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故事:澳大利亚的苍蝇.doc
3页管理故事:澳大利亚的苍蝇管理故事:澳大利亚的苍蝇作者:王育琨 执行力不佳,是文化场出了问题! 一个人所能想象的东西,终归跑不出他潜心关注的事物去年十一期间穿越西藏大峡谷无人区, 一路上惊险与美景扑面,转个弯都演化成了我潜心探究地头力的场同行山友一个个精彩的人生故事, 更直接变成了地头力的注脚其中资本大鳄高宏兄提到了澳大利亚苍蝇,更成为诠释地头力的关键点苍蝇成了劳模苍蝇成了劳模只要说起苍蝇,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与肮脏为伍,与细菌相伴,不仅自己脏,还想方设法玷污 人类的食物中国人都恨不得把苍蝇赶尽、杀绝可是,这么龌龊的无赖和恶棍形象,却堂而皇之地 登上澳大利亚 50 元的钱币甚至悉尼奥运会还放飞了苍蝇吉祥物为什么到处令人深恶痛绝的苍蝇,在澳大利亚遭到如此礼遇?原来,澳大利亚苍蝇,早已不是疾 病传染的载体,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传授花粉的劳模200 多年前,澳蝇也和其他国家的苍蝇一样食腐,而且数量多得惊人当时,澳大利亚人也讨论 如何消除苍蝇有一种观点占了上风:消灭苍蝇也就破坏了生物链;苍蝇本身不是事,源头还是藏污 纳垢的环境200 多年来,为了彻底杜绝苍蝇传播疾病,每个澳大利亚人都行动起来—每个公民不但洁身自好, 而且殚精竭虑地把公共场所的藏污纳垢之处彻底清除,弄得苍蝇居然无以逐臭。
从城市到乡村,从山 谷到河畔,举目是云朵般的鲜花和地毯一样的绿草世代生活在肮脏环境中的苍蝇,在这个国家,再 也找不到一处肮脏恶臭的地方最终,澳大利亚的苍蝇绝望了苍蝇们为了活下去,只得被迫改变亿万年来的生活方式,不得不 痛苦地改变了饮食习惯苍蝇的先辈们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为这个物种找到了新食物—植物浆汁 它们当然不习惯这种食物,可为了活下去,只好边咒骂边吞下这难以下咽的东西就这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苍蝇,早已忘记它们吃腐臭食物的习惯,它们的 饮食习惯竟与高贵的蜜蜂一模一样—采食花蜜同时,苍蝇也承担起蜜蜂的职责—为庄稼和树木传授 花粉,成了传授花粉的劳模肮脏转化为洁净,低贱升华为高贵澳大利亚苍蝇从被人唾弃的泥沼中奋力爬出来,摇身一变成 为可爱的小天使,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尊崇苍蝇成为澳大利亚人的骄傲他们让苍蝇登堂入室翩然飞 落到他们国家发行的 50 元纸币上,甚至奥运盛典也需要苍蝇来点缀苍蝇是澳大利亚创造的人类奇迹这个奇迹已在当今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中得到了印证是环境,笨蛋!是环境,笨蛋!””美国生物学家布鲁斯-立普顿,从 7 岁开始爱好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神奇的细胞告诉他的,不只 是生命的机制,还告诉他如何拥有丰富而圆满的人生。
他始终将细胞当作一个微型的人来看结果与 经院医学大相径庭,他毅然辞去美国知名学府终生教授的教职,自我放逐到加勒比海岸一个翠绿色的 岛屿上,在那里的一座医学院任教因为远离了“基因操控生命”等文明社会的制式信念,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他看到了这个岛屿上各种植物与动物如何不可思议地融合在一起,它们全都生活在一种与生物和环境 微妙而机动的平衡关系中这里是生命的和谐,而不是达尔文进化论所强调的生命竞争本质立普顿发现,和单细胞一样,我们生命的质地,并非决定于基因,而是决定于我们对驱动生命环 境信号所做出的反应1967 年,立普顿培植干细胞的启蒙老师建议他,当你培养的细胞生病的时候,你首先要看的是 细胞的环境,而不是细胞本身当时,立普顿并没有体味到这句口头关照的话所蕴含的智慧来到加勒比海岸这个世外桃源,在与一群被美国大陆医学院淘汰的学生共鸣与共振的过程中,他才体会到启 蒙老师的这个建议,是理解生命本质的一个关键性洞见当为培植的干细胞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时,它们便能茁壮成长;当环境不那么理想时,细胞便衰 败;而当环境重新调整时,这些生病的细胞便又恢复了生机新发现让他惊叹不已以至于他得出结论,每一个生物学家都应该说“是环境,笨蛋!”澳大利亚苍蝇说澳大利亚苍蝇说““你认为呢?你认为呢?””苍蝇之所以在澳大利亚没有“作孽”,是人家澳大利亚人把环境弄得洁净,苍蝇也就失去了变坏 的“土壤”。
而我们习惯认为,苍蝇是有害至极的,它追脏逐臭,传播疾病,却全然没有想过这些脏 臭是从何而来的中国企业家喜欢探讨执行力问题的解决方案多是在总经理办公会上制定下来的,剩下的就是执 行问题常听到一些企业家抱怨,问题早就指出来了,解决办法也给出了,可就是没有落到实处另 外一些企业家更是抱怨,每每视察现场,都能发现这样的问题或那样的问题,他都是马上指出问题所 在,可到后来问题还是累积成堆其实,中国公司最深重的危机,就是在一个个业务岗位上,没有了负责任的高管和员工,他们不 再独立地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已经习惯于把问题向上反映了事而高层管理者眼见 问题没有按预期方式解决,又很少有时间详细了解情况,遇到问题就习惯于按过去做法指挥一切,由 此造成上下依赖推诿的格局在权力层次越往下的员工,看到公司老板在一些小事上都事必躬亲,就 形成一种判断,任何事都要多请示为上而有时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就在这样的猜疑和请示中给白 白浪费掉了心理学中有一个叫“归因”的概念,即当我们对自身出现的某种事实和后果进行原因解释时,有 人倾向于把积极的结果归于自己的内因,把消极结果归于外因,这种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服务 的偏向”。
它源于人们对自我心理或自尊的下意识保护本来对一个事情的归因,应该客观公正,实 事求是,该是外因就是外因,若是内因就不要往外因推,这样才真正有利于现场问题及时解决其实,当领导者看到现场问题时,只要先不说出他的判断和答案,只是问一下一线员工:“你认 为呢?”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你认为呢?”看起来非常简单,包含的意义却很大它告诉员工:我尊重你,你是一个有价值 的人,你可以有所贡献;这个是你份内的事情,你在这里全神贯注,你最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要 有承当,我们是为你服务的,只要你提出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我们会马上做到,你不给我提出任务, 是你的失职你认为呢?”这四个字会形成一个强势的场让处于业务现场的员工,有一种自尊意识他在那个 岗位上,就是这个岗位的司令所有的问题,到他这里都应该是最后一道闸门往外推问题,是一种 耻辱自尊的苍蝇自尊的苍蝇苍蝇在澳大利亚真正享受到了造物主赋予的自尊澳大利亚人能够充分看到苍蝇的优点,不因苍 蝇老落在人身上让人感到不舒服就一棍子打死澳大利亚人认为苍蝇也属于生物链的一环,它们不仅 能分解粪便和尸体,甚至还能像蜜蜂一样为开花植物授粉公司高管常常对待部下缺乏澳大利亚人对苍蝇的客观。
高管往往对业务非常熟悉,一下子就能看 出部下的愚钝和不专业有些资历丰厚的高管,甚至常常辱骂员工“愚蠢”或“脑残”自己家的小 孩,上小学、中学时都聪明绝顶尤其是大学毕业更是人中龙凤可是一毕业到了公司,就沦为“脑 残”个中情由让人深思个体还是那个个体,只要你固执地从特定角度去看待他,他就往往会被定 格在那里事物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一定完全在于事物本身很多时候,人们怎样对待它,常常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凡事多往好看的人,他的人缘就越来越好;若只想消极的方面, 实际上是让自己和周围过不去,跟自己过不去了在高管鄙视的目光下,员工越来越不自信了,甚至没有了自尊心理学研究发现,习惯于鄙视人 的人,实际上是一种自卑的外显自卑者由于不能做到尊重自我、肯定自我,不善于发现、发掘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因此他们也同样不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自卑者不只这样看自己的缺点,也以此心 态来贬低别人,凡事求全责备,百般挑剔,在这种全盘否定的心态下,又怎么可能去赞赏他人呢?而不会赞扬别人的人,感情难以和他人拉近,无法获取他人的帮助和友情;不会赞扬别人的人, 往往也得不到别人的赞扬,因此失去了许多激励自我的机会;不会赞美别人的人,感受不到人间的真 善美,心中易被一片愁云所笼罩。
久而久之,一个个业务现场会展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哪里还有创 造力!放大心量,才有和谐环境放大心量,才有和谐环境澳大利亚人的心量真宽阔夏天一过,苍蝇也就消失了相对于它的积极作用,一些小麻烦大可 不必太在意,宽容一下就过去了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则往往缺乏这种心量我们习惯于去放大问题的危害性这是造成我们 烦恼的主要祸根世间一半以上的忧虑,都是人们心烦而产生的趋向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谁愿意没事往大放烦恼呢?可是,生活中,我们却总是不经意地 让自己陷入这个怪圈有时候,本来就一丁点小烦恼,它对我们的生活不构成什么负面影响,我们却 偏偏要把它放大,以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影响了公司积极和谐的场澳大利亚苍蝇告诉我们许多事员工的贡献,往往不取决于员工先天素质,而取决于公司所营造 的文化场一个组织,是否有自尊、自立、独创性的员工,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取决于个人素质,而 是取决于公司所形成的文化场这个文化场是否能够保证一个个自尊自立的个人,与企业能量环境有 一种积极的启发式、合作式互动,才是最为重要的这种积极的启发式合作式互动,绝对不是在口号 和理念、商业模式等中游弋,而是彼此心与心的碰撞所形成的文化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