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乐之城-细数全球七大音乐名城.docx
7页爱乐之城细数全球七大音乐名城 爱乐之城——细数全球七大音乐名城 城市是人类的骨骼,而音乐是人类的灵魂解读一座城市的历史和风情,不如就解读它的音乐——时代变迁中,繁荣与人潮来去反复,犹如潮汐,但音乐则永远留下,为旧居民传唱,又张开怀抱迎接新居民的到来音乐是城市的外衣,也是城市的气质,而在全球林林总总的城市之中,总有一些擎出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旗帜,或低调、或张扬地向世人展现着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骄傲这一次,让我们踏上旅行的脚步,漫步过那些独一无二的音乐之城…… 芝加哥:世界蓝调之都 芝加哥(Chicago)坐落于美国伊利诺伊州(Illinois),北邻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与五大湖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长久以来,芝加哥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美国全境以至世界范围内的移民,而他们则将属于故乡的音乐在芝加哥的街头巷尾演奏传唱若要选择一种音乐代表芝加哥的气质与灵魂,跳入大多数市民脑海中的第一选择定然会是蓝调蓝调(Blues),或称“布鲁斯”,起源于历史上美国南方黑人奴隶的赞美歌、抒情歌或劳动歌曲,名称本身便具有忧伤、忧郁与低落的含义随着二战后一阵新兴的移民潮在美国境内涌起,无数来自南方的移民沿着密西西比河溯流而上,最终到达工业蓬勃发展的芝加哥地区,来自密西西比三角洲的蓝调也深深影响了芝加哥蓝调艺术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初,芝加哥正式成为了蓝调的中心,除却来自南方的影响,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诞生的乡村蓝调也是芝加哥蓝调不可割裂的根基 芝加哥人愿意把蓝调解释成他们独有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那些正步入暮年的非裔美国人——对于他们而言,芝加哥蓝调是移民和新生活的背景音,他们曾在每个晚上出门去听蓝调,那些为人喜爱的歌手唱着的正是他们的生活,蓝调永远属于劳动的人芝加哥曾有无数蓝调圣殿式录音棚,有无数蓝调博物馆,有一首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为芝加哥蓝调创作的歌曲《密歇根大道2120号(2120 South Michigan Avenue)》,更有数不清的蓝调演奏场地和平台 若想触及芝加哥的灵魂与音乐脉络,一定不能错过各个蓝调酒吧的演出芝加哥最为出名的蓝调酒吧名为“巴蒂盖伊传奇(Buddy Guy’s Legends)”,酒吧坐落于南环街区(South Loop),其拥有者巴蒂盖伊是第一个将蓝调音乐电子化的蓝调教父,拥有包括终身成就奖在内的六项格莱美大奖(Grammy Award)此外,坐落于林肯公园(Lincoln Park)的金斯顿酒吧(Kingston Mines)是芝加哥规模最大且经营历史最久的蓝调酒吧,它的两个舞台已经成为芝加哥北部的固定演出场地,酒吧还提供南方风味十足的烧烤,十足地还原了六十年前美国蓝调中心的景象。
芝加哥还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蓝调音乐节:每年五月的芝加哥福音音乐节(Chicago Gospel Music Festival)和每年六月的芝加哥蓝调音乐节(Chicago Blues Festival),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蓝调音乐节,每年吸引超过五十万粉丝,证明芝加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蓝调之都”洛杉矶:美国西海岸的音乐心脏 洛杉矶(Los Angeles)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和整个美国西海岸的文化、经济和商业中心城市的名字来自西班牙语,意为“天使”,因此洛杉矶也有“天使之城”的别名 洛杉矶作为世界最伟大的音乐之城之一,是西岸爵士乐、摇滚乐、创作歌手运动的中心,对放克(Funk)、朋克(Punk)、嘻哈(Hip-hop)和电子舞曲(Electronic Dance Music)等类型音乐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2017年的第八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以洛杉矶城市风情和爵士乐(Jazz)为背景基调的歌舞片《爱乐之城(La La Land)》狂揽六奖,成为该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此外,洛杉矶拥有世界闻名的艺术学院,有数不清的剧院、露天剧场和音乐厅,全年不间断地上演各种交响乐、歌剧、音乐剧和话剧,古典与现代在此终日传播、碰撞,为洛杉矶华丽而近乎疯狂的音乐史不停书写新的篇章。
来到洛杉矶,不论喜欢音乐与否,都不能错过拜访洛杉矶音乐中心(Los Angeles Music Center)音乐中心始建于1964年,先后建起了三座剧场和音乐厅,是洛杉矶交响乐团和洛杉矶歌剧院的表演场地,并上演许多著名的百老汇音乐剧2003年,新落成的华特迪士尼音乐厅(Walt Disney Concert Hall)使这一文化中心再度大放异彩,不仅成为了洛杉矶爱乐乐团和合唱团的团本部,也成为了洛杉矶极具特色的新地标 由于音乐历史极为悠久,街道、酒店和俱乐部串起了洛杉矶的音乐地图从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和滚石乐队都钟爱的西好莱坞酒店(Andaz West Hollywood)出发,沿着日落大道(Sunset Blvd)就能到达Whisky A Go-Go俱乐部和Barney’s Beanery美食酒吧,其中前者催生的音乐类型数不胜数,为无数乐队所钟爱,而后者的常客中有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詹妮丝乔普林(Janis Joplin)等传奇 提到洛杉矶和它的音乐,就不得不提与其临近的科切拉音乐节(Coachella Festival)自2001年来,在洛杉矶的巨大市场之上,科切拉音乐节已经成为年度全美瞩目的焦点,成为一年一度音乐、艺术、时尚狂欢的中心。
根据統计,2016年科切拉音乐节贩售出了近20万张门票,盈利九千余万美元 塞维利亚:歌剧故乡 古城塞维利亚(Seville)位于西班牙的西南部,是安达卢西亚自治区(Andalusia)的首府,西班牙第四大城市塞维利亚是西班牙王国的第一个首都,虽然现今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但在航海大发现的年代,对于彼时的欧洲第一强国西班牙而言,塞维利亚的地位足称它的王冠明珠因此,对于热衷追寻古代传奇并借古喻今的歌剧创作者而言,塞维利亚就是他们最好的舞台,他们在这座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城上纵情地挥洒灵感,将一个个耳口相传的故事进行改编,重新赋予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独有的活力与魅力 在塞维利亚的天空下,莫扎特(Mozart)为《唐璜(Don Juan)》和《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谱曲,罗西尼(Rossini)创作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The Barber of Seville)》,比才(Bizet)创作了《卡门(Carmen)》 在塞维利亚追寻音乐,便要住到老城的中心地带,紧邻与教堂与旧皇宫的地方,在古老的街道中走街串巷,寻找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音符所留下的故事西班牙曾在公元8世纪被来自北非的摩尔人(Moors)攻占,直到1492年获得统一,唐璜在冒险旅途中被转卖至苏丹宫廷的故事正是从这段历史中汲取了灵感。
摩尔人在西班牙境内留下了大量古代伊斯兰文化风格的建筑,塞维利亚的阿尔卡萨宫(Alcazar)便是其中一处它原本是一座清真寺,又由西班牙的国王们改造成了基督教堂和皇宫,在摩尔式的走廊和庭院基础上添加了大量的欧洲特色,可谓是塞维利亚历史上两种风格交融和谐的典范建筑数位西班牙鼎盛时期伟人都曾在此居住,包括统一西班牙的费迪南二世(Ferdinand II);他的妻子,著名的伊莎贝拉一世女王(Isabella I)声名更盛于丈夫——她是那个资助了哥伦布远航美洲的君主 疲惫于游览塞维利亚的古迹,也可选择到吉他之家(Casa de la Guitarra)和弗拉明戈之家(La Casa del Flamenco)中小坐,聆听传统的西班牙音乐,重温舞女卡门那开放明快的舞蹈 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n)也是塞维利亚之旅中不可错过的部分虽然西班牙每一座城市都有西班牙广场,但没有哪一座能将城市的历史与风情展现得那样具体而独到——在哥特风格与摩尔风格交融的建筑下,游客可以自由穿过古老的护城河,欣赏参观考古博物馆与民俗博物馆 利物浦:永恒的披头士 利物浦(Liverpool)位于英格兰的西北部,是默西塞德郡(Merseyside)的首府,距离伦敦有2小时40分钟的火车路程。
提到利物浦的音乐,就不得不提到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约翰列侬(John Lennon)、保罗麦卡尼(Paul McCartney)、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以及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这四个土生土长的利物浦人和他们上世纪最伟大的乐队永久地改变了摇滚乐和流行乐,改变了世界上所有音乐的面貌,也永远地改变了利物浦,他们的故乡 如若搭乘飞机前往利物浦,追寻披头士之旅在落地的第一站便拉开了序幕:为纪念意外遇袭身亡的约翰列侬,利物浦机场更名为“利物浦约翰列侬机场(Liverpool John Lennon Airport)”,机场的标志是经典的约翰列侬手绘头像,并写着他最为经典歌词之一,“唯有天空高于我们(Above us only sky)” 身在利物浦,絕不能忘记去看一看便士巷(Penny Lane)披头士的大量音乐MV中都出现过利物浦的实景,便士巷毫无例外地位居其中,与其同名的《便士巷》则是约翰列侬同母异父的妹妹茱莉亚拜尔德(Julia Baird)最喜爱的一首歌——最为重要的是,便士巷就在茱莉亚和列侬小时候居住的地方附近,街道一头是著名的甲壳虫理发店,对街的几家酒馆是披头士早期在利物浦表演的固定场所。
走过便士巷的窄街,仿佛还能看到发迹之前的披头士们带着夜场演出的疲惫穿梭于咖啡馆中,吃早餐、聊天,消磨时光 利物浦的披头士乐队博物馆(Beatles Museum Halle)紧邻着标志性的阿尔伯特码头(Albert Dock),其中记录着披头士乐队从成立初期到最终解散的时光,收录有他们从默默无闻到红极一时的所有故事,并珍藏着披头士发展的不同时期使用的乐器、乐谱和其他物品 博物馆之外,重溯披头士回忆还可以选择参观洞穴俱乐部(The Cavern Club)洞穴俱乐部开业于1957年,起初是爵士乐夜店,但在上世纪60年代成为了利物浦的摇滚乐中心出道初期,披头士乐队曾在洞穴俱乐部表演 维也纳:音乐之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曾给全球数个城市颁发过“音乐之都”的称号,但每当谈及“音乐之都”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名字永远是维也纳(Vienna)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坐落于多瑙河(Danube)畔,是全球第二大德语城市,也是奥地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久以来,作为欧洲哈布斯堡王室(House of Habsburg)的统治中心和奥匈帝国(Austro-Hungarian Empire)的首都,久驻的宫廷和云集的贵族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极佳的环境。
几百年间,维也纳陆续吸引了无数名传千古的音乐家到来,他们不远万里来到维也纳,长久居住,然后写下不朽的乐章——在他们之中,格鲁克(Gluck)、贝多芬(Beethoven)和勃拉姆斯(Brahms)生于其他国家,莫扎特(Mozart)、海顿(Haydn)、布鲁克纳(Bruckner)和马勒(Mahler)从奥地利境内赶来,至于维也纳歌剧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它的创作者是一个从未到过维也纳的巴伐利亚人(Bavarian):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音乐传统在维也纳不断继承发扬了数百年,由一名又一名的伟大音乐家和作曲家薪火相传:从海顿到莫扎特,从莫扎特到贝多芬,从贝多芬到舒伯特(Schubert),并一直延续到20和21世纪他们无一忘记维也纳的传统和灵魂,同时又都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他们独有的风格和传世的创作维也纳是奥地利乃至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