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ppt
73页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第八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本章重点讨论一些主要的贸易政策措施的经济影响效应,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2,第一节 关 税,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一、关税的种类 依据关税的课征种类划分,主要的关税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进口税是一国进口商品时,由海关对本国进口商所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进口关税又分为以获得财政收入为目的的关税和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为目的的关税两种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3,,进口关税还可以分成对被课征对象(国)的无差别关税和针对不同的国家执行不同税率的差别关税 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关税又被分成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和混合税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4,,二、关税的效应:局部均衡分析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总的来看,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与自由贸易的作用正好相反,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各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成员之间引发收入的再分配。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5,,(一)关税的价格效应 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首先会使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假设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产品与进口产品是完全同质的,则征收关税后,整个国内市场该产品的价格都会上涨但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幅度如何,则要视关税征收国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力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6,,(二)关税的生产效应 征收关税后,国内市场价格上升,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厂商现在面对较高的价格,从而能够补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增加,这便是征收关税所带来的生产效应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7,,(三)关税的消费效应 征收关税使国内市场价格提高,只要国内的需求弹性大于零,国内价格提高必然导致消费量的减少,此即关税的消费效应 综合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便可得到关税的贸易效应,即:生产效应十消费效应=贸易效应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8,,(四)关税的税收效应 所谓税收效应,是指政府由于征收关税而获得的财政收入征收关税所获得的收入=进口量×关税率。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9,,(五)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 如果征收国是一个大国,那么除了上述各种影响外,关税还会产生贸易条件效应因为在大国情形下,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本国进口商在世界市场上购买进口商品的价格要降低如果出口价格保持不变,则进口价格的下跌意味着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也就是说,征收关税后,在国际市场上征税国用一个单位的本国商品可以换取更多的外国商品所以,贸易条件的改善对征税国有利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0,,(六)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综上所述,关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各种影响对征税国的福利会产生不同的效应要判断关税的好坏,必须综合考虑关税各种影响的福利效应以下分两种情况分析关税的净福利效应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1,关税效应(局部均衡分析)的图示(小国情形 ):,图8-1,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2,,1.小国情形 由图8—l可知,关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十政府财政收入=a一(a十b十c十d)十c=—(b十d)<0。
所以,对于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为(b十d)其中,b称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它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d称为消费扭曲(Consumption distortion),它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的降低,在扣除消费支出的下降部分之后的净额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3,关税效应(局部均衡分析)的图示(大国情形 ):,图8-2,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4,,2.大国情形 由图8—2可知,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十政府财政收入=a-(a十b十c十d)十(c十e)=e-(b十d)当e>(b十d)时,本国社会福利增加;当e<(b十d)时,本国社会福利则减少所以,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不确定,它取决于贸易条件效应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的对比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5,,三、关税的效应:一般均衡分析 以上讨论的是关税对单个商品的影响,现在我们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关税的影响效应。
为方便起见,我们将所有产品分为两个部门:出口部门(x)和进口替代部门(Y)这样我们便可以用前面几章所使用过的两部门模型来分析针对整个进口替代部门的关税的影响,以下分析均以小国情形为例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6,图8-3,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7,,如图8—3所示,TT’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自由贸易下,面对国际相对价格Pw,生产均衡点在Q点,消费均衡点在C点征收关税之后,Y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上升,故国内生产者面对一新的相对价格Pt,相对价格线pt比原来的相对价格线Pw更为平坦些于是生产均衡点由Q点上移至Qt点,与征税前相比,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增加,但出口部门的生产减少了由此可见,任何的进口壁垒都不利于出口部门的生产,即具有反出口倾向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8,,由于征税国是一个小国,所以征收关税后,其贸易条件并不改变,贸易仍按原来的价格进行,新的消费均衡点应在通过Qt点与相对价格线Pw平行的线上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面对的相对价格为pt,根据效用最大化条件,通过新的消费均衡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应等于Pt。
如图8—3所示,通过新的消费均衡点Ct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线与相对价格线Pt是平行的也就是说,在Ct点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国际贸易仍按原来的价格进行,而国内消费者则按征税后的国内价格来决定其最佳选择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19,,征收关税后,消费水平由原来的C点降至Ct点,通过Ct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位于通过C点的那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之下,这表明征税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了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20,,四、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 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所以保护的程度需以国内生产的附加值的提高来衡量据此有效保护率可定义为: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根据定义,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成如下形式: ERPj=(V'j-Vj)/Vj×l00% (8.1) 上述表达式中,ERPj表示j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率;Vj、V'j分别表示征收关税前后j行业(或商品)的国内生产附加值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21,,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与其名义税率并不一致。
这一结果意味着要保护某一特定行业,不一定要依靠提高该行业的名义关税率来实现,降低其使用的中间产品或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也同样可使其获得更高的保护根据这一点,如果一国的政策目标是保护最终产品部门,则在关税结构安排上,应当对中间产品部门和原材料少征或免征进口关税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22,五、中国的关税制度,(一)发展阶段 1、建国初期 1950年1月27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基本原则是“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竞争,”并且规定了对进口产品分别征收高关税、低关税、减免关税以及实行双栏税则等6条原则,1951年5月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进出口税则暂行实施条例》和《海关进出口税则》,他们构成了我国第一部海关法规和税则,进出口税则分17类、89组、939个税号、1853个子目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23,2、1956—1978 这一时期,由于各种因素,关税作用长期未被重视,仅视其为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关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停留在初级阶段 3、1979—1984 198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海关总署,恢复海关统计,并对1951年制定的税则多次进行调整修改。
除免税产品外,根据货物的到岸价格,按普通税率计征从价关税的产品共25类,税率自7.5%~400%不等,最低税率共21类,税率为5%~200%另据国家工商统一税暂行规定所附清单,对进口产品征收工商统一税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24,1983年7月,中国加入海关合作理事会,1984年签订了双边技术合作协定,发展同该国际海关合作组织的关系并参加其活动,但尚未加入该组织的十几个其他公约 4、1985—1991 1985年3月7日,国务院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他们与海关总署和财政部关于关税优惠的规定以及1950年暂行海关法一并构成中国当时的关税立法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颁布取代1950年暂行海关法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2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是其中的主要法规,目的是“贯彻对外开放政策,更好地发挥关税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海关进出口税则》是《关税条例》的组成部分,对准许进口的货物,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都应当由海关依照税则征收进口税。
税率的确定、完税价格的确定、原产地规则等都是与国际惯例基本一致的税则根据《布鲁塞尔税则商品分类目录》所定的名称术语和分类排列方法进行编排,分为21大类,99章,2102个税号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26,这次的税则较大幅度调低了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过去下降10%,仍分设两栏税率,即普通税率和最低税率除免税商品外,普通税率分17级,暂定从8%到180%,对产自与我无最惠国待遇或关税互惠关系的国家适用;最低税率17级,暂定从3%到150%,适用于产自同我国的双边贸易条约和或协定中有关税互惠条款的国家的进口货物 关税条例第三条规定,由海关总署、财政部、外经部、国家计经委及其他部门的代表组成海关进出口税则委员会,负责暂定税率的确定与修改工作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27,5、1992—现在 1992年1月1日,中国实施新的《海关进出口税则》,是以国际上通用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目录为基础,由我国原来实行的旧税则转换而成,税目总数超6250个 我国第一部税则的算术平均关税水平达52.9%,其中农产品92.3%,工业品47.7%。
1985年第二部税则平均水平为38%1992年第三部税则平均水平上升到42.5%,这是技术原因所致1992年4月,取消进口调节税,1992年底,调整3371种商品进口税率,关税水平下降至39.9%;1993年底,调整2898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关税水平下降至36.6%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9年2-6月,国际经济学,28,1994年,降低小汽车进口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