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新人教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1516****951
  • 文档编号:137147850
  • 上传时间:2020-07-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香菱学诗》教学目的:1、 根据人物言行,分析人物性格;2、 鉴别诗歌优劣,初步鉴赏诗歌;3、 探究写作意图,理解悲剧内涵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悲剧内涵教学难点:鉴别诗歌优劣,初步鉴赏诗歌教学过程:一、导入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二、悉心阅读,整体感知课题是一个简单的主谓短语,如果将其扩充,成为“ 香菱 学 诗 ”,你能在横线上填写什么?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完成填空参考:大观园中香菱向黛玉苦学作诗,精血诚聚成佳作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 香菱,原名英莲,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五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年纪轻轻即得重病而亡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我们今天就不妨试试“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2. 宝、探等人对香菱学诗的看法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看法的语句,并作概括片段一:香菱品读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片段二:香菱初作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片段三:香菱再作诗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由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宝玉等人对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对其学诗是赞赏的,鼓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3. 宝钗对香菱学诗的看法提问:宝钗是薛蟠的亲妹妹,平日里是家中对香菱最好的人连“香菱”这个名字都是宝钗取的,况且宝钗的才华并不逊于黛玉,香菱要学诗,为什么不向宝钗学呢?我们且把文中宝钗对香菱的评价连缀起来看: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这个人定要疯了,直闹到五更天 可真是诗魔了 这诚心都通了仙了这里有四个评价语:“呆”“疯”“魔”“仙”。

      从这些词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宝钗带香菱入园,本就是让她过几天清闲日子,当然不希望她苦学;宝钗所受的封建传统教育,也让她不赞同女子用功读书;内心深处,宝钗深知知书而达“理”,她更不希望憨厚的香菱明理后,便如林妹妹般陷入悲时伤势,多愁善感宝钗对香菱是怜爱的,这一方面出于她对香菱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她怀着为其兄赎罪的心理加上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对香菱学诗也不便强硬的反对,尤其是看见香菱的矢志不移,也只能半嗔半怪,由她去了4. 黛玉对香菱学诗的看法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孤高自许的女子,照她的性格,别说一个侍妾,就是园中的姐妹,她也不甚亲近,为什么单单极其热情、周到地教香菱学诗呢?先看她如何教香菱学诗的——立意要紧:“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多读经典:“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鼓励练笔:“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

      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严格要求:“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黛玉为什么愿意这样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呢?真如她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显然不是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伴,更是她心灵的寄托所以,当身世相近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学诗时,黛玉不仅没把香菱当下人,也没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而是将她引为同道了,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要知道黛玉是很难得这么由衷地肯定一个人的5. 香菱对香菱学诗的看法香菱为什么要学诗呢?作为侍妾,大观园中的平儿等人都不学诗,她为什么要学诗呢?就是因为其出身诗书人家的天性使然?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显然不是且看香菱如何学诗:寻常生活常自修——“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但有机会即苦读——“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遇见良师多请教——“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全心投入废寝食——“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不惧挫败苦用心——“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学诗的经历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苦志学诗,精血诚聚”香菱为什么会如此苦学诗呢?我们不妨再回到她的经历中,先看与她相关的回目:“薄命女偏逢薄命郎”——“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美香菱屈受贪夫棒”,可见其命运多舛再看她名字的变化:英莲(谐音“应怜”)——香菱(落于泥沼,不再是“莲”了,但“香菱”依然年轻,正值芳龄)——秋菱(夏金桂入门后,第一便改香菱的名字,且看这段对话: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的,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说:“一时顺了嘴,奶奶别计较。

      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香菱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是奶奶的,何得换一个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金桂道:“既这样说,‘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菱角菱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香菱笑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自此后遂改了“秋”字菱”到了秋天,自然只能渐渐枯落了),可见她的悲苦结局 这样的香菱为什么学诗呢?学诗对其生活有什么用呢?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但是,蕙质兰心的香菱是不会甘于沉落的,对诗的向往恰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为香菱善良贤淑,所以即使在生活的最底层,也没有失去希望6. 作者对香菱学诗的看法香菱是一个下人,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除了从整部作品来看,这个章节有着间接塑造林黛玉形象的作用外,作者究竟对香菱有怎样的感情呢?显然,他对香菱有着特别的钟爱,尤其是学诗这一段,给香菱的美好涂抹了最亮丽的一笔。

      香菱不同于袭人、晴雯和平儿、鸳鸯等人,她憨厚隐忍之间,还有一份读书人的慧根,且有好学勤奋的精神可以说她是作者较为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然而,香菱的命运在作者笔下又是极为苍凉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原来,美好的香菱正可以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还是老天不公啊,这样的一个人竟落得“残花败叶付东流”,直让人唏嘘不已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香菱的一生呢?先说曹雪芹的生平:曹雪芹(1715-1763,一说为1724-1764),清代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从作者的生平可以看出,曹雪芹的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便是“由盛转衰”,于是,他辛苦经营的《红楼梦》便在揭示着这样一个无法逆转的命题——“盛极而衰”香菱不过是“众芳”中的一枝,一切个别的局部的美好在巨大的厄运面前都难逃劫数,只是迟早而已那么,“香菱学诗”只是为了反衬她最后的悲惨结局?只是作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里的一声啜泣?这未免让人太压抑了苦难中的人易生幻梦,像所有大师一样,曹雪芹也有自己独特的理想社会的描画,大观园就是他心中的“桃花源”。

      这里有美丽的景,有真性的人,有风雅的事这是曹雪芹文思自由纵横的地方,这也是读者最流连的地方所不同的是理想遭遇到现实总是很无奈,曹雪芹没有让大观园止于理想的状态,最后她还是随同整个四大家族走向了没落所以“香菱学诗”是作者拈在手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由理想投射在苦难现实中的一抹亮色四、自我体会,获得启迪至此,我们对“香菱学诗”的多角度观照,已然可以告一个段落了,只剩下一个人没有谈自己对“香菱学诗”的看法了,这就是我们这群当代的中学生给大家一个题目:“香菱学诗——”请大家在破折号后填上自己的认识老师借用清代袁枚的四句诗谈谈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也算为同学们带个头:香菱学诗——白日不到处,青春却自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师:美的被毁灭,是悲剧;美的被蹂躏,是大悲剧渴望美好,苦志学诗的香菱饱受欺凌,终被折磨而死;风流灵巧,性情刚烈的晴雯终被嫉妒含冤而死;孤芳自赏,才情过人的黛玉终因爱情无望泪尽而死;志比天高,不让须眉的探春远嫁他乡,一去不返;擅长丹青,聪明灵秀的惜春遁入空门,永伴青灯……曹雪芹的书斋名叫“悼红轩”,是表明他对由女性所代表的美的毁灭的哀悼一部红楼真可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五、课堂总结生命因为有追求而美丽,灵魂因为有向往而充实。

      香菱的美不仅仅在于她姣好的面貌,更在于她执著的诗性追求当我们在感叹这苦命女子命运多舛的同时,我们不应该油然而生敬意吗?这真是:身似飘蓬气若兰,生于浊世自堪怜慕雅何辞形容瘦,咏涵才觉天地宽满腹诗情托明月,一缕芳魂伴颟顸啼血吟成断肠句,长教后人和泪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