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个群体鲫鱼形态差异分析.docx
7页4个群体鲫鱼形态差异分析 谢楠 冯晓宇 刘凯 马恒甲 戴杨鑫 戴瑜来摘要 本研究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彭泽鲫、钱塘江鲫魚、新疆鲫鱼4个群体鲫鱼进行了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形态框架数据进行了测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鲫鱼在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框架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异育银鲫中科3号与彭泽鲫的背鳍、臀鳍各具2根硬棘,而钱塘江鲫鱼与新疆鲫鱼背鳍、臀鳍各具3根硬棘;钱塘江鲫鱼侧线鳞数为28,其余3个群体侧线鳞数均不少于29;钱塘江鲫鱼侧线上、下鳞数均为5,而其余3个群体侧线上、下鳞数均为6;异育银鲫中科3号、新疆鲫鱼与彭泽鲫、钱塘江鲫鱼体高/体长差异显著,彭泽鲫与异育银鲫中科3号、钱塘江鲫鱼和新疆鲫鱼之间头长/体长差异显著;形态框架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鲫鱼与彭泽鲫形态遗传距离最近,其次为新疆鲫鱼,与异育银鲫中科3号形态遗传距离最远关键词 鲫鱼;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形态框架 S917.4 A 1007-5739(2018)23-0226-02鲫鱼,是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鲫属(Carassius)种类的统称,包括黑鲫(C.carassius)、鲫(C.caratus caratus)、银鲫(C.caratus gibelio)3种。
其中,黑鲫、鲫被定义为种,银鲫被定义为鲫的近缘亚种[1]黑鲫主要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鲫、银鲫则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一般俗称的鲫鱼指鲫、银鲫的一些地理种群、经过选育得到的一些鲫、银鲫品种及以鲫或银鲫为主要亲本的杂交种鲫鱼是大宗淡水养殖种类,在全国各淡水养殖主产区均有养殖目前,鲫鱼规模化养殖以选育的优良品种为主,包括异育银鲫、彭泽鲫等;同时,也有一些区域对特色地方种鲫鱼进行养殖鲫鱼分布广、品种多,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彭泽鲫、钱塘江鲫鱼、新疆鲫鱼4个群体进行了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形态框架数据的测量与分析,以期为鲫鱼养殖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为种质鉴定与品种选育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用异育银鲫中科3号、彭泽鲫、钱塘江鲫鱼、新疆鲫鱼均为杭州市农科院水产所自行繁殖培育获得其中,异育银鲫中科3号亲本引自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水产养殖场、彭泽鲫亲本引自江西九江国家级彭泽鲫良种场、钱塘江鲫鱼亲本采集自钱塘江萧山江段、新疆鲫鱼亲本引自新疆克孜尔水库每群体各取30尾进行数据测定,规格为100~150 g/尾1.2 试验方法1.2.1 可数性状测定可数性状包括背鳍鳍式、胸鳍鳍式、腹鳍鳍式、臀鳍鳍式、侧线鳞式、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
1.2.2 可量性状测定可量性状包括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采用游标卡尺、分规、直尺等测量工具,精确到0.1 mm1.2.3 形态框架数据测定选取10个形态框架位点,如图1所示将测定位点间的距离作为形态框架数据,包括D1-2、D1-3、D1-4、D2-4、D3-4、D3-5、D3-6、D4-5、D4-6、D5-6、D5-7、D5-8、D6-7、D6-8、D7-8、D7-9、D7-10、D8-9、D8-10、D9-10[2],例如D1-2表示位点1与位点2 间的距离采用游标卡尺、分规、直尺等测量工具,精确到0.1 mm1.3 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全长、体宽、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与体长比值;4个群体可量性状与体长比值差异显著性用SPSS 13.0软件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法)进行分析;形态框架数据采用Ststistica 6.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种多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可数性状4个群体鲫鱼可数性状背鳍鳍式、胸鳍鳍式、腹鳍鳍式、臀鳍鳍式、侧线鳞式、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见表1。
4个鲫鱼群体中,异育银鲫中科3号与彭泽鲫的背鳍、臀鳍各有2根硬棘,而钱塘江鲫鱼与新疆鲫鱼背鳍、臀鳍各有3根硬棘;4 个群体腹鳍鳍条数均为9;钱塘江鲫鱼侧线鳞数为28,其余3个群体侧线鳞数均不少于29;钱塘江鲫鱼侧线上、下鳞数均为5,而其余3个群体侧线上、下鳞数均为62.2 可量性状对4个群体鲫鱼的全长、体高、体宽、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等与鱼体长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各性状不同群体间差异性进行了LSD分析,结果见表 2体高/体长是影响鲫鱼的体型重要性状,测定结果表明,异育银鲫中科3号与新疆鲫鱼之间、彭泽鲫与钱塘江鲫鱼之间体高/体长差异不显著,异育银鲫中科3号与新疆鲫鱼的体高/体长大于彭泽鲫与钱塘江鲫鱼体宽/体长、头长/体长影响鱼体的出肉率,测定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体宽/体长差异均不显著彭泽鲫头长/体长最小,与其余3个群体均差异显著;异育银鲫中科3号头长/体长次之,与其余3个群体均差异显著;钱塘江鲫鱼、新疆鲫鱼头长/体长均较大,且2个群体间差异不显著2.3 框架数据分析2.3.1 聚类分析运用Statistica6.0软件中聚类分析程序对4个群体鲫鱼形态学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图见图2。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彭泽鲫与钱塘江鲫鱼首先聚類,然后与新疆鲫鱼相聚,与异育银鲫中科3号聚类关系最远形态数据遗传距离表明,钱塘江鲫鱼与彭泽鲫、彭泽鲫与新疆鲫鱼形态遗传距离最近,均为0.07;钱塘江鲫鱼与异育银鲫中科3号形态遗传距离最远,为0.112.3.2 主成分分析通过Statistica 6.0软件主成分分析程序得到主成分1、主成分2散点图(图3)分析结果表明,各主成分贡献值图中,主成分1、2贡献率仅分别为27.37%、11.69%,相对较低,表明各性状参数间的相关性较为复杂,4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很难通过少数几个特征的参数进行描述同时,1、2主成分散点图在4个群体间存有一定程度的重叠,难以通过主成分的比较将4个群体进行区分3 讨论鲫鱼野生群体分布广泛,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了大量不同的地理种群,生物学特性产生较大的分化[3]通过对不同群体鲫鱼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可为基础生物学的研究积累数据,同时也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支持本研究中4个群体鲫鱼的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来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本身遗传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有异育银鲫中科3号、彭泽鲫为人工选育品种,人为选择也是差异产生的原因。
鲫鱼不同于鱼类物种,不同群体的鲫鱼其染色体数目存在差异,一般认为生物学命名的鲫为二倍体,而生物学命名的银鲫为三倍体[4]有研究表明,异育银鲫中科3号、彭泽鲫均为三倍体类型[5-6],本研究中测定的钱塘江鲫鱼、新疆鲫鱼的倍性分析尚未开展相关测定,有待进一步研究鲫鱼作为大宗水产消费种类,不同区域、人群消费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体形、体色、营养均影响消费者的选择目前,鲫鱼品种选育主要以生长快为主要选育目标,体形、体色的选择仅在某些品种育种中作为辅助选育指标,而营养参数尚未作为选育指标随着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选育一些针对特定消费区域、消费群体的鲫鱼品种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4 参考文献[1] 成庆泰,郑葆珊.中国鱼类系统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177-180.[2] 李思发.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种质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0.[3] 安苗,周其椿,曹恒源,等.贵州两地理群体鲫的系统发育及遗传分化[J].水产学报,2016,40(2):178-188.[4] 王忠卫,蒋芳芳,周莉,等.我国鲫鱼生态分布格局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C]//中国水产协会.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海口:中国水产协会,2009:1-2.[5] 桂建芳,周莉.多倍体银鲫克隆多样性和双重生殖方式的遗传基础和育种应用[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40(2):97-103.[6] 杨睿娇,李冰霞,冯浩,等.彭泽鲫染色体数目及倍性的细胞遗传学分析[J].动物学报,2003,49(1):104-109.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