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
3页1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新化学教材分析1、新教材的特点①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注重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于概念的定义不过于强调严密性,改变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的倾向②加强学生参与力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新增“活动与探究”内容共 32 个,“调查及研究”内容共 13 个;“讨论”内容由原老教材的 14 个增加到 35 个,“家庭实验”内容由原老教材的 9 个增加到 10 个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科学内容与社会相关内容相结合,化学知识与化学事实相融合,并融入学习过程、方法及价值观等,体现人文精神④实行弹性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如教材中编入 4 个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氢气的性质及用途),石油和煤和综合利用,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及物质的分类,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⑤教材结构上采用单元课题式,突出主题,并具有综合性⑥加强实验并注重改革习题,赋予其新的功能⑦语言通俗,文字流畅,版面设计新颖活泼,大量增加插图、图表;以图表文,简单易懂,以图表代文,形象简单,突破重点利用各种栏目创设学习情境整体设计,系列配套2、教材的功能①新教材提供了基础的化学知识,通过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②教材编写反映知识创新过程的范例,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③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2④实验教材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⑤适度地渗透一些教学法⑥新教材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二、新教材的教学建议1、树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改变以往教学的单边活动,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变教师不讲或少讲,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启发,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形成教学关系以“教师为主的共性型”向“学生为主的个性型”发展2、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性思考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发挥主体作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并为学生今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使课程成为师生对话的文本,使“教程”与“学程”有机结合3、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视学生为知识的接受“容器”,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独立的人,是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让学生自信的想、大胆的说、认真的做,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以学生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变“一言堂”为“多言堂”,使学生以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创新地进行研究性、发现性的学习。
4、重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好探究活动课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内容比较多,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科学探究有多种不同水平层次,可在课内做,也可在课外做,可强、可弱、不固定化;不能做完怎么办?全班做的可分散做或放在课外做,但是尽可能让学生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自己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学习,挖掘教材的趣味性3总之,我们教师要应重视对新教材的学习及研究,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根本性的转变教学方式,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用好新教材,为明天的教育取得辉煌的硕果而努力三,在实施过程存在问题(1)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不足,逻辑性不强,知识零、散、乱,对教师教学存在不利之处;淡化了某 些重点知识,如溶液、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使初高中化学知识脱节太大,让学生在高中学习化学知 识感到困难;还有现行的评价机制制约了新教材的真正实施,从本质上看,有不少教师还是用的老方 法上新教材,呈现出“新瓶装老酒”的现象,使得新教材的优势无从发挥,新课标无从具体的落实。
2)老师按教材的意图去教困难重重,要花费比过去传统教学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学校业 绩评价时还不一定能得到好处我们化学有 23 个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课前要花大量时间准备, 课堂要占用较多时间,学习效率低,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耽心考试跟不上,因此实际教学中 就没有真正去一一落实实际上,教材中的许多设想和意图难以实施,结果有些好的栏目和内容,就 变成了“花瓶”和“摆设” ,即形同虚设3)针对一线的教师有目的、有意义、有实效的培训太少4)我们农村学校化学实验室以及各种器材、药品容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等 四,对教材有关内容的商榷(1)教材不适用于农村学生教材具有很多优点,体现了编写者的很高水准,可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起点太高,不适用于农村学校 化学教学就当前的农村初中办学状况来看,农村的科技水平还不高,因此作为科学课的化学教材过高 地估计了农村学生的科技认知水平农村中学生在小学时分散在各个教学点或初级小学,没有打下较好 科技知识基础,缺乏相应科学认知能力,加之农村中学的实验条件简陋,药品仪器短缺等因素,出现了教材、 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为:一是班级生额过多,教室拥挤无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 是大多数学生科技基础差,无法完成需要动手动脑能力的探究实验;三是学生对资源整合能力差,无法将 搜集、调查、了解等探究活动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转化为“生产力” 。
所以,我认为现行中学化学教材的 编写不适于农村学生和贫困落后地区,没有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课程理念,要努力体现因材 “编”教的原则,更有利于农村学校的化学教学2)教材上册第 98 页,在描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时,在第一步中作了这样一个说明:(在括号内) “或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 ”化学方程式中要用等号,如果先使用了箭头,试问:在第三步中把箭 头改成等号方便吗?我认为,,这个说明是没必要的,应该删去3)教材下册第 34 页在叙述饱和溶液概念时最后说道:“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这种说法 不妥,因为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另一种溶质来说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建议改为:“所得到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4)教材下册第 35 页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不全面,建议增加“蒸发溶剂”的方法5)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学科特点突出得不明显,缺乏具体学科知识承载,常识性知识不容 易激起学生兴趣,我认为不要单独设置,宜采用分散融合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