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课时).doc
4页课题名称: 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师姓名: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于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2. 关注生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对视频、图片等资料的观察,培养观察能力2. 通过对比蛙与昆虫(家蚕)的生殖发育特点、蛙的幼体与成体形态结构和习性的差异,讨论归纳蛙的生殖发育特点与环境的关系等,培养对比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青蛙生殖发育过程与环境的关系的分析讨论,增强对生物学中适应性观点的理解2. 通过讨论两栖动物数量变化及畸形个体出现原因,增强学生关注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教学方法讲授、启发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利用猜动物谜语“身上穿着绿花褂,水中陆地都是家,游泳行家“呱呱”唱,捕虫能手保庄稼” 引入课题,以蛙为例,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引入课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猜谜语蛙的生殖有句诗这么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我们是怎么感知到青草池塘处蛙的存在的呢?你听过蛙的鸣叫么?蛙无论雌雄都能鸣叫吗?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只有雄蛙会发生鸣叫,表示求偶,那么一旦求偶成功,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过程呢?请带着下列问题观看视频资料:1.蛙的受精作用在哪里进行? 2.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受精卵发育成蛙要经历哪些阶段?4.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5.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共同点?播放蛙的生殖与发育的视频材料。
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带着问题看视频观看视频并记录思考并回答问题思考、回答蛙的发育讨论分析以上五个问题蛙的受精作用是在水中发生的雌雄蛙在水中同时产出卵和精子,有助于提高受精率受精卵首先孵化为蝌蚪,再经历一系列变化(……长出后肢、前肢、尾消失……),发育为蛙蝌蚪(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蛙(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也能辅助呼吸 比较蛙和家蚕的发育,相似的地方是由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显著的变化所以属于变态发育除了蛙以外两栖动物还有很多种,他们的生殖发育过程都是与蛙相似的图片资料“其他两动物”讨论,思考,回答与老师一起讨论交流,归纳观看图片资料知识运用鳄鱼也是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他是不是两栖动物呢?能否利用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不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而鳄鱼,他的幼体和成体都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哪些过程需要水?(受精、幼体生活)那么水是否会对两栖动物产生影响呢?请同学们以下组为单位阅读下面资料,并讨论下面的问题:1、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在排放污水的水域中很少能看到青蛙和蝌蚪,即使看到,也会有些畸形个体,这是为什么呢?提供资料:1、两栖动物数量变化资料2、畸形个体图片资料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被破坏,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也不能进行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殖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数量和种类减少。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拓展:如果真是污染的水影响了蛙的正常发育,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这个问题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思考,回答思考,讨论、回答学生阅读资料,并讨论问题,交流答案学生讨论交流(时间不允许就课后讨论交流)板书设计: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 (以蛙为例) 卵-----幼体----成体 (蝌蚪) (蛙)2、特点(1)体外受精、卵生(2)变态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