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驾的医药传教与晚清医学近代化.doc
5页伯驾的“医药传教”与晚清医学近代化摘要:摘要:面对近代中国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森严的文化壁垒,伯驾作为早期来华传 教士的代表,在长期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一种以向当地居民提供义 务性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协助传教活动为最终目标的传教模式和理论,即 “医药传教” 他在广州设立了眼科总局,并组织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务传教 会——“中国医务传教会” ,在为中国人民行医治病的同时,传播基督教教义 “医药传教”是基督教海外传教活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结合的产物,伯驾的“医 务传教”活动,促进了广州西医事业的产生,并由此推动了晚清医学的近代化关键词:关键词: 伯驾 医药传教 晚清 医学近代化 在全球框架下各国医学如何走向近代化?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但是 每个地方的研究进程不一日本由于在江户时代杉田玄白(1733-1817)等人所翻 译的西洋解剖学,提早启动了西化的契机,连带造就明治以后在东亚的领先地 位那么,中国的医学近代化又是缘起于何时,发端于何事呢?医药传教士是 早期介绍西学入华的先锋,又跟民众有密切接触,所以本文就透过介绍著名医 药传教士伯驾的传教行医生涯,生动地呈现了晚清医疗与卫生的种种世相;同 时也藉由文章主体脉络,触及了当时中国社会与西方医学接触的若干层面。
从 而探索医药传教与晚清医学近代化历程的内在联系 一、走上传教之路伯驾( Peter Parker)于 1804 年 6 月 18 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在当时 的宗教大觉醒时代,这是一个宗教热情极为高涨的地方,一些神学院和大学的 学生对传教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并志愿去海外传教伯驾的父母均是公 理会的信徒,伯驾从小就在教堂接受宗教的灌输,少年时就产生了从事传教事 业的志向,16 岁时伯驾成为一名基督徒1827 年,伯驾考进阿默斯特学院,从 阿默斯特学院毕业后,他直接转入耶鲁大学四年级在耶鲁大学,伯驾学习了 解剖学、化学、植物学、地质学、天文学、哲学和神学课程在毕业前夕,伯 驾曾和他的老师古德里奇教授商议到海外去传教的问题,古德里奇教授认为, 如果要到海外传教,最好能接受医学训练,并且答应设法免费给他进修医学课 程1831 年,伯驾参加毕业典礼,获得学士学位耶鲁大学毕业之后,伯驾回 到家乡,向亲友正式宣布打算到海外去传教10 月间,他即返回耶鲁大学,进 入神学院,接受神学和医学的专门训练,为做一名传教士做准备与此同时他 向美国公理会差会提出申请,要求派他到土耳其或者中国去当传教士公理会 不久就批准了他的申请,要他到中国去。
伯驾在校期间,对即将远行而去的中 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于 1833 年 4 月前往康涅狄克州,会见刚从广州回美国 的旗昌行老板·拉塞尔,向他了解有关中国的情况同年底,伯驾又前 往纽约会见同孚行老板奥立芬这位老板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热心支持 美国的对华传教事业,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得知这位来访者也有志于去中 国,而且正在学医科,奥立芬大为高兴,立即表示要给他经济上的支持1834 年春,伯驾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 5 月,他被封立为牧师,6 月 1 日 在纽约长老会堂被正式任命为传教士1834 年 6 月 4 日,伯驾告别亲友和差会 人登上了“马礼逊”号,绕道好望角前往中国 二、 “医药传教”与晚清医学近代化 1、促进了西医西药学知识的传华西方医学自文艺复兴以后,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到 19 世 纪后,西方医学又有了很大发展,首先是诊断学有了很大的进步,雷奈克发明 听诊器,使听诊法、叩诊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治疗方而,解剖学的发展, 麻醉术、防腐术以及无菌法的发明,使外科、产科、眼科等手术疗法己有了明 显的疗效,西方医学的这些成就大多由新教传教医师传入中国在这一过程中, 伯驾堪称先驱。
首先是西医眼科技术的传入针对中国传统医术对治疗眼病无能为力,伯 驾开设眼科医局,以治疗眼疾为主,并借此把西医眼科技术传入中国伯驾实 施的第一例眼科手术是治疗睑内翻,其方法是在眼下角通过睑板做一个垂直交 叉的切口,以避免凹陷,然后用镊子曲郭雷枢发明)夹起上眼睑上部外皮的折痕, 用折叠剪刀切掉,留下靠近睫毛 1/5 的皮肤,这样较之留下大部分外皮,睫毛 能更为方便地外翻手术结束后,伤口的边缘用针缝合,用带粘性的绷带包扎 两天以后,将缝合线剪开,4 至 5 天后,病人即解除了痛苦伯驾在眼科技术上的第二个贡献是在中国首次做白内障摘除手术在最初 4 个月中,伯驾就实施 30 例白内障手术,只有 2 例没有成功此外,伯驾还治 疗过其他一些眼病,像沙眼、青光眼等尽管伯驾从来没有提及妙眼’夕这一 名称,但他屡次提到的粒状眼睑” 、角膜豁”,‘馒性眼炎’夕等,所述症状显 然指的是沙眼伯驾还介绍了一些治疗药物及方法,如用颠茄制剂或颠茄碱、 阿托品 (atropine·氯化亚汞·蓝色药丸(blue pill)等可以治疗青光眼,他还记录了 马钱子碱在治疗眼疾上的效用虽然伯驾治疗眼疾所采用的方法较之 X-ray、 激光及放射性同位素等是原始的,但与他同时代的眼科同辈相比是令人满意的。
对中国眼科学的发展而言,是一项奠基性的工作其次,伯驾在外科方而创下了中国近代医学史上的几项纪录:一、割除扁桃 腺1836 年,伯驾为编号 2152 患扁桃腺发炎的病人实施了割除扁桃腺手术, 这是在中国实施的第一例割除扁桃腺手术二、摘除结石自 1836 年夏,伯驾 己开始治疗患有尿结石的患者,但直到 1844 年才实施首例切石手术病人是一 位 35 岁的膀肤结石患者,他一年前曾来过医院,试用碎石术没有成功这次重 回医院后被告知,只有通过手术将结石摘除才能康复,最后病人同意了像通 常那样,手术前几星期做一些精神和身体方而的准备,给他提供福音书,宣传 基督教理,使其获得信心后再实施手术把己分成两块的结石通过侧切手术取 出体外,18 天后病人完全痊愈一周后,伯驾又实施第二例切石术此后切石 手术逐渐增多,最多的 1851 年竟达 9 例三、传入麻醉术,在外科手术首次使 用乙醚麻醉(1848 年)和氯仿麻醉(1849 年)1845 年以前,伯驾实施外科切割 术都是在无麻醉下进行的,这样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 伯驾在实施切 除手术时尝试采用麻醉术最初用硫醚灿作麻醉剂,硫醚麻醉法的应用使医院 在实施外科手术上有重大进步。
1847 年 10 月,伯驾开始引进乙醚麻醉这种 麻醉方法显然比较安全有效,但伯驾似乎没有更多应用1849 年伯驾引入氯仿 麻醉法11 月 24 日,伯驾首次对一例膀肤结石病人使用氯仿麻醉,结果十分 成功总之,由于麻醉术的应用,使医生外科手术的选择范围大大扩展1842 年后,广州眼科医局虽仍以治疗眼病为重点,但治疗疾病的种类己涉及内外科、 骨科、皮肤科、牙科等方而,手术包括肿瘤、膀肤结石、乳腺疾病、坏死性骨 骼切除等伯驾即以割除肿瘤著名伯驾诊治病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西方医学知识的过程除此之外,伯 驾还创作有中文医学书籍,借以传播西医学知识据说伯驾曾著有《割除扁桃 腺》)(1836 年)、 《摘除结石》 (1844 年)、 《使用乙醚麻醉》 (1847 年)等书伯驾开启了医药传教士著书立说的先河伯驾之后,来华医药传教士亦多 有著书传播西方医学者,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合信与嘉约翰合信著述的西医 书籍主要有 5 种,1851 年合信编译的《全体新论》在广州出版,这是传教士向 中国介绍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西方医学著作,全书包括了外科、内科、妇科、 自然哲学等内容,并附图二百多幅,实为一部解剖学和生理学专著。
《全体新论》 在广州一出版,即远近翁然称之,购者不惮重价,足见其影响极大;1857 年出 版的《西医略论》 《为人体新论》的续编,附图 400 幅,是病理学和医疗学专著;其 他三种《内科新说》 《妇婴新说》 《内外科新说》为专论合信的 5 种医书,从 理论到实践,较系统地传播了近代西方医学知识正如我国近代医学著述家丁 福保所说,合信氏西医五种,其说虽旧,而于全体、内外科、妇科,己粗备大 略” ,此西医入中国之始” 合信是来华传教士中用中文介绍西方医药及医学术 语的先驱这些书对普及我国的医学教育极具意义,直到今天仍受到人们的重 视 2、促进了中国近代西医院的建立 近代意义上的医院”应包括候诊室、门诊室、住院部、病房、手术室、药房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伯驾开设的广州眼科医局是 19 世纪中国最早的教会医院到 嘉约翰主持的博济医院时,它己基本上具备了近代医院的功能,成为一个多功 能的医疗机构,成为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教会医院它不 只带来了西方的医疗技术,还带来了西方医院的管理办法在广州眼科医局, 为便利前来就医的病人,伯驾让医局看门人每天将标有中英文号码的竹片发给 前来就诊者,就诊者则按其到来的先后顺序看病。
每一位新病人的姓名、疾病 状况、号码从医院开张之日排起)、入院时间等都被记录下来这个卡片交给病 人,由病人保存直至出院每位病人的处方都被医院保留下来,以便为病人再 次就诊时的开方提供参考这就是现今世界上各医院普遍采用的挂号制度”的 最初形式,它是伯驾在广州眼科医局设计创造出来的,可视为他对中国医学乃 至世界医学的重要贡献此外,伯驾在给病人实施重大手术时,往往要求与病 人签订医疗协议书,以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伯驾在报告中曾详细记下这样 一份协议书:(我病人遭受结石痛苦,几次寻求救助无效如今我有幸受美国伯 驾医生之恩惠,将使用他的手术)刀把我的结石取出当治愈时,不仅我一人受 其恩惠,而且我的整个家庭都会感激他的伟大的仁慈山高水深,不可逾越意 即若结果不幸),这和医生无关,一切都是上天的旨意所定以免空口无凭,我 立字为证,作为证明交由医生这当是中国医学史最早的一份医疗协议书作为手术前的必要手续,伯驾 的这一首创今天己被广泛应用随着广州眼科医局的建立,尤其中国医药传教会成立后,以广州为中心, 教会医疗事业扩展到澳门鸦片战争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传教士获得 了随意到中国各地传教的自由,教会医院在各通商口岸甚至内地纷纷建立。
到 1890 年以前,北京通州、张家口、太原、南京、潍坊、成都、福州、北海、常 德、长沙、汕头、温州、扬州、苏州、石家庄、保定、青岛、南昌、无锡、芜 湖、开封、吉林、沈阳、西安、兰州、昆明、贵阳等均有教会医生开展医疗事 业到 1905 年,教会医院业己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区达 166 所由于教会医院医生和他们本国教会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及时地输入一些新技术, 这使教会医院在中国的发展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也使中国医学日渐受到西方 先进医学知识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西医学发展的进程对此,近代著名医史学 家陈邦贤曾言:今全国教会设立之医院,数目与物质两方,皆较中国自己公私设立者,多 且备;各省著名之教会医院,有如汕头英国长老会之医院,奉天苏格兰联合自由 会之医院,杭州大英医院,汉口英国医院,上海伦敦会教会医院,美国圣公会 之医院,济南齐鲁医院,淮阴仁济医院,北京协和院等,皆资本雄厚,规模极 大,驰名全国,每年活人无数,使中国医学,日渐欧化 可以说,清末来华的传教士,尤其是新教传教士,他们在中国开设的教会 医院对开创中国现代卫生医疗的建制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有人甚至这样认为: `国新医学的来源,显而易见是教会医学,这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教会医学 校或医院造就出来的医师,大都为教会服务,被教会用为宣传教义的工具,由 此教义宣传愈广,教会医学传播亦愈普遍了。
虽不可说中国新医学的发展,全 然由教会医疗事业所推动,但他们在此方而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却是必须正视 的 3、培养造就了中国第一批西医学人才传教士认为,若要长久广泛地解除中国人的疾病痛苦,非造就中国医学人才 不可最初在没有医学校的情况下,往往由传教士医生以收徒的方式,训练中 国生徒为医疗助手,他们逐渐掌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