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传统点火系.ppt
9页§§5.2 5.2 传统点火系传统点火系一、传统点火系的组成一、传统点火系的组成•——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电容器、火花塞、高压导线、附加电阻等•1、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标称电压12VØ作用——供给点火系统所需的低压电•2、点火开关——控制电源与点火线圈之间电路的接通、断开•3、点火线圈——自耦变压器,由初级绕组、次级绕组组成Ø作用——将12V的低压电转变为15~20kV的高压电l4、分电器——包括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点火提前机构等•(1)断电器——开关,由断电器凸轮、触点臂、触点组成Ø断电器凸轮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Ø断电器凸轮的凸棱数与发动机气缸数相同Ø断电器触点与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串联Ø作用——用来接通和断开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的电路(搭铁电路)•(2)配电器——由分电器盖和分火头组成Ø分电器盖上有一个中心电极和若干个侧电极Ø侧电极数目与发动机气缸数目相等,与各火花塞相连Ø作用—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按发动机的工作顺序送给各缸火花塞•(3)电容器——并联在触点两端,减小断电器触点张开时产生的电火花,提高次级电压•(4)点火提前机构——由离心点火提前机构和真空点火提前机构组成Ø作用——随发动机转速、负荷和汽油辛烷值的变化自动改变点火提前角。
•5、附加电阻——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改善正常工作时和起动时的点火性能Ø起动时,附加电阻被短路,提高初级电流,增大了次级电压,改善了起动时的点火性能Ø正常工作时,附加电阻被串入初级电路中,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自动调节初级电流,改善了点火特性u发动机低速时,由于断电器触点闭合时间长,初级电流大,附加电阻的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从而限制了初级电流不致过大,避免点火线圈过热烧坏,减小次级电压u在发动机高速时,由于断电器触点闭合时间短,初级电流小,附加电阻温度下降,其阻值减小,故使初级电流下降很少,提高次级电压l6、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二、传统点火系的工作原理二、传统点火系的工作原理二、传统点火系的工作原理二、传统点火系的工作原理1、传统点火系统的电路•(1)低压电路——蓄电池、(电流表)、点火开关、附加电阻、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断电器、电容器•(2)高压电路——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中心高压线、配电器、分缸高压线、火花塞2 2、工作过程、工作过程((1 1)触点闭合,初级电流逐步增大)触点闭合,初级电流逐步增大l触点闭合,低压电路接通,电流回路:蓄电池正极——电流表——点火开关(ON挡)——点火线圈“+”开关接线柱(点火开关接线柱或“+”接线柱)——附加电阻——“开关”接线柱——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点火线圈“—”接线柱——搭铁——蓄电池正极,初级线圈内有电流流过,圈铁芯中形成磁场。
l触点闭合,初级电流按指数规律增大,在初级绕组中产生20~30V的感应电动势,在次级绕组中产生1.5~2kV的感应电动势,不能击穿火花塞间隙((((2 2 2 2)触点断开,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触点断开,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触点断开,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触点断开,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触点断开的瞬间,初级电流被切断,磁场迅速消退,在初级绕组中产生200~300V的自感电动势,在次级绕组中产生15~20kV的互感电动势((3 3)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当次级电压大于火花塞的击穿电压时,火花塞两电极间隙被击穿,火花塞跳火,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火花塞放电一般由电容放电和电感放电两部分组成Ø(i)电容放电——火花塞间隙被击穿时,储存在二次电容C2(分布电容,即点火线圈匝间、火花塞两电极间、高压导线与机体间所具有的电容总和)中的能量迅速放出的过程•特点:放电时间极短,放电电流很大,消耗能量少•电容放电是产生无线电干扰的主要因素,必须加以抑制Ø(ii)电感放电——火花塞跳火后,火花间隙的阻力减小,线圈磁场的其余能量沿电离的火花间隙缓慢放电的过程。
•特点:放电时间较长,放电电流较小,放电电压较低•试验证明,电感放电的持续时间越长,点火性能越好注意:分电器轴每转一转,各缸按点火顺序轮流点火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