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坡丘陵地区城镇规划探析.doc
11页山坡丘陵地区城镇规划探析摘要:探索山地城镇的开发模式,通过现有空间 整合、城镇上山、人口集聚、投资集中多种方式优化与拓展 镇域发展空间,保障各项建设用地供给,促进城镇空间集约 利用在用地适宜性保障的前提下,向低丘缓坡争取新的发 展空间,实现城镇建设上山通过人口集聚、集中投资,以 新区为核心,梳理镇域空间结构,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别于一 般平地小城镇的居住环境关键词:山地城镇规划分区生态景观Abstract: To explore the mountain town development model, through the existing spatial integration, Town Hill,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investment in a variety of ways to expand space for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town, land supply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promote the intensive use of urban space・ In land suitability premise guarantees under the mild slope of low mountains and hills, to strive for new development space, realize urban construction mountains. The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concentration of investment, the new district as the core, combing the town spatial strueture, to create a high quality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level of small town living environment.Keywords: Tow n Planning in mountainous area parti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F299. 22]1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 为城镇化最基层单元、新农村建设组织中心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重要空间载体的小城镇,已成为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 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和平台。
十二五”期间,温州提出要加 快“1650”网络型用地分区式大都市建设,在全市建成50 余个集聚水平高、特色鲜明、规划科学、经济繁荣、环境优 美、设施完善、文明富裕的中心镇并最终成为‘小城市” 另外,温州获批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后,正以农村产权 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中心镇为试验平台,大力推进城乡一体 化建设常口镇作为温州50余个中心镇之一,由原曲口乡、双 桂乡、公阳乡、平和乡及金垛乡部分行政村合并建立,现辖 5个社区,35个行政村,427个自然村恰口镇是文成县‘一 主、七副、一区”中等城市总体空间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出入文成县的‘东大门”,是温州西南的“水缸”2研究背景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应不足,有相当多的小城镇位于 山坡丘陵地区如何少占良田好土,更多、更好地将目前未 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城镇 的开发模式,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别于一般平地小城镇的居住 环境,是我们应该长期面对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 山地城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开发山地城镇较之平地 有诸多不利,但山地在保护耕地、结合地形、利用资源、保 护生态、以及创造空间形态和视角景观等方面有许多便利和 优势条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应从战 略的角度进行综合开发,科学利用本文以恰口镇新区选址 规划为例,就如何进行规划分区,创造特色鲜明的山地城镇 进行规划探讨3规划思路出口镇所处区域飞云江贯穿境内,沟谷纵横,飞云江自 西南入境曲流东北出境;主要溪流有泗溪、九溪,桂溪、方 坑等,常年有水,除一些小盆地带水流平缓外,其它地段均 穿过峡谷,坡陡溪窄,水流湍急涕口镇多为山地,地势南 高北低,境内山峦起伏,最高点海拔109& 5米,最低海拔 30米3. 1新区选址通过地形环境及开发适宜性、水源保护及 绿化植被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开发用地的经济性确定新区 用地新区现状为良坑村和驮堆尾村,面积约113.5公顷,高 程37-160米,最大坡度约54与中心城区直线距离约为 4. 9公里,现状交通距离约为13. 3公里该地块在50m水源 地控制范围之外,在开发过程中注意水土保持,对水源地污 染较小评估:该地块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大,基本上是农田和林 地,政策处理难度较小;区位交通条件较好,紧邻淤珊线、 文平公路,靠近规划建设中的龙丽温高速公路和青文泰高速 公路出入口,且位于县中心城区与巨屿-珊溪副中心的衔接 地带,有利于凿口镇嵌入县域城镇发展格局;位于开发的九 溪电站库区,滨江景观优越,生态景观良好,适合开发滨水 型居住、生态型居住和发展养生度假产业。
但是,地块高程 落差较大,基础设施薄弱,给排水、内外交通等工程建设难 度较大,且投入成本比较高;在开发建设工程中,若规划设 计中充分利用山地多层次的地形特点,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 件和文化背景,从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去综合挖掘、提炼 当地的人文资源,在综合分析山地小城镇的自然因素,空间 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注重整体与综合, 使之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一定能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别于一 般平地小城镇的居住环境创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神韵、体现 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的地方特色3.2新区开发理念与开发设想3. 2. 1坚持山水相谐”的生态理念新区所在地自然 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保护以"山 水”为主的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依山而建的山城式集 聚中心和滨水而居的水城式特色小镇,全面协调人工环境与 自然环境3. 2.2坚持适度开发和持续动态的开发理念新区建设 应统一规划,确定合理适度的开发建设规模和程度,尊重自 然地形地貌,禁止有严重破坏山体、污染水体;要持续动态、 滚动开发,并利用文成县特有的华侨资源,强调对华侨资金 的持续引进,有效解决开发建设资金问题,使近期建设和长 远发展相结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 统一。
3. 2.3新区分级开发设想借鉴国内比较成功的山地新 城开发建设案例,根据新区地形地貌,在开发建设过程中, 可通过“开山填壑”的方式,形成三级开发台阶,就山势而 上,这样既可以减少土地平整工程量,又避免应落差过大导 致道路、给排水等设施建设难度加大第一级开发台阶:以溪口桥头至良坑自然村的人工砂基 地为基点,向两侧进一步开发低丘缓坡,形成紧邻九溪电站 水库的台地;以外堆桥自然村为基础,同样向两侧进一步开 发低丘缓坡,形成背山面水的台地该台阶进行土地平整后, 高程在80-95米左右,面积约30.7公顷该台阶现状有一 定的村居,可依托现状居民较多的村落,建设滨江或山地居 住区第二级开发台阶:以第一开发台阶为基础,通过 “开山填壑”的方式,形成与第一级开发台阶相衔接、背山 面水的台地该台阶进行土地平整后,高程在95-110米左 右,面积约2& 6公顷该台阶大致位于新区的几何中心, 比较适合作为行政办公、商住服务等功能用地第三级开发台阶:以第二开发台阶和第一开发台阶(东片)为基础,向上进一步开发,形成与第二级开发台阶相衔 接的高山台地该台阶土地整理后的高程在120米以下,面 积约35.3公顷该台阶海拔高度相对较高,可作为山地休 闲养生用地,尽量避免高密度开发。
另外,将第一开发台阶西面的19.0公顷的低丘缓坡地 作为远期拓展用地,近中期仍然保持现状,以备部分远期项 目开发为加强水源地保护,飞云江沿岸50米范围内不纳 入新区建设范围,按照《温州市域绿道网专项规划》的要求, 加强沿江绿道建设,营造良好的滨水生态环境;新区范围内 尤其是靠近飞云江一侧的区域坚持低密度开发,各类设施建 设尽量依山就势,避免过多地进行山体开发,减少对生态环 境的破坏4构建完善的规划结构及分区控制体系,以实现容量及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根据新区开发建设理念和分级开发的设想,考虑到居住 区依现有居民点而建,中心服务区和商住综合服务区需交通 便利、环境条件较好,养生度假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 候条件等相关产业布局原则,在第一开发台阶重点以人口相 对集中的现有居民点为基础,低密度开发建设滨江休闲居住 区和山地生态居住区;在第二开发台阶重点依托对外交通设 施建设中心服务区、商住综合服务区和旅游接待服务区;在 第三开发台阶,充分利用优越的山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条 件,建设一批度假酒店、养生养老居所、度假村、农家乐等 休闲养生服务设施,打造山地养生度假区另外,以也口镇 大埒口村至珊溪的沿飞云江绿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新 区沿飞云江一侧生态环境,结合九溪电站开发建设,构建具 有滨水休闲特色的生态景观带,合理设置休闲服务设施和环 卫设施,在新区与飞云江之间构筑起一道既具有生态环保功 能又具有休闲观赏功能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最大限度地减小 新区开发对水源地的影响。
——中心服务区:该区位于第二开发台阶,具有承上启 下的作用;若通往县中心城区的隧道打通,该区的交通区位 条件比较优越,且临江景观优美、环境舒适在中心服务区 应规划建设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医疗卫生等设 施,打造成为新区发展的强力引擎——滨水休闲居住区:该区位于第一开发台阶,分为东 西两片,西片以郑山、分水岩下、郑山岭脚自然村为基础, 东片以外堆桥为基础,两片现状都有部分民房,滨水景观条 件较好建议在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开发一批密度相对较低 的生态居住设施,并布置幼儿园、医疗卫生设施、社区服务 中心一一山地生态居住区:该区位于第一开发台阶,以良坑 自然村为基础,现状有部分民房,山地景观条件较好,建议 以低密度住宅开发和花园洋房为主,配以少量高密度住宅为 辅,并布置幼儿园、医疗卫生设施、居住社区服务中心、健 身设施等——旅游接待服务区:该区位于第二开发台阶,紧邻高 速出入口(樟台),若通往县中心城区的隧道打通,交通条 件十分便捷,建议重点建设一批星级宾馆、农家乐等旅游服 务设施和农耕文化和畲族文化展示体验中心,主动承担县中 心城区的部分旅游接待功能,辐射带动全镇农业观光旅游、 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验旅游等产业发展。
——山地养生度假区:该区位于第三开发台阶,山地景 观条件较好,可俯瞰九溪电站水库,海拔相对较高,气候宜 人建议依山建设一批度假村、山地度假酒店、养生会所群 落等,建成集休闲观光农业、山地度假、康体养生、户外活 动、民俗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山水生态养生度 假区——商住综合服务区:该区位于第二开发台阶,地处新 区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其公共服务半径能有效地达到各 个区块,可依托中心服务区和飞云江生态景观带带来的人 流,集聚商业氛围建议在该片区建设商业、娱乐、金融、 步行街等公共设施,打造新区的商住综合服务中心——飞云江生态景观带:发挥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条 件,沿飞云江打造生态景观带,重点塑造连续、统一、丰富、 精致的滨水界面,增加沿江城市绿化和公共空间结合山体 的绿色背景,形成“山、水、景、城”相融合的镇区形象; 结合滨江休闲居住空间打造和九溪水电站建设,积极搭建局 部亲水平台,以及利用水面进行水上活动的设计,提高滨水 空间的公共开发性,使居民享受到滨水景观和亲水活动的乐 趣——生态保育区:现状为生态公益林,近中期结合本地 有机林果种植,在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