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鲁氏菌病诊疗.ppt
71页布鲁菌病诊疗及防治技术,呼吸消化科主任 唐明武,.,布鲁菌病,布鲁菌病 (brucelosis)又称布氏杆菌病、马尔他热(Molta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fever),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脾肿大,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为临床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流 行 病 学,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160个国家中有123个国家有布鲁菌病发生Lancet Infect Dis 2006; 6: 9199,.,菌种分6类,,,Brucella 布鲁菌属,,,,牛种 B. abortus,,,,羊种 B. melitensis,,,,犬种 B. Canis,,,,绵羊附睾 种 B. ovis,,,,沙林鼠种 B. neotomae,,,猪种 B. suis,,,,,,,,,,,,,,,,,,,,牛,,绵羊 羊种, 13亚型; 猪种, 1-5亚型;,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发现了 一个或多个种型,尚未命名,.,Brucella不同菌种的地理分布不同,, 广泛分布于全球养牛区域 除外日本,加拿大,一些欧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和Israel, 这 些国家牛布病已经得以消除,,牛种,, 广泛分布于全球养猪区域 除外美国,加拿大,很多欧洲国家,,猪种,, 大多数国家都存在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消除,,犬种,,羊种,, 在地中海地区、中国特别常见 在北欧、北美(墨西哥除外)、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不是流行株,.,病原学,需氧短小杆菌,兼性细胞内寄生,其直径和长度分别为0.5-0.7m和0.6-1.5m,革兰染色短小革兰阴性球杆菌 除了土拉弗朗西斯菌(F. tularensis)之外,布鲁菌可能是临床实验室中可见的最小革兰阴性微生物 布鲁菌无荚膜、芽孢和鞭毛,.,病原学,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牛种布鲁菌和猪种布鲁菌的某些生物型需要补充二氧化碳 在8条件下,在牛奶中存活长达2天,而在冻肉中则可存活长达3周,在山羊奶酪中则可长达3个月 如果土壤潮湿,则随动物排泄物排出的布鲁菌可维持存活的时间超过40天 对热、电离辐射、最常用的消毒剂及巴氏消毒法均敏感,.,宿主,自然宿主 牛,绵羊 102:731.,.,有并发症/难治性布病(3药联合),有并发症如脊柱炎、神经型布鲁菌病、心内膜炎或局部化脓性病变和难治性、复杂性布病; 2药基础上+复方磺胺甲噁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TMP-SMX)/头孢曲松/喹诺酮类,.,脊柱炎,治疗持续时间不足6周的患者的治疗失败率为43%;治疗超过12周的患者的治疗失败率为17%。
在脊柱不稳定、神经系统缺陷持续存在或进展、椎体压缩或局部脓肿(硬膜外或椎旁)的情况下,需手术神经型布鲁菌病,多西环素、利福平、以及头孢曲松或TMP-SMX 治疗持续时间通常比较长(数月),且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治疗应持续至脑脊液参数恢复正常 皮质类固醇:虹膜炎、视乳头水肿、脊髓病、多发性神经病和/或脑神经麻痹的神经型布鲁菌病心内膜炎,应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最佳抗生素组合方案尚不确定,但有数据提示当治疗方案包含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时,死亡率可能较低; 最佳治疗持续时间尚不确定; 治疗通常持续6周-6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3个月)Management of Brucella endocarditis: results of the Gulhane study.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2; 40:145,.,儿童布病的治疗,无骨关节病、神经型布鲁菌病或心内膜炎: 不足8岁口服TMP-SMX加利福平,连用4-6周 8岁及以上口服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或四环素)加利福平,连用6周 合并有骨关节病、神经型布鲁菌病或心内膜炎的患儿应治疗至少6周(最长可持续治疗6个月): 不足8岁口服TMP-SMX,至少6周,加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从治疗第1日起,连用14日 8岁及以上口服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或四环素),至少连用6周,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从治疗第1日起,连用14日 也可在以上治疗方案中加用利福平,.,,,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7年,.,预后,良好,多于3-6月康复 治疗失败通常与布鲁菌脊柱炎有关 未经过药物治疗病死率2%-3% 死亡多与心内膜炎或脑膜炎相关 80%死于心内膜炎,.,疗效评估,并不能从血清学上鉴别持续性(活动性)感染和既往(非活动性)感染; 现有的分子技术也不适用于确定治疗是否成功或预测疾病是否复发; 结合临床病史(包括暴露史、临床表现和治疗史)进行综合解读。
感染控制,标准预防 手套, 眼罩/面罩 处理体液和从事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的操作时要佩戴,.,布病防控具体措施,,,食品 安全,,,健康教育,,,动物疫情 控制,,,职业防护,,,监测,,,病例管理,.,小结,布鲁菌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接触羊、牛传播 发热、出汗、骨关节疼痛等为主要表现 流行病学史对诊断帮助很大 治疗:要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布病的基本知识 防控策略及下一步工作目标,.,布病的基本知识,.,说到布病,你想起什么?,人畜共患病!,山羊/绵羊,牛,猪,狗,人!,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导致的动物疫病,主要累及家畜,人是偶然宿主 来源自WHO网站,.,布鲁氏菌(Brucella),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无夹膜 胞内寄生菌,.,菌种分6类,,牛,绵羊 羊种, 13亚型; 猪种, 1-5亚型;,,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发现了 一个或多个种型,尚未命名,.,布鲁氏菌属,中国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灭活及消毒,在高湿、低温及无日照情况下,该菌可存活数月 常见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次氯酸钠溶液,70% 乙醇,异丙醇,碘伏,酚消毒液,福尔马林,戊二醛,二甲苯 以下物理方法可将其灭活 高压蒸汽灭菌器121C 湿热至少15分钟 干热160-170C 之少1小时 巴氏消毒法 辐照,.,传染源,染病动物 是唯一的传染源 牛,绵羊&山羊及猪最为主要,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主要途径 : 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 摄入被污染的动物制品 生肉、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及奶酪等(尤其羊奶) 气溶胶传播 可能但罕见途径: 输血,器官移植和性传播 曾报道通过哺乳传播,但极为罕见,.,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的时长尚未明确,可反复感染 人类易感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 机体免疫力 感染途径 感染菌数量 所感染菌种的毒力大小 羊种 毒力最强,其次是猪种、牛种,犬种次之,.,潜伏期,不同对象差别甚大,取决于 感染菌种,传播途径和感染菌量 1周到2月,甚至更长时间 通常为 2-4 周,.,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全球170多个国家 在发达国家已经得以控制 在中东、亚洲、非洲、美洲中部和南部、地中海盆地和加勒比海地区仍然常见,.,流行特征-时间分布,季节趋势: 春季 &夏季 (北半球) 秋季(南半球),.,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易于发生暴露的职业人群 屠宰工人,养殖户,皮毛加工人员,兽医, 实验室人员 20至60岁的男性常见 摄入被污染动物制品的一般人群 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发病人数增加,.,症状及体征,多样化,但 无特异性 发热 波状热 盗汗 疲乏 无力 食欲不振 体重下降 头疼 关节痛 后背疼痛 抑郁较为普遍 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目前发热常见,但波状热较为少见,患者通常感觉症状晨轻暮重,,多数累及骨关节;,.,慢性布病,确诊后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年 国际上无统一定义,争议较大 多数国家认可上述定义 导致慢性化原因 通常由于治疗不及时、不充分,.,病例报告,布病在大多数国家为法定报告传染病 布病在我国是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要求发现病例24小时之内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病例管理,.,我国诊疗指南,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 2012年由原卫生部颁发 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布鲁氏菌病抗菌治疗推荐方案一览表,.,预后,通常有大约10%的患者复发 通常发生在发病后数月 绝大多数因治疗不充分而复发,而不是由于耐药 复发患者症状更轻,仍可使用常规方案治疗 病死率低于2% 由于不能获得有效的抗生素 取决于感染菌种和感染部位,Source: Brucellosis. NEJM, 2005,.,布病的防控策略及 今后工作目标,.,57,布病防控策略,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联防联控 控制动物疫情:检疫-捕杀-免疫 对牲畜进行检疫,对病畜进行捕杀和无害化处理,健康畜进行免疫接种 控制人间疫情: 早发现:开展健康教育,对重点职业人群和个体养殖户 开展行为干预,提高其就医意识,促进及时就医 早治疗:及早治疗,急性期治愈率高 早处理:出现人间疫情联合动物防疫部门及时调查、及时处理染疫动物和受污染动物制品,防止感染更多人类,.,布病防控具体措施,,.,健康教育,教育公众 (要有针对性,不能流于形式) 不要食用 未煮熟的肉 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制品,包括: 奶 奶酪 冰淇淋,.,食品安全措施,保持清洁卫生 生熟分开 彻底煮熟 保存食品时保证温度适宜 使用安全的水和生产材料,.,职业防护,职业人群穿戴防护设备 屠宰工人、养殖户、皮毛加工人员、兽医 手套、眼罩、口罩、防水围裙、防水袖套等 环境通风 接羔时操作谨慎,特别要小心处理流产物,.,62,疫情监测,布病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病例后24小时之内需要报告 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个案数据-(传染病信息报告卡) 基于网络,实时 日报、周报、月报、年报 定期向动物防疫部门通报人间疫情,1.疫情监测 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布病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疫情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及反馈工作,完善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信息通报机制当前 措施:,.,63,疫情调查与处置,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来源和危险因素 通报动物防疫机构,联合调查处置 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置 新发:在无布病病例报告的县(区),发现1例及以上布病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与饲养本地牲畜或加工畜产品有关联 暴发:3 周内,同一自然村屯、社区、饲养场、牲畜集散地、屠宰加工厂等场所发生 3例及以上急性期布病病例2.疫情调查与处置 疫情发生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间布病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危险因素,同时通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联合调查处置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置当前措施:,.,64,高危人群筛查,目的:促进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诊治 时间:布病高发季节(3-7月份) 实施范围:各县区 实施机构:县区疾控机构 筛查对象:高危人群 从事牛羊等家畜养殖,乳、肉、皮等畜产品贩运、屠宰、加工,牲畜交易和兽医等职业人群3.高危人群筛查 在布病高发季节,一类地区高发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高危人群开展布病筛查,提高布病早期发现力度。
当前措施:,.,65,高危人群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目的:提高布病知识知晓率,促进采纳防护措施,有病及时就诊 对象: 一类人群:从事牛羊等家畜养殖,乳、肉、皮等畜产品贩运、屠宰、加工,牲畜交易等职业人群 二类人群:在疫区生活的一般人群 方法: 各类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入村宣教 小手拉大手:学校-家庭-社区模式 发放行为干预包:包内必备宣传品,备选帽子、口罩、胶手套、消毒药等消毒及防护用品4.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调查了解高危人群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养殖及畜产品加工企业应对从业人员提供职业防护措施及条件,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当前措施:,问题:经费有限,深度广度不够,.,66,病例规范化治疗,2012年卫生部下发诊疗指南 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负责病例督导管理,5.病例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