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教学能力大纲.docx
27页教育教学能力大纲 教育教学能力大纲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教学能力大纲 第一章 教学技能解读 1、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技能的观点有: 活动方式说 行为说 结构说 能力说 知识说 2、教学技能的特点: 示范性 复杂性 发展性 操作性 整体性 3、教学技能的构成: 备课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 教学方法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媒体选用技能 学法指导技能 检查学习效果技能 说课与听评课技能 教学评价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 教学反思技能 4、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原则 分解原则 示范原则 反馈原则 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5、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书面作业法 对镜练习法 录音训练法 角色扮演法 模拟教学 介入教学 教育教学实习 微格教学 第二章 备课技能 1、备课包括两个层次: 统观全局 深入章节 2、备课的类型: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学期备课 单元备课 课时备课 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 3、备课的内容: 备课程标准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备学法 4、钻研教材的意义; 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 有助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 5、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 通览教材 全面理解 精读教材 深层领会 精细加工 再创教材 6、了解学生包括: 学生的年龄 生理 心理发展状况。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 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 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状况 学生的学习意志 情绪和自信心 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思维方式 学生的家庭情况 学生班集体情况 7、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观察法 谈话法 调查研究法 教学反馈法 摸底测验法 资料分析法 阶段判别法 8、教学目标 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 9、“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 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学习程度 11、教案的内容: 概况: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型、教法学法、媒体选择)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教案的类型: 纸质教案 电子教案 13、教案的编写要求: 要切合实际 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型、实用性) 要优先教法 精设课型 要重视“正本” 关注“附件” 要认真备课 纠正“背课” 要内容全面 并及时调整; 第三章 课堂教学技能 1、课堂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 讲授技能 提问技能 倾听技能 对话技能 板书技能 反馈和强化技能 结课技能 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2、课堂导入的作用: 集中注意 引发兴趣 进入课题 3、课堂导入的类型: 直接导入 复习导入 直观导入 问题导入 实例导入 审题导入 故事导入 游戏导入 4、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针对性 启发性 趣味性 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艺术性 5、课堂讲授 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6、课堂讲授的类型: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7、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 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 要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8、课堂提问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9、课堂提问的分类: 回忆提问, 理解提问 应用提问 分析提问 综合提问 评价提问 10、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合理的设计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提问目的要明确 提问语言要准确 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11、课堂倾听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回答与讨论 学生的提问和质疑 学生的需要和情感 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12、课堂倾听的类型: 介入型倾听 非介入型倾听 13、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 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 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 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14、课堂对话的特点 民主性 生成性 多边形 开放性 倾听性 15、课堂对话的作用 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得发展 课堂对话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16、课堂对话的类型 人与客体的对话 人与人的对话 人与自身的对话 17、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 营造对话的氛围 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真诚地学生言说 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 18、课堂板书的特点: 直观形象性 高度概括性 艺术性 19、课堂板书的内容 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20、课堂板书的类型 文字板书 图画板书 综合式板书 21、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精选内容 突出重点 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形式灵活 布局合理 文字恰当 书写规范 时机恰当 22、教学反馈的作用 激励 调控 媒介 预测 23、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 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反馈必须及时 反馈必须准确 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24、教学强化的类型 语言强化 标志强化 动作强化 活动强化 25、强化的要求 目的要明确 态度要诚恳 时机要恰当 方式要灵活 与反馈有机结合 26、结课作用 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 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识 教学过度作用 27、结课的方法 归纳结课 比较结课 活动结课 悬念结课 拓展延伸结课 28、结课的基本要求 针对性 全面性 深刻性 简洁明快 趣味性 29、作业的分类 时间和目的: 课前预习作业 课堂作业 课后复习作业 完成方式: 口头作业 书面作业 观察作业 实践作业 难易程度: 基础性作业 发展性作业 30、批改作业的方法: 全批全改 抽查批改 当面批改 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或互批 31、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有效地调控教学 32、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内容要精心选择 难易要适度 数量要适当 题目要有启发性 形式要灵活 33、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批改作业要及时 批改方式要灵活 要尊重学生 批改态度要认真 批改符号要统一 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第四章 检查学习效果技能 1、课堂观察的方法: 目视法 扫视法 巡视法 注视法 凝视法 提问法 2、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 学习成绩 光环效应 期望效应 刻板效应 3、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将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 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 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4、随堂测验 随堂学绩测验简称随堂测验,又称随机检测。
5、学习成绩考试的基本程序: 制定考试目标 选择考试方式(笔试、口试、具体实践性考试、综合性考试) 编制考试试卷(确定考试内容的范围,进行试卷设计,确定测试的类型和层次,试题的编制,拼组试卷) 第五章 教学语言技能 1、教学口语 教学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2、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 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3、教学口语的功能 传递信息 调控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和谐师生关系 提供语言示范 美育教学 4、教学口语的分类 说明性语言 叙述性语言 描述性语言 论证式语言 抒情诗语言 评价性语言 演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