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秋节古诗词:刘方平的《月夜》赏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37042355
  • 上传时间:2022-01-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8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秋节古诗词:刘方平的《月夜》赏析 《月夜》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那么关于中秋节古诗词《月夜》赏析是怎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古诗词:刘方平的《月夜》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夜》 (唐代刘方平七言绝句)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唐天宝年间诗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今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身未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擅长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采莲曲》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⑷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⑸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⑺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白话译文 夜色深厚,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南斗,不知不觉已经横斜 今夜非常意外,感觉初春暖意,一声嘹亮的虫鸣透入绿色窗纱 文学赏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好像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首句的“半人家”是诗中的佳笔,它写出了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晖所包围,而另一半却依旧坐落在黑暗中而组合村庄的大片农舍都是这样一边有光,一边阴暗如此着色,便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在用光上便能更加突出主体(村落)这要比让描写的景物全都搽上一层亮色更醒目,也更有艺术美有不少注本谓“半人家”是指一半人家,倒也能说得通,但诗句却无一点灵气了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详细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以互文手法说明,即北斗和南斗都发生了倾斜改变,这样就可看出时间的推移,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

      此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衬托,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运用了典型示范的笔法来加强春色迷人的主题,其运用的主要意象便是虫声又有“新透绿窗纱”补加,更给人以清爽右爱的感觉因为这虫声原来已是够嘹亮悦耳的了,再让它通过“绿窗纱”,好像将它过滤了一遍,将那些不规整的杂首全都清除掉,剩下的当然全是乐音了从虫芥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阅历的人当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原委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留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当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爽,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改变非常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朝气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显明的外在景观。

      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微小改变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调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微小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如此描写月夜,诗人对季节、时间、空间感受特别敏锐,因此不落俗套,富于创新由虫声而知春暖春意春至春景,让人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句构思和艺术表现都见新巧,一感一听,生了一喜,颇具新意全诗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名家评价 清代文学家顾贞观评此诗:“二十有八字无可用者,其‘透’一字妙甚,故言唐人村田之诗善者当此绝句 语言学家刘征在《唐诗随评》中评论此诗:“唐诗中,借助其他景物来反映月色,是这首诗独到的手法在一种静谧的乡村世界,给读者带来了清爽、和谐的感觉 学者张志公评此诗:“在一种安静的氛围中又不失带来的格调,是种突破,是种革新。

      中秋节古诗词:刘方平的《月夜》赏析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