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工电子技术教材更订汇总.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12152130
  • 上传时间:2023-05-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9.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电工电子技术教材更订1第一章P2 图1.1更正为 (a)电流源的图形符号 (b)电压源的图形符号图1.1 电源的图形符号P2 顺第十六行更正为图 1.2(c)是电容元件,在其两端施加电压时,电容元件的两极就会聚集电量为的电荷,则P2 顺第二十七行更正为想直流电压源和反映干电池内部损耗的电压源内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表示原实际电路中作为电P4 列1.1 图1.7更正为 (a) (b) (c)图1.7P5 顺第一行更正为通过它的电流有如下关系P5 顺第三行更正为上式被称为欧姆定律,式中的为电阻,单位是欧[姆]()上式还可以写成下列形式P5 顺第五行更正为其中称为电导,其单位为西[门子](S),电阻和电导是反映电阻元件性能的两个参数,P8 顺第六行第七行更正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确定了连接在同一结点上的各支路电流间的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指出:“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结点,流经该结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此处,电流的“代P9 顺第十行更正为P9 顺第十三行更正为上式表明,结点a,c间的电压不是单值,不论沿支路3还是沿支路1,2构成的路径,此两结点P9 顺第十九行更正为件的相互连接有关,而与元件的性质无关不论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不论是时变元件还是时不P9 顺第二十三、二十四行更正为 在图 1.19所示的电路中,有多少个结点?多少条回路?请列写出所有结点的KCL方程和回路的KVL方程P9 图1.17更正为146abcd图1.17 KVL应用示意图P10 顺第九第十行更正为【例1.3】 如图1.21,以d为电位参考点,各元件的参数值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并知,,,P10 顺第十七行更正为(2)P10 顺第十九行更正为P11 顺第八行更正为只有一个电流值与之对应隧道二极管就具有这样的伏安特性P12 倒数第二三行练习题1.5更正为1.5 在图1.28(a)、(b)所示的电路中,要在10 V的直流电源上使额定电压为5 V,额定电流为50 mA的电珠正常发光,该电珠应采用哪一个连接电路?P13 图1.29更正为4Ai (a) (b)图1.29P13 顺第三四行练习题1.7、1.8更正为1.7 利用KCL与KVL求图1.30中的电流。

      1.8 求图1.31中所示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10Ω 图1.30 图1.31P13 练习题1.9、1.10、1.11更正为1.9 求图1.32(a)所示电路在开关S打开和闭合两种情况下点电位和图1.32(b)所示电路中点的电位 (a) (b)图1.321.10 设有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其伏安特性为1)试分别求出,,时对应的电压,,的值2)试求时对应的电压的值3)设,试问是否等于?1.11 如图1.33所示电路是由一个线性电阻、一个理想二极管和一个直流电压源串联组成已知,,在平面上画出对应的伏安特性曲线图1.33第二章P15 顺第九行更正为2.1 电阻的串并联及其等效变换P16 顺十三行更正为我们从式()可以看出,并联的负载越多,其电路的总电阻越小这是因为并联的支路每增加P16 顺26行更正为两端的电压P17 顺第七行更正为图2.4是一个理想电压源接一个负载的电路示意图P17 倒数第五行更正为图2.7是一个理想电流源接一个负载的电路示意图P17 倒数第一行更正为一个内阻的并联,如图2.8所示。

      P17 图2.7更正为图2.7 理想电源的电流源模型P18 图2.8更正为图2.8 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P19 顺第五六行更正为一个实际电路应该等效成电压源还是电流源模型来分析电路,应该根据实际电路的结构来选择,哪一种等效模型可以使得电路结构更加简单、更加好分析就优先使用P22 顺第六七行更正为时为正,方向相反时为负显然,如果两个网孔之间没有共同支路或有共同支路但是电阻为0(比如共同支路之间只有理想电源),则互阻为0在不含受控源的电阻电路下,方程右边分别是网孔1、P22 倒数第四行更正为P23 顺第四五六七行更正为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P23 倒数第十一行更正为图2.17为一线性电路,若电压源、电流源及各电阻值均已知,现利用支路电流法来计算电阻两端P23 倒数第九行更正为若选取图2.17中结点b为参考点,则电压为P24 图2.18更正为(a)电压源单独作用 (b)电流源单独作用图2.18 叠加定理的验证P24 顺第八行更正为在电流源单独作用时,这时应使电压源不作用,令,即将电压源支路短路,图2.17将变为P24 顺第十五行更正为这个结果与支路电流法求出的式()的完全一致。

      这就验证了叠加定理的正确性P25 顺第二行更正为P25 顺第四行更正为P25 顺第八行更正为P25 图2.20更正为(a) (b) (c)图2.20P25 倒数第四行更正为法或支路电流法进行求解,但是计算起来往往较繁琐本节将介绍由戴维南定理或诺顿定理得到的等效P26 顺第八九行更正为图 2.22(b)中的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称为戴维南等效电路,等效电路中的电阻称为戴维南等效电阻用戴维南等效电路把有源线性二端电路替代后,对外电路(端口以外的电路)求解没P27 顺第十一行更正为用前面讲述的各种分析方法,如等效变换法、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等P29 倒数第五行更正为P31 顺第一行更正为P31 图2.29更正为 (a) (b) 图2.29 含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组合时的处理P32 图2.30更正为图2.30P34 图2.35、图2.36更正为图2.35图2.36P34 练习题2.6更正为2.6 在图2.38中,已知,,,,,,试求各独立源发出的功率。

      P34 图2.38更正为图2.38P34 图2.41更正为图2.41P34 练习题2.11、2.12更正为2.11 应用叠加定理求解如图2.43所示电路的电压 图2.432.12 求如图2.44所示电路的戴维南或者诺顿等效电路P35 更正为(a)(b)图2.442.13 如图2.45所示,当改变电阻时,电路中各处电压和电流也将随之改变,已知:当时,;时,求当时,电压?2.14 利用戴维南定理计算如图2.46所示电路图中的电流 图2.45 图2.462.15 如图2.47所示网络N仅由电阻组成,端口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试证明如果内部含独立电源或受控源,上述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 图2.472.16 在如图2.48所示电路中,已知,,,求电流、电压和2.17 试求如图2.49所示电路中控制量及电压图2.48图2.492.18 试求如图2.50所示电路中的电流P36 图2.50更正为图2.50第三章P41 倒数第十六行更正为根据欧拉公式和得出P44 倒数第一二行更正为由上式可见,是一个幅值为UI,并以的角频率随时间而变化的交变量,其变化曲线如图 3.9(d)所示。

      其在第一个和第三个周期内,是正的(和正负相同),电感元件处于受电状态,从电源取P45 顺第一二行更正为用电能并转换成磁场能;在第二个和第四个周期内,是负的(和一正一负),电感元件处于供电状态,将其储存的磁场能转换成电能送回电源P51 思考与练习更正为 已知,求、和第四章P70 顺十二行更正为路称为一阶电路当一个回路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态元件时,所建立的方程称为二阶微分方程或P71 顺第一行更正为其中,、、分别为电容的电荷、电压和电流,设,,则有P71 顺第八行更正为对于一个在储存电荷为、电压为的电容,在换路瞬间不发生跃变的情况下,有P71 顺第十九行更正为P71 顺第二十一和二十二行更正为对于一个在时刻电流为的电感,在换路的瞬间,有;若在时刻电感的电流为零,则,故在换路的瞬间电感可视为一个电流等于的电流源P71 例4.1图4.1更正为i(a) (b)图4.1P72 顺第七到十二行更正为由KCL得到由KVL得到所以P72 顺第十五行更正为(2)根据换路定理确定、P73 图4.2更正为iL图4.2P74 顺第七八行更正为电路中的电流为 ()P74 倒数第二三行更正为解:据题意知在位置1时电路已处于稳态,故P75 顺第四五行更正为P76 顺第十一到十三行更正为由公式()得到所以P76 图4.7更正为图4.7P76 顺第十五十六行更正为 如图4.8所示电路在开关S在闭合前已达到稳态,电容电压为零,在时闭合。

      求时的和P76 图4.8更正为图4.8 P76 思考与练习更正为4.2.3 如图4.10所示电路,,在时开关闭合,求图4.10P77 图4.11更正为(a) (b)图4.11 RL电路P77 顺第六行更正为中有电流在时开关由1打到2,具有初始电流的电感和电阻相连接构成的一P77 倒数第一二行更正为 ()与电路类似,令称为电路的时间常数,则上式可以写成P78 顺第一行更正为P78 图4.12更正为 (a) (b)图4.12P78 倒数第三到七行更正为将代入上式,得到 时间常数由公式()得到P79 图4.13更正为图4.13 RL电路P79 顺第十三行更正为【例4.5】 如图4.14(a)所示电路,已知,,,开关在动作前P79 图4.19更正为 (a) (b)图4.14P79 倒数第八行更正为又因,,P82 顺第五行更正为从动态元件两端看进去的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中,或是独立的电容或电感P82 顺第十一行更正为P82 顺第十九二十行更正为P83 图4.21更正为图4.21P83 图4.22、4.23更正为uCUS 图4.22 图4.23P83 倒数第八行更正为稳态,在时刻开关闭合,求初始值、、。

      P84 图4.26、4.27更正为 图4.26 图4.27P84 顺第四行更正为4.7 如图 4.28 所示电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