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厦港片区变身成功大道 难掩百年沧桑.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0115689
  • 上传时间:2019-0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6.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分为二的厦港片区变身成功大道 难掩百年沧桑 2008-12-22 15:53:27 星期一来源:   提要曾是清朝巡检司、厦防厅的旧址所在地;到了民国初期,则是思明县政府的办公地点;更有相当于当年“台湾驻厦办事处”的配料馆、料船头等古老地名依然存续……从巡司顶社区到民族路背后的众多羊肠小道,这里曾经记载的,不惟厦门的古老历史,更有厦门人的血泪一年前,一个浩大的工程在这里展开——一条机 场快速路,出巡司顶后,先后跨过思明南路、民族路,将本来连接一体的厦港片区一分为二这条快速路就是预计明年5月全线通车的成功大道它南北向直通机 场,环岛向通往轮渡、会展中心,位于厦港段的环岛南部立交是整个交通对接的一大枢纽新世纪的大手笔道路建设下,掩藏的是300多年前光怪陆离的往事,有悲喜、有酸辛;而游离钢筋水泥与历史钩沉交织的时光之网的旁侧,却是真实而鲜活的现代生活,有憧憬、有疑惑卢厝已被列为危房民族路背后的厦门生活司顶只剩地名巷口抬头可望见高楼破狱旧址曾为厦防厅附属建筑民族路背后新鲜地名多亲自走过才知道,民族路背后的诸多“羊肠小道”,已“徒有虚名”一开始,从碧山路和民族路的交叉口拐到骑楼的 背后,猛然撞见“打石市街”、“关刀河巷”、“鱼行口街”、“料船头街”、“配料馆巷”这样的新鲜地名,不禁暗喜“有料”。

      谁知走过一圈,未能亲见与这些 地名呼应的痕迹和细节,只能在斑驳的墙根和老人的盹睡中,想像百年这里的沧桑50岁的老黄,精瘦,发已见白,几代人一直住在打石市街街口的一幢华侨留下的公房里据他描述,因为以前这里有靠打墓碑为生的人家,所以就叫打石市街,但现在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家了年代最近的靠打铁为生的一户,也早在20多年前便搬离这里如今在这街上的房屋,大多有几十年的历史,而 紧临打石市街,就是拔地而起的商品房,据说房价一度卖到每平方米万元以上老黄没有固定工作,平时就靠打些轻便的零工过活,自然买不起商品房,于是成为留 下来的少数人在这条并不算长、更说不上宽敞的街边,经常可以看到的情形是,一名70岁或者80岁的老人趴在不锈钢的铁门边,晒着太阳,若醒若睡至于街 面,也已经是用水泥铺出的平整、只是偶或可见用石头砌起的墙角,羞怯地显出了它与“石”的关联来往前走不过百步,没有什么过渡,就到了关刀河 巷一个坐在肉摊前的七旬老汉道出了关刀河巷的典故:原来,这里从前有一条3米左右宽、形状像关刀的小溪,从碧山园流下而不远处的鱼行口街,在老汉口 里,曾经是厦门的“贫民窟”老汉的祖父从龙海迁来厦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在鱼行口开鱼行——向渔民收鱼,再把鱼卖给鱼贩,因常受盘剥,生活十分艰难。

      解放初期,不少惠安人迁来附近,当时这里还是郊区,人们要到中山路,都说是去厦门追溯厦门渔港的历史,不得不提到“旧鱼行 口”据记载,早期的渔港位于沙坡头,即今民族路、旧鱼行口以及福海宫巷一带旧鱼行口虽然是一条小街,全长不外一百多米,却建得很有特色:街面向南一字 形铺开,门面由木板排列而成,可以全部或部分敞开店面是单层平房,门前都建有比店面还大的骑楼可惜的是,这些店面骑楼,解放初期均已拆除而因当时的渔港产生的地名还有料船头街和配料馆巷料船头是当时的码头,专门停靠前往台湾的船只,配料馆则相当于当年的“台湾驻厦门办事处”,是清朝台湾驻厦专司配运木料的机关,负责采办木料、石料等成功大道如蛟龙穿过厦港片区(丰晓飞 摄)百年卢厝为娶美妻而建虽然寻不到更多的历史遗迹,穿梭民族路背后的大小街巷,却可以感受最原汁原味的厦门生活在这里,打赤膊的,穿睡衣的,在井边就地洗衣 的,和黄狗一起蹲在墙根端着饭碗的……每种神情,都印刻着厦港人特有的慵懒和闲适到了正午时分,沿街人家端出矮桌,有的藏在门后屋角,有的跨门而立,三 四人,或者五六人的午餐,就这么逼仄而热腾地平铺在路人的视野里而大大小小的门店,卖米的,卖五金的,替人缝补衣裳的,收购旧货的,几步就是一个,从容 地彰显着小区域的自足。

      街口或者巷口,生鲜超市已经开起来了,小摊小贩却依然执拗地包围四周,以咸腥的气味和静坐的姿势关刀河巷,路遇一个40岁的杨姓男子,在10月微凉的天气里,依然打着赤膊但这并不影响他原著民式的热情在他的引领下,拐过几条巷,走上成功大道立交桥下的一片坡地,回身终于,当地居民口里最有历史的建筑——卢厝出现在眼前位于围仔内巷5号的这座卢厝,由旅菲商贾卢安 邦始建于1905年卢家大厝是厦门古民居的典型代表,最有价值的是它的石雕和木雕,几乎荟萃了闽南民居的各种雕饰手法但就是这样一个厦门古民居中西合 璧的精华建筑和“文化符号”,在2005年公布的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中却名落孙山据报道,思明区当时准备在厦港片区的旧城改造中将卢家大厝拆除,再挪到 郑厝去重建,文物专家却一致认为应当就地保护所幸,虽然贴上了危房的标志,卢厝还是安然地保存了下来如今,院落里还住着几户人家,一户据称为卢家后人,一户却是来自泉州安溪来的一家三口15岁的高一女生小廖,从小学四年级就跟随父母借住此间,热情地介绍起院子里水井的水,冬暖夏凉,很是神奇然而,除此之外,便再也说不出有关老厝的历史和故事而事实上,这座百年老厝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卢厝的对面有一栋老房子叫蒋厝,如今因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但百年以前,却是这一带最豪华的一座大厝。

      相传蒋厝老爷的闺女是一个美女卢厝的老爷相中她, 想把她娶回家做儿媳妇蒋老爷根本不把卢家的提亲当成一回事,称对方“有蒋家的富,没有蒋家的厝”并且给卢厝老爷三年期限,声称如果到时卢老爷能建起比 蒋家更好的房子,就把女儿嫁给他儿子没想到,三年过去了,卢家果真在蒋家房子对面建了一栋比蒋家更漂亮的房子,也就是现在的卢厝,最后卢家少爷终于抱得 美人归而卢厝和蒋厝,也因此隔路相望了百年卢厝所在的巷子,便是因为卢厝的存在,使周围的建筑都处于它的包围之中,才叫作“围仔内”发现这里曾是清代监狱两次乘坐公交车,目标是博物馆站,结果都坐过了头曾经熟悉的建筑和道路,突然变得陌生,只因一条蛟龙横亘眼前,让人疑心走错了方向这条蛟龙,便是成功大道如果没有对公交报站产生疑惑,在立交桥前及时下车,穿过马路,很容易就能找到巡司顶巷但如果没有民俗研究者陈复授先生的热心指引,即使徜徉其中,也断难想像,这一片空地——位于贴有“巡司顶巷”标牌的居民楼旁侧,成功大道立交桥之下——就是曾经的思明县政府所在地在这里设立思明县政府的办公场所,是在民国 元年,即1912年当时,思明县政府管辖范围包括厦门和金门两地陈复授说,但事实上,早在康熙19年,即公元1680年,这里便设有石浔巡检司,相 当于现代的军事警卫机关。

      到了康熙25年,即1686年,泉州海防分防厦门同知署(简称厦防厅)驻扎在此如今,在成功大道立交桥另一侧的“厦门5·25破狱斗争旧址”,成了与厦防厅有关的惟一遗址——据记载,这里曾是清代厦门海防同知衙署的附属建筑,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监狱十四间,用于囚禁台湾押来的犯人,此后在嘉庆、光绪等年间历经多次的修葺和重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