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賨人辉煌战史解码.doc
16页賨人辉煌战史“解 码” ——《賨人故里》揭开賨人 战史真相 罗洪忠 在人类历史上,涌现 了不少以战斗为职业的部族或民族, 或在一方一国的历史上建立过无数的重大功勋业绩,或 带来 长久巨大的祸害其原因是在上古时代, 抢劫曾是一种普遍的 生存方式,而以狩猎为主要生 产方式的一些部落或民族,不但 承袭了这一尚武的生活方式,并被更为强大的部族所利用,于 是,造就了一批以战斗为职业 的部落和民族古 时候,西方最 为典型的是希腊的斯巴达人,而东方则是川东北的賨人 賨人就是一个以战斗为职业的民族,最 辉煌的历史时期 总与战争相伴,战国七雄、楚汉相争、三国并起、五胡十六国, 正是中国群雄逐鹿的时代,就可找到与賨人相关的文献史料 和考古证明,诸如陕西咸阳出土的 汉代兵马俑,重 庆云阳出土 的賨邑侯金印,南充天和乡保留的賨邑侯崖墓,以及渠 县土溪 遗留的古賨国都城坝遗址等,都无不向世人表明,古代賨族曾 是这块土地上真实存在的一个古代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战争 业绩 一、 “巴蛇食象”:缘于廪君蛮而非賨人? 有关巴人来源的传说,最早来源于 《山海经·海内南经》的“巴蛇食象” ,因演 变为 成语“巴蛇吞象”,其影响非常巨大。
《山 海经》既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 风俗、民情的大型地 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山海经·海内南经》有关巴人的记载很多, 诸如:“巴蛇食象, 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 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东晋学者郭璞注云:“ 今建平郡丹阳城秭 归县东七里,即孟涂所居也 ” 郝懿行笺 疏云:“ 《晋书·地理志》 建平郡有秭归,无丹阳,其丹阳属丹阳郡也 ”《路史·后纪十三》 罗苹注云:“丹山之西即孟涂之所埋也丹山乃今巫山 ” 有的专 家学者依此认为,丹阳在今湖北秭 归,丹山当在西陵峡与巫峡 之间,即今渝(重庆 )、鄂(湖北)交界的三峡峡区 南北朝(420 年—589 年)时,巴人一支迁往洞庭后,依旧 有“ 巴蛇” 之传说 诸 如《淮南子·本经篇》:“ 羿断修蛇于洞庭”, 罗苹注说:“ 修蛇即所谓巴蛇” 六朝宋人庾仲雍 《江记》也说: “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曰巴陵也 ” 巴人迁徒到洞庭湖以 东地带应为南北朝时期,流 传的“羿屠巴蛇” 同“巴蛇食象”,从 中证实了《山海经》的“ 巴为蛇说” 中国文化大家潘光旦先生也认为, 《山海经·海内南经》中 的“ 巴蛇” , “ 巴” 就是“ 巴人”, “ 蛇” 影射为一种不同族类的人,而 决不是真的蛇。
有的专家还认为, “ 巴蛇食象” 并非真正意义上 的蛇和象,而是以蛇和象为图腾的两个部落,最 终是崇拜蛇的巴人部落打败了崇拜象的原始部落巴蜀史研究专家段渝也 认为,古代巴人是由多支族群所构成的亚民族集团,不同支系 族群来源的传说不同,也就不足 为怪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 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生乘 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 宋人 罗泌《路史·后记》也说: “伏羲生咸 鸟,咸鸟 生乘釐,是司水土,生后炤,后炤生顾相, 降处于巴,是生巴人 ” 因“ 顾”与“ 务” 谐 音而“务”、 “ 巫”谐音, 务 相者,大巫也罗泌直接将巴人同廪君务相联系起来, 说明巴 人先祖就是太皞(伏羲氏)有的专家依据文化大家任乃强先 生咸鸟系管理盐者有关, 认为咸鸟负责管盐,乘釐 负责运盐, 后照负责煮盐, 这些都与古代清江流域的 盐业有关,因而 认为 与廪君务相有历史渊源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 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是 请生居山上,在 丹山西丹山在丹阳(今湖北秭归?)南,丹阳居属也 ”这段话 谈及巴人住在丹阳,是巴人生活的发源地 《路史·后纪十三》罗 苹注云:“丹山之西即孟涂之所埋也。
丹山乃今巫山 ” 据此,丹 山当在西陵峡与巫峡之间,即今渝、鄂交界的三峡峡区 清江这个名字,据说 同蜀王开明氏(战国末期)东征有关, 蜀兵路过这里时给起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七》载: “夷水(清江)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昔廪君浮土舟于夷水,据捍关而王巴 ” 这段表明,廪君乘土舟到清江流域占据捍关,在此称“王” ,建 立国名叫“巴” ,也就是巴国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所长段渝研究《山海经》有关巴人记载后认为, 廪君早在史前 时期已南迁清江流域,我们不能将其同周初分封在汉水上游 与大巴山之间而为《左传》所载的姬姓巴国混为一谈 有学者认为《山海经》关于巴人世系的记载, “似也出于《世 本》” ,因 《世本》失传而无法验证 《山海经》和《世本》的记载侧 重点虽然不同,一个讲述巴族起源 简史,一个追 忆廪君种崛赴 盐水(夷水)“君乎夷城” 的传说,但 这两 处记载却具有内在联系 和诸多共同点:首先,巴国的地点和巴人活动的区域在祖国西 南部, “ 西南有巴国”和“ 巴郡南郡蛮”相吻合,清江流域也正 处 在西南,为古代巴郡南郡所属之地;其次,伏羲氏和“故出巫诞” 的廪君都属于夷蛮集团的少数民族;再次, “咸鸟” 和“盐神”所 处皆“ 鱼盐所出” 之地, 这表明巴人的起源同三峡地区的盐泉 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既称廪君先世源于巫诞,又称 廪 君为“ 巴氏子” , 这显 然意味着廪君的先世称为巴氏而 廪君先 世所在的句亶(巫诞),位于 汉中东南角与大巴山之间的鄂西 北巴地,那里正是先秦姬姓巴国之所在尽管如此,有关巴人 的最早来源是否与廪君蛮有关,目前学 术界争论不休目前,专家学者普遍 认为,賨人(板楯蛮)同 廪君蛮是完全 不同的两个古民族,但不少专家学者却坚持认为,賨人是巴人 (主要指巴国或巴地)的一支若能证实《山海经》中有关“巴人” 来源的最早记载源于廪君蛮, 则賨人(板楯蛮)是巴人一支的 命题显然不能成立从考古来看,廪君蛮尚未到达渠江流域 的 1400 年前,賨人(板楯蛮)就是这里的土著民族,后面 还将 论述那么,地处渠江流域的达州就没有必要去同重庆争“中 国巴人故里” ,就可打“ 中国賨人故里”这张文化牌 二、廪君入川:賨人早在1400 年前就已存在 若我们回顾周武王伐纣(公元前 1046 年)至东晋(420 年) 1466 年的历史,都或多或少有賨人驰骋疆场的历史记载商 朝(前 1600 年-前 1046 年),中国 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又一 个王朝公元前 1600 年,也即距今(2012 年)大约 3612 年,商 族部落首领商汤灭夏创立,商王朝 经历 17 代 31 王,到公元 前 1046 年(距今 3058 年)1 月 20 日,被周武王所 灭, 历经 554 年。
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到盘庚在位时,定都于殷(今河南安 阳),并固定下来,从此商朝也称殷朝武丁(1250 年?-前 1192 年),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 23 位国王,商朝著名 军事 统帅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即位以后,距 今不到 3300 年,四出讨 伐,征服了周 围许多小国, 扩大了领土,商朝达到全盛时 期,史称“ 武丁中兴” 武丁在位 时期,曾 派妻子妇好为统帅,向鄂西清江流域禀君之巴发动了战争,以 采集、渔猎为生的巴人始祖 廪君, 这时只好被迫带领部落民众 向外迁徙 古籍中未见有殷商时代巴国活动的记载,但殷墟出土的 甲骨文弥补了这一空白 “ 巴方” 和“虎方”( 巴人崇虎,故又以虎 代巴)曾多次出现在甲骨文上,殷王武丁和皇后妇好数次率兵 征伐巴方见之于卜辞 《殷契粹编))1230:“壬申卜,争,贞令妇好从沚 伐巴方 (方在古时为国),受有又 ”( 辞意为:壬申卜,争问,命令 妇好 统率沚 伐巴方,受到保 护吗?) 《殷墟文字丙编>)313:“贞王勿 佳妇好从址沚 伐巴方,弗其受有又 ”(辞意为:王不命令妇好 统率址沚 伐巴方,不受到保 护吗?”) 《殷墟文字乙编)) 2948+2950:“ 辛未卜,争, 贞妇好其从汕伐巴方,王自 东…… 陷于妇好立。
” 这次是武丁与妇好一同出征,武丁率兵 击败巴军, 并把巴军引入妇好布下的埋伏之处 从上述甲骨文和古籍记载来考证,殷周王春秋之世,巴国 活动的中心地区在江汉之间的汉水流域,与楚国是近 邻 《后汉 书·南蛮西南夷传》记载:“ 因共立之,是 为廪君乃乘土船,从 夷水(今清江)至盐阳 ” 廪君之巴先顺清江而下,后西 进,溯 长 江入川,以后先建都涪陵,后迁“ 都江州(今重庆),或治 垫江(今合川) ,或治平都( 今丰都),后治阆中” 1999 年 9~l0 月,考古 专家在宣汉县罗家坝遗址发掘出 4700 年前的古代蛇巴(賨人)文物,出土的龙山遗物从造型、 质地、 纹饰上判定,为典型的蛇巴文化 遗物从而 证实虎巴(禀君之 巴)进入这里时,賨人已是 这里的土著先民我从 罗家坝出土 文物可以推断,賨人至少在黄帝时期就已在川东地区生存, 远 比虎巴(廪君之巴)到达这里时,至少要早 1400 年目前,重 庆打的就是廪君巴人文化这张牌,将 廪君巴人信奉的白虎作 为图腾,而賨人将蛇作 为图腾,两者的 图腾不一样 三、武王伐纣:賨人以“巴师”的一个部落参加 武丁死后,商朝逐渐 衰落商代最后一个帝王——商纣王 虽对开发中国东南有贡献,可 连年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琼宫瑶 台,耗费大量人力与财力,社会矛盾激化。
公元前 1046 年,周 武王联合羌、髳、卢等部落共同伐纣,一直打到朝歌(今河南 鹤壁市淇县)牧野之战 后, 纣王自焚,商朝 灭亡 《尚书·牧誓》记载了著名的“ 牧野之战” , “庸、蜀、羌、髳、微、卢、 彭、濮”等部族参加了战斗可 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 志·巴志》中,非常肯定地称“ 巴师” 迫使殷人前徒倒戈而“著乎 《尚书》”,参加了牧野之战 这里所说的“ 著乎《尚书》”,古今学 者均一致认为是指《尚书·周书》中的《牧誓》, 连《史记·周本纪》 所引史料,也与此文略同《牧誓》是周武王伐纣大战之前,同参与伐 纣之师的各部族在 商郊牧野所作的誓师动员词,篇首 记载:“王曰:嗟!我友邦冢 君、御事、司徒、司马 、司空、亚旅、 师氏、千夫 长、百夫 长,及 庸、蜀、羌、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 尔矛,予其 誓!”可是,在所有军队 中丝毫也未提到巴师,在整个誓 词中也 没有片言只语提到巴人, 这同常璩之言显然矛盾 为了证实《华阳国志·巴志》关于巴师“ 著乎《尚书》” ,参与 牧野之战的可靠性,现代文化学者作了 许多阐释,或 说彭即巴, 或说髳即巴,或说濮即巴,等等然而均无确据,难成定论。
四 川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段渝认为, “ 巴与周为同宗之后, 关系甚密,居地相邻,在殷末参预以周为首的反殷集团,成 为 ‘殷之叛国’ ,并 协同武王伐纣,是没有什么疑 问的……事实 上, 《牧誓》对姬姓集团中的任何一支都是没有直接列举的,只 是在篇首总挈各部时举出了各自所任军职,即御事、司徒、司 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 长之类 ” 我理解段渝所长的这段话认为, 《牧誓》所列举西土八国, 没有一个与周同姓,而廪君之巴却不同,属于 姬姓宗亲,有血 缘纽带维系所以,周武王也许因为亲缘关系而特“以其宗姬 封于巴,爵之以子” ,廪君种在重 庆建立巴子国, “ 其地东至鱼复, 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 ,故“ 巴” 未见《牧誓》,是极 其自然而又合乎情理的賨人是否参与周武王伐纣?答案是肯定的 东汉的应劭 (shào)在《 风俗通》里(《文选·蜀都赋》引注)明确记载:“阆中有 渝水,賨人居左右,锐气喜舞,高祖 乐其猛锐,数 观其舞,令 乐 府习之 ”东 晋末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更为肯定:“ 阆中有渝 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 为汉前锋,陷 阵, 锐气喜舞 帝(汉高祖刘帮)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舞也。
’乃令乐人习 学之,今所谓‘ 巴渝舞’也 ”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