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xx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900字.docx
6页20xx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900字 20xx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11)第九章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卡侬提出情绪丘脑学说,认为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存在着抑制作用帕帕兹和麦克林提出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帕帕兹认为在边缘系统结构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再回到海马的环路(帕帕兹环路),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的表现有关,而扣带回与新皮层的联系和情绪体验更为密切麦克林认为海马和颞叶皮层在情绪的体验中更重要关于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心理学经典理论,我们按其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分别介绍了詹姆士-兰格理论、卡侬的丘脑学说、巴甫洛夫的皮层机能动力定型理论、林斯莱的情绪激活学说、帕帕兹-麦克林的边缘系统理论和塞里的应激学说,与这些理论形成的同时,还有许多著名的经典实验,对情绪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如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自我刺激实验等什么是假怒?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
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作“假怒”实验证明只要手术破坏边缘皮层、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解除,下丘脑机能亢进就会出现“假怒”我国生理学家卢于道和朱鹤年于19xx年电刺激脑中枢,发现猫能发出呻吟的声音19xx年他们又深入研究了猫中脑的怒叫中枢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均是情绪过程的重要脑中枢新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在情绪过程中的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答:下丘脑受着高级中枢的双重调节作用,既有兴奋性调节,又有抑制性调节一些古老的脑结构,如隔区和皮层内侧杏仁核等结构以抑制性调节为主,新皮层和基外侧杏仁核,则以兴奋性调节为主皮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皮肤电阻或电导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第二篇:20xx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1600字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脑形态学是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神经组织化学、神经细胞学和超显微结构学的统称一、神经解剖学知识(重点掌握)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新皮层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被大脑两半球所遮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分组成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它将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功能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使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脑干,它的腹侧由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传递神经信息其中最大的一束是下行纤维-皮质脊髓束,又称锥体束它主要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脑干的背侧面上下排列着12对脑神经核中脑的背侧有4个凸出,称四叠体,由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行加工。
脑干的背腹之间称被盖,由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和散在纤维中的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神经细胞组成,即脑干网状结构,其上下行纤维弥散性投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小脑位于桥脑与延脑的背侧,其结构与大脑相似,外层是灰质,内层是白质,在白质的深部也有4对核,称之为中央核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以便维持姿势和平衡,顺利完成随意运动二、神经细胞的基本知识在细胞学与超显微结构学水平上,神经组织由两类细胞组成,即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者的数目大体相等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框架,并对神经元发挥组织营养的功能,不直接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神经元之间发生关系的微细结构,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神经末梢-终扣、突触后膜和两者之间大约20-50纳米的突触间隙所组成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并不能跳越突触间隙直接传向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要通过化学传递机制,才能完成信息传递过程,突触根据功能可分兴奋和抑制性突触一)整体水平的神经生理学概念□经典神经生理学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证明,脑活动是反射性的,每种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该反射的反射弧是由传入、传出和中枢3个部分组成机体的先天本能行为以遗传上确定的反射弧为基础,是同一种属共存的特异非条件反射活动。
与此不同,后天习得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本能行为基础上,由暂时联系的机制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无论是非条件反射还是条件反射活动,在神经系统内都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发生运动,即扩散与集中和相互诱导的运动规律+ -全文完-。












