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声包袱_运用预设理论分析相声中的包袱现象范文.docx
6页相声包袱_运用预设理论分析相声中的包袱现象 摘 要:预设理论是指以隐含的方式内嵌于句子之中的无须断言的信息或命题本文选取传统相声《大保镖》中的两个片断,运用预设理论对相声中的幽默语料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滑稽语言中的幽默来源 关键词:预设;相声;包袱;幽默 作者简介:庞博,吉林四平人,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相声是一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对于相声的定义,曲艺界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传统观点认为:相声是一种“相”(即面部表情)和“声”(即语言)的结合体相声大师侯宝林曾说:相声是以“说”和“笑”为特点的喜剧艺术形式总体说来,相声的特点是用诙谐的言语,尖酸、讥讽的嘲弄,达到娱乐的目的这里所提到的“言语”是指相声中用以产生幽默、讽刺、娱乐效果的词汇、短语以及句子 一般来说,相声有两位表演者,即逗哏和捧哏逗哏是指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捧哏是指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包袱是相声艺术中的重要术语之一,指相声中组织笑料的方法。
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 预设是哲学界、逻辑学界和语言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预设始于语言哲学,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当时语言哲学家对指称结构和所指的分析它最早是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在其著作《意义与所指》中提出来的,用以解释一些语义逻辑现象 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斯特劳森发展了弗雷格这一思想,将这类语言现象看作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的推理关系预设就此进入了语言学范围学术界对于预设一直没有建立起一套非常完备的理论本文所引用的是现在被多数学者所接受的一个预设的概念,即预设是一种潜在的已知信息,是言语交际双方共同认可的背景知识在语言学领域内,预设最早又与真值条件语义学相联系起来,因而在语义学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到了20世纪 70年代,斯托纳克、基南等语言学家纷纷注意到,预设与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80年代时,菲尔莫尔、佛孔尼尔、莱可夫等语言学家开始结合语境研究预设因此,预设就分成了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类 相声与其他对话表演形式的区别之一就是它有两部分听众。
一部分是坐在台下的真正听众另一部分是台上的一名演员――捧哏捧哏直接参与到对话当中,装作知道或不知道逗哏演员即将表达的信息以此顺应隐藏在对话中的预设而听众只能在听两人对话的过程中间接了解蕴含其中的预设随着演员言语交流的进行,听众会发现他们对某一情节所作出的预设与结果产生矛盾,并由此发笑 本文以相声《大保镖》为例,分析相声中预设的建立、发展,及与结果发生矛盾的过程,揭示幽默的成因相声《大保镖》大致讲述了两个习武的兄弟由于学武不精在保镖时闹笑话的故事 选段一: 甲:知道我干吗的? 乙:这我可不敢说 甲:练家子 乙:噢,练过武术 甲:哎! 乙:您都练过什么呀? 甲:什么叫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棍槊棒,拐子流星;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刃儿的,带刺儿的,带峨眉针儿的,带锁链儿的,十八般兵刃我是样样…… 乙:精通! 甲:稀松! 在此桥段中,甲用自信的语气说自己是“练家子”,目的是向乙和听众炫耀自己是练习武术的人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国的国粹通常习武之人身体强健、意志坚强,掌握多种兵器的使用技巧这是听众和表演者共同的知识背景乙用一句“您都练过什么呀”引导甲继续发展这种暗示。
于是甲滔滔不绝地说出了很多中国传统兵器的名称在此时刻,无论乙还是听众都会很自然地设想他一定擅长每一种兵器,即设置了一个预设:对于那些兵器,甲会样样精通但是随后甲的回答却是“样样稀松”――什么都不会这个结果与听众此前的预设产生了鲜明的矛盾幽默效果油然而生 选段二: 甲:“那么请二位到后院儿验验镖吧 乙:看看你们护送的什么东西 甲:到后边一瞧啊,十六辆镖车 乙:还真不少 甲:装的满都是这么大个儿(双手作直径一尺的样子),黄澄澄的…… 乙:金坨子! 甲:老窝瓜! 客户提出要他们到后院儿验验镖验镖,指查看保镖所要押运的物品一般来说,只有运送贵重物品时,才会需要保镖护送这是人们生活的常识而后甲又说:“装的满都是这么大个儿,黄澄澄的……”这句话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黄色且贵重的物品为黄金也就是说,听众再一次形成一个预设:押运的是黄金但是甲再次抖包袱――“老窝瓜”结果与听众的预设又发生了矛盾这个戏剧化的冲突正是引发听众笑声的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预设,作为一种语用学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相声中幽默效果的来源本文虽只是对此目标的初步研究,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预设理论在相声包袱的设计上扮演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兆雄: 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2 2. 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方成:侯宝林的幽默[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22 4. 王力叶:相声艺术与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