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眼睛还是嘴”看中西方文化差异.doc
3页从“眼睛还是嘴”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眼睛还是嘴”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国家的文化呈现出差异性与独特性在跨文化交流中,这些差异将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困扰与麻烦因此,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在与老外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会发如,可以有大眼、小眼、戴眼镜、流泪、流汗等等的变化 这个现象让我们察觉到,西方人在面部表情上,更注重的是嘴巴,而东方人更注重的是眼睛传达的信息 2、演技的着重点不同 在东方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中,导演通常最看重的是眼神的表演力每当到人物情感表现的时候,导演通常都会讲镜头拉近, 着重展现演员眼神的变化:一个回眸、一个眼波的流转、眼角些许的湿润、一滴欲滴未滴的眼泪,都能将剧中人物最细微的情感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来,感染观众所谓的好的演员,都是能很好的把握与控制眼神感情的流露与表达 而在西方的影视作品中,这样的眼神戏却不出众他们在表现人物情感的镜头上,通常着重表现嘴部的动作,而不是眼睛比如在《阿甘正传》中,主人公在家中初次见到他的孩子的时候,镜头停留在人物脸上有几秒钟,但似乎主要表现的是主人公嘴部的动作,而不是眼睛。
3、分辨表情的准确度不同 2009年8月13日发表在细胞出版社的《当代生物学》网站上的一份新的报告表明:来自东亚的人们通常比来自欧洲国家的人们更难分辨表现出恐惧与吃惊、厌恶与愤怒的脸 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东亚的人们总是着重观察人们的眼睛,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平均的扫视整个面部 格拉斯哥大学的Rachael E. Jack[1]说,他们的研究证实了东方人在面部表情上更加注重眼睛而往往忽略掉嘴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2]它是人们表现情感、传达交流信息的一种重要的非文字表现方法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贝恩曾经提过:在信息的传达效果中,文字占7%,音调占38%,而面部表情独占55%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的地位 国外最早研究面部表情的查尔斯·达尔文曾经说过:“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rdquo;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rdquo;[3]这些都说明了面部表情对于我们表达与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性然而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于面部表情的依赖程度有多深 Paul Ekman和Wallace Friesen 研究了一套称为FAST(面部表情编码技术)的系统,将人的面部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提出了悲伤、生气、厌恶、惧怕、吃惊和开心六种人类的基本情绪[4]这一研究展现了人类面部表情的普遍性然而,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背景下,同样的面部表情会产生不同的含义,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东方人通常都可能会用微笑来表示消极的情绪,而西方人则会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对于面部表情的着重点也不同这也就是本文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面部表情着重点的不同与文化差异的关系 为什么在面部表情上西方人更注重嘴部而东方人更注重眼睛呢? 东方人故来以含蓄内敛著称,比较注重内在的表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而西方人素来开朗开放外向,他们对于情感的表达很直接,所以总是会通过嘴巴将自己的感情夸张直接的表现出来对于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中西方在解析表情的时候关注点不同这也就说明,虽然人类的表情存在普遍性,但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背景中,这样具有普遍性的面部表情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性。
在含蓄内敛的东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不会将真实的感情表露在外,而眼睛却很难控制,因此通过眼睛通常能观察到一个人的真实情感而在开放的外国文化中,人们通常都会夸张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直接从面部表情便可知一个人的情感状态而嘴巴作为最灵活最具表现力的一个部位,自然成为西方人的主要关注点 四、结语 总之,非文字语言,尤其是面部表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是在眼睛还是嘴巴这样的小问题上就存在如此的差异由此可见,了解并熟悉面部表情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尽力将不同文化中的表情处理的理论更多的提升到一个更真实的存在描述,在跨文化交际中相当重要,将有助于人们减少或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各种差异而引起的误解,有力地促进各民族团结与世界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