儿园教育的新一轮课改试验也开始了。
幼儿园新课改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 习活动的支持者、 合作者、 引导者 ”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 幼儿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良好的心理素质、 创新的精神, 善于学 习、 善于反思2006 年 11 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召开了教师教育课 程教学改革专题座谈会会议的主题是师范院校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新 课程改革的要求,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 全面提 高教师培养质量, 大家一致认为 “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要求, 积极推进 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 由于诸多因素, 职业学校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偏低, 学习基 础普遍较差, 对专业知识不了解甚至缺乏感性认识, 学生对专业课的学 习感到困难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 职校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 相比, 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他们是以形象思 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 因此, 他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技 术型、 技能型、 技艺型人才如果运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 方法来培养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 那么结果只能是失败的。
其次,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包括 “三学六 法” , 整个教材体系对教学实践虽然仍有一定的参考性, 但其结构和内 容已远远滞后于幼教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一是教材的逻辑性强, 概念、 知识、 原理等理论知识过多, 学生难以掌握, 容易觉得乏味二是教材 的内容已经陈旧, 很多学前教育发展的各种前沿理论没能列入到教材 中三是各科内容互相重复, 但观点各有差异, 学生很容易混淆四是 教学过程注重教师口头讲述, 重理论、 轻实践, 重知识、 轻技能, 对概念、 原理阐述较多, 要求学生运用教育原理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践问题的 技能训练少, 学生学完后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 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 把理论教学与实 际操作融为一体, 通过一体化教师的讲解、 演示、 巡回等教学手段, 让学生通过听、 看、 练等手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更快、 更 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体化教学法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 合、 灵活运用, 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 味, 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 这种融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为一 体的教学方法, 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 解决了专 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问题, 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 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 突 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兴趣, 促进了对理论 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 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 能力 三、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 课程目标一体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 相适应, 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 服务一 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 中级专门技能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新课改在课程目标方面的改变是, 反对过于注重知 识传授, 强调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 目标 的达成所以, 我们确定的课程教学的 “三维目标” 是: 培养学前教育工 作者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 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 继续学习的能 力和创新精神; 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 技能, 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掌握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和基本理论, 钢琴、 舞蹈、 绘画、 游戏等基本技能娴熟, 自主、 合作、 探究能力较强的学前教育专门 人才, 努力构建 “教学—实践—就业” 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二) 课程设置一体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以 “三学六法” 为主体这样的课程集合, 形式上好像合乎逻辑, 实际上并没有整合成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自 身特点和真实需要的课程体系, 不仅内容庞杂, 体系混乱, 而且消耗了 大量的课程资源, 没有很好地将师范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 “三学” 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基 础教育课程要少而精这些课程必须高度凝练科学的儿童观、 教育观、 发展观, 既要反映学科的精华, 又要紧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 要例如幼儿卫生学, 可以在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卫生知识基础上, 让 学生着重掌握幼儿的保健技能和相关营养知识的应用, 也就是着重掌 握幼儿保育方面的技能, 如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技能、 营养的搭配、 生 活护理等而对于幼儿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 可以对其进行优化结构 体系, 整合为学前教育心理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弱化普通心理学、 教 育学知识, 整合两者重复的部分, 把重点放在幼儿各心理现象发展特点 和相应的教育基本原理以及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 “六法” 是幼师的课程主干自从教育部颁布的 《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 (试行) 》 提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 学、 艺术) 后, 六科教学法摇身变成 “五大领域教育” , 并整合为 “幼儿园 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一门学科。
但无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还 是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基本内容和方法还是沿用了 “六法” 的 主题六法” 的主要问题是在分科教学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知识体系, 过于偏重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法, 这一点需要改进, 但我们也应看到, “六法” 蕴含的教学元素, 是幼儿园的任何教育活动中都不可缺少的, 不 能简单地抛弃我们应该对传统的 “六法” 加以改进整合, 将幼儿身心 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结合起来, 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 过课程学习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学会如何有效地组织、 安排 幼儿园教育活动, 并通过见实习学会融会贯通, 综合使用 (三) 教学方法一体化 1、 项目学习法: 运用 “项目学习法” 将课程学习任务分解为多个学 习项目, 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发现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 操作练习、 小 组讨论、 角色扮演、 情境表演、 活动设计、 观点辩论等多种途径主动探 究, 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设计上, 采用三段式: 理论研讨—案例分析 —归纳小结 (或操作练习) ,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三段式顺序, 使学生 深刻理解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同时,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 鼓励学 生对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学前 教育的理念和信念。
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 拟的、 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 学生的演练, 在仿真提 炼、 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 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 实景 操作的能力, 又活跃了教学气氛, 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 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 制约, 因此, 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境教学 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 开拓了视野, 提高了动手能力,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在幼儿园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幼儿园结合上课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学、 练、 做相结合, 缩短了 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距离,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如关于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 等 内容, 学生在幼儿园, 按教学要求学习利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方法, 设计 并当场给幼儿组织教育教学、 游戏活动, 教学地点从教室转换到了幼儿 园, 把教法课中需要学生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的内容, 通过学生分组 合作设计方案, 精心准备教学材料, 在幼儿园进行现场教学。
虽然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还稍显稚嫩, 但她们实际的教学 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外, 学生现场教学之后的自评、 互评及教师 的讲评, 都是此种教学方法中的亮点生动形象的演示, 客观公正的评 价使教学方法从纯课堂教学真正步入了实践之后再提升的环节 4、 多媒体教学: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能使教学内容直观、 形象地 呈现在学生面前; 能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教学容 量大、 节省板书时间等优势, 深受学生喜爱例如在教授幼儿心理学的 知识时, 结合教育需要, 有针对性选择 flash 动漫, 充分利用动漫为教学 服务, 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结合欣赏活动,(下转第 226 页)科技信息 汽车电气课程一体化教学分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廖 鑫[摘 要] 汽车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是我院应用电子专业 (新能源汽车方向) 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随着国家汽车新能源体系发展程 度的不断进步, 着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成为该课程的关键要想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 促进本专业课程建设,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 能力已经成为本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汽车电气安装 实践教学 一体化教学汽车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课程是我院应用电子专业 (新能源汽车 方向) 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 内容涉及汽车制造、 维修行业, 特别是现代 汽车制造与维护。
其课程主要包括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 工作原理、 安 装工艺、 电气设备维护等内容, 需要电工学、 电子学、 汽车电气及汽车构 造等知识, 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一、 本课程在推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学院实验实训设备数量有限现行的实践教学过程是以整班为 教学对象的演示教学演示教学一方面需要老师讲解, 另一方面也需 要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由于实训车间实训设备数量不足, 学生只能轮 番上阵, 操作时间都很短暂又因为学生实践操作时间短, 学生在实际 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就无法充分显现, 老师也不能有针对 性地进行讲解, 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老师在实践教学 中的指导作用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被抹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 一般都会依靠实训设备, 根据实际生产过程设置安排故障点, 再引导学 生进行学习, 这样将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学习能力 3、 理论老师与实训指导老师教学脱节现行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 了理论课和实训课, 而大多数理论课教师只关注理论教学, 实训课老师 又只关注学生实训, 导致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 教学内容重复 但是教学效果有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割裂将阻碍高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